APP下载

玉雕“苏作”

2019-01-18叶正亭

江苏地方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韵玉雕玉器

◎叶正亭

良缘玉雕工作室/图

中国最好的玉是新疆和田籽料。何为“籽料”? 那是夹生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昆仑山脉山岩中的和田玉原石经过地质运动和冰川运动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这些碎块经过雨水、雪水冲刷,流入玉龙喀什河中,又经由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年的冲刷,才形成了和田玉籽料。

中国最好的玉石雕工在江南。“扬州工”是一支,但最著名的当数苏州玉雕,史称“苏作”。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苏作”有如此评价:“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这其中,又以陆子冈最为著名,《苏州府志》记载:“陆子冈,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其琢玉技艺高超绝伦,可谓巧夺天工。闻名于世的“子冈牌”,便是因他所制的玉牌而得名的。所谓“子冈牌”,其形若方形或长方形,一般都在4×6 厘米左右,故子冈牌又称“四六牌”,宽厚敦实。其内容通常是一面雕刻文人山水画,另一面镌刻诗文印章,高雅脱俗。子冈牌好落款,其实这也体现了苏州工匠“文者自负”的精神。但就因为落个款,最终竟要了陆子冈的性命。据载,因为陆子冈技压群工,盛名天下,上到皇帝大臣,下到普通商绅,无不追捧他的作品。万历皇帝曾让陆子冈雕琢一把玉壶,按照规定不能落款,但陆子冈还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玉壶的壶嘴里,被人告发,惹怒了皇帝,终以欺君之罪被处死。

陆子冈虽逝,但玉器生产在苏州已快速发展,形成气候,清道光年间及至全盛,乾隆年间,苏州琢玉作坊更是多达八百三十多户,大街小巷,随处可闻“沙沙”的琢玉声。阊门吊桥两侧,玉市鳞次栉比。乾隆帝曾赞曰:“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当时,玉器行会就设在专诸巷内的周王庙,每年农历九月十三至十六,全城大小近千家玉器作坊,都要拿着自己最精心的杰作作为祭祀供品去陈列,斯时,同行相互观摩,各路客商云集,市民争相观摩,热闹异常。

因苏州玉工云集、技艺高超,从乾隆二十九年开始,大量的山料被运送到北京,乾隆皇帝命内务府画样之后都打算运往苏州雕刻,但由于玉料沉重,过长江不便,便将山料卸于扬州,再从苏州抽调玉工到扬州雕刻,由此,苏州工匠带出了扬州工匠,形成了“扬州工”。扬州工偏重大件,苏州工则专注于“中小件”的研究,铸就了“苏作”精细雅洁的风格特征:精在用料,细在做工,雅在文化,洁在设计。

始于明朝的“苏作”玉雕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如今的苏州玉雕不仅继承了传统,更可贵的是在传承中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新苏作”,大批能工巧匠如雨后春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杨曦、蒋喜等。杨曦是“新苏作”的领头人、创作型琢玉艺术家,他的创作不拘泥于传统,不重复自己,作品《大音希声》《自在观音》《秋语江南系列》等,无不体现着他对于艺术创新的坚持和自我要求。他用自己个性化、艺术化的玉雕语言,为“苏作”注入新思想。

蒋喜以雕琢仿古件著称,他创新在于把传统题材向“苏作”延伸。他对古韵玉雕造诣颇深,设计的玉雕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他认为古韵玉雕并非是一味模仿和拼凑古代的形制及符号,更多的是要表现和提炼出古韵与哲思。他的作品《云天下》取形于古代玉器中的器形——玉琮和玉璧,采用了它内圆外方的特色,又大胆地雕琢出“金字塔”的造型,用以沟通天地,表现天地之间宏大的底蕴。蒋喜于在这些繁杂的元素之中拿捏合度,将它们恰如其分地重新组合,既含传统意趣又具当代审美,无愧是“传统苏作,时代新作”。

猜你喜欢

古韵玉雕玉器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古韵今和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玉雕青松献祖国
西汉玉器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