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建设探索
2019-01-18庞建丽
庞建丽,李 菲
(黄淮学院 教学质量监督评估处,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一、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背景下由专科学校重组、升格发展而来的。通过合格评估,多数新建本科高校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一些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内驱力不足,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迎接外部评估,因此不少工作仅停留在文件上;一些高校的质量意识不强,在教学管理上尚未形成质量文化;在很多高校,不断反馈和不断改进为目标的质量保障体系的闭环系统尚未完全建立[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涵盖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专业及课程评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内容。目前,传统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需要,高校迫切需要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技术平台[2―3]。
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建设实践
黄淮学院通过合格评估后,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督导与评估制度,持续推进二级教学院系的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工作,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具有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监控、成绩录入与管理等功能,但缺少多元评价、课程评估、专业评估等功能。为此,我们在原有功能基础上探索开发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分三步进行:在2017年完成评教系统的升级改造,建设日常教学监控与督导系统;在2018年完成专业评估系统与监控督导系统的整合;在2020年年底前实现教学质量主要控制点的过程化监测,使系统具备数据挖掘、采集、整理分析与反馈能力。借助该系统,可以联合同类高校共建教学质量评估专家库,互助开展学情调查、日常教学监控与督导、多元评教、专业评估、试卷互评、毕业论文互评等工作。
(一)质量监控评价的主要方式和目标
质量监控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四项检查、三项督导、两项评价、一项评估”,主要目标是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四项检查”包括日常抽查、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日常抽查主要依据教学运行情况和信息员反馈意见,抽查院系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情况,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常态监控。期初检查的重点是各院系的教学计划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教材到位情况、教师到位情况、学生到课情况、教学软件及设备运行情况等。期中检查采取领导访谈、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有关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管理、教学保障条件、教师教学进度、教学基本文件、试卷和论文评阅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比如,对试卷的抽查,除了兼顾基本规范,还要结合专业认证评价思想,采用“四度一值”(即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和偏态值)分析方法给出综合评价结论及改进意见。期末检查主要检查各院系教学计划和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考试命题、考风考纪、成绩评定、教学文件整理与归档等方面的内容。
“三项督导”即督教、督学、督管,每学期进行一次。督教检查的方式包括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目的在于为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供参考。督学检查的方式包括教师评学、学生自评、社会评学等,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毕业生培养质量等方面找出院系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其有针对性地推动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督管是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督管检查的方式包括领导评管、专家评管、教师评管、学生评管等,对象是与教学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目的是促使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改进管理作风。督管检查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网络评价、问卷调查、案例剖析、专项检查(如毕业论文检查、试卷检查)和日常监控信息做出综合性判断。
“两项评价”即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专项评价,评价的方法是依据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计划和标准,适时进行过程监督和评价验收。这两项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载体,也是黄淮学院各类专项评估的重点。
“一项评估”是对各院系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全面质量评价,每年度一次,以院系自评、专家评审、学校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院系评估材料由自评报告、支撑材料目录和原始材料等组成。自评报告应包含重点工作、标志性成果等内容,并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展开。专家评审主要包括听取院系负责人汇报、召开教师与学生座谈会、随堂听课、调阅试卷与毕业论文等,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提出评估结论和整改意见。专家组的评审结果和整改意见经学校复审后向全校通报。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目标性,即必须明确教学质量达到的标准;二是形成性,即必须重视保障条件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三是评价性,即必须重视学校和外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我们构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决策指挥系统、运行管理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条件保障系统、监控评价系统和反馈调控系统,其中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是核心。对于监控评教系统,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监控子模块、评教子模块的设计和调试,后期的任务主要是评估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涉及专业评估、课程评估、院系评估等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是将企业质量管理引入教学领域的结果。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决策研究、执行运作、多元评价、信息管理、诊断反馈、督导保障等子系统。我们构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根据这一要求设计的,六个子系统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的构建
我们设计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学情调查、信息员反馈、督导监控和评教四个模块。各模块均可对接教务系统,与教务系统实现数据交换。
学情调查模块的作用是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学习状态、专业满意度、课外阅读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学习环境满意度等。系统可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从多个维度分析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问卷调查的对象可按学院、年级、专业及学科分布随机抽样。
信息员反馈模块的功能是了解掌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生成信息员意见反馈表,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人员提供督导线索。为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作用,信息员的意见和建议应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设计、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实践环节、考试等。
督导监控模块的功能包括教学运行监控和教学管理督导,即通过现场检查、监控系统巡查、听课观摩、访谈、问卷调查、调阅教学文件等方式,监控教学运行状态;通过随机访谈教师学生,抽样调阅原始文件,巡查教务管理系统,分析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院系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状态;监督学生课程结业、学业预警、课程重修、留级退学等学务管理规范,促进学风建设出成效;瞄准教研室活动、教师业务学习、实验教学、分组上课、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开展专项教学管理督导工作。系统包含的表单有听课评价表、听课记录表、巡查记录表、试卷/论文评价表、教学文档检查表、教研活动记录表、访谈记录表等。
多元评教模块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三个子模块,其中学生评教侧重于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同行评教侧重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领导评教侧重于课堂纪律和教师的教学态度。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目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教学工作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该模块的设计中,我们在原有评教系统的基础上优化了评教指标,评教工作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借助评教模块的数据统计、分析、汇总、图示功能,可以从教务系统中提取相关信息,生成包含学年学期、学院名称、专业名称、班级名称、开设课程、授课教师、学生信息等内容的数据。
我们设计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1) 系统基于J2EE 架构,具有平台独立性特点,可以部署在采用UNIX、Linux、Windows、Aix、Solaris 等主流操作系统的64位服务器上,支持不同系统间的移植;(2) 支持常用的浏览器,如IE、360、Chrome、Firefox、Safari 等;(3) 支持国内外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支持JDBC 和JNDI 数据库连接方式,易于实现数据源连接;(4) 自带完善的用户管理系统,支持与第三方用户管理系统实现单点登录集成,支持DES 或MD5 加密算法。系统总体测试结果表明,各系统表单运行正常稳定,系统内数据分析、汇总功能基本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借助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现存的部分问题,但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质量,还必须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的广泛性。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既要有学生和教师参与,也要有社会第三方人员参与。二是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沟通和应用。相关部门应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单位或教师,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