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

2019-01-18裴颖脱李秀娟

天津冶金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标准职业

裴颖脱,李秀娟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工业技术系300400)

technology,integration

0 引言

习总书记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我国围绕“一带一路”首要工作“互联互通”,开展对这些沿线国家的基础设置建设。近5年来,通过一些港口、码头、交通建设项目,当地的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国的钢铁产品,尤其是基础建设用材和工业化制品通过陆路、海路运往沿线国家,用于这些重要项目设施的实施,拉动我国钢材的直接和间接出口。纵观“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多都处于发展阶段。加速沿线国家的发展进程,这种强大需求给我国钢铁企业提供走出去机会,孕育了国际发展的内生动力。

1“一带一路”共建倡议推动中国钢铁行业走向世界

过去20年,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模式为称世界冶金行业发展典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极高的国际知名度。过去5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带动出口”效应,为我国的钢铁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口碑效应。面对未来越来越大的供应缺口,同时本着互利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将我国成熟的钢铁工业模式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并且实现了“先进工业化设计+施工建设+技术人才支持”根据当地建设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规划产能和产量。在钢铁生产低成本运行的前提下,致力于保护“一带一路”国家生态环境,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积极使用绿色方案。促进高产、优质、低耗、连续的粗钢产品供应,打造中国标准的绿色冶金企业产业链。

2 时代背景下开发国际化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重要意义

面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化的生产模式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发展,为中资冶金企业提供适应国际化发展,我国钢铁企业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购、建厂,以资金或技术入股当地冶金企业,将我国冶金行业产能和先进设备技术输出,继续源源不断满足当地发展需要[1]。

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中国模式的《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培养掌握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又通晓目的地国家语言、熟识当地法律法规。为目的地国家培养符合中国标准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技术工人。

2.1 国际化教学标准开发的理念

国际化标准的开发要坚持使用推广中国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利用职业教育发展建设的成熟理论,制定中国化的教学标准,服务中国标准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律。参考其它国家职业教育的本土化转换模式,实现中国化的职业教育理论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生根。在此过程中,也要避免“国际化的中国标准”最终“被国际化”的负面现象出现[2]。

2.2 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相比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国际化标准不仅要求人才培养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抛开以往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局限性思维,着眼姜大源提出的:内容的国际化、方法的国际化、要素的国际化三方面思路,将专业教学内容延伸到行业国际化发展整体思路上[3]。

教学过程不但要求交流语言的国际化、本土化、落地化提升,更要面向企业和人才继续发展需要,围绕行业国际化的发展的目标,提供专业国际化标准交流语言,使个人和企业都具备在行业内参与国际化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吸收提炼中国行业企业成熟的国际化运营案例,加以整合升级,形成专业教学标准。

2.3 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能力标准

目前“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主要依托西方国家。本土也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化体系,面向制造业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处于空白。制定国际化的职业能力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需求提供精准化的人才支持,是对特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人才职业能力的目标化培养的根本保障。对于中资企业出海,迫切需要适合中国化企业发展理念,又符合中国化发展模式的人力资源需求,占据着决定性的位置。

2.4 确立中国标准、国际通用、世界认可的专业从业资格标准

我国的工业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模式的发展之路,工业制造技术已经突破国际壁垒封锁,掌握核心技术。尽管如此,但仍缺乏国际广泛认可的职业资格体系或形成国际行业普遍认可的执业标准。

当前中国发展模式已经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认可,但仍缺乏一套完整的标准范式。如何依据行业标准培养与核心技术相匹配的人才需求,建立国际普遍认可的中国化标准,还需要一段时间认证。

3 国际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不断发展,经历了从学科教育向技能型教育的成功转化。部分职业院校吸收了一些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我国的教育体制充分融合,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我国工业发展需求,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同时,这些示范院校持续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模式研究,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沿理论支持。但我国仍不能有效开展国际化职业教育,培养的国内毕业生不具备国际化发展能力,也无法面向国外留学生提供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建设成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构成。

3.1 现有国际标准的融合和创新

在标准建立初期,我们应该广泛考察其它教育模式的形成步骤与创新发展形势。考虑发展中国家之前采用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结构,构建便于教育体系和教育层次的衔接过渡模式。坚持围绕中国模式和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阶段为核心,打造“国际化的中国教学标准”。

国际上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功范式普遍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对于冶金行业这种资源依赖性强的供给侧行业,并不完全适用。未来形成的国际化教学标准将广泛应用于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对“中国式”的发展模式很感兴趣。从政策层面,他们更愿意接受中国标准,期待未来获得中国式的发展成果。

3.2 国际化办学能力的欠缺

我国现有开展国际化教学的职业院校,主要是以面向国内高职在校生和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接触国外先进工业化成果和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机会。且学制期间不安排国际交流活动,高职院校很少安排有外教授课,有也仅限于特定实践训练的专业实践课程。

而来学习的国外留学生,多是以短期6个月以内的交流和游学为主,所接触的专业也多是中医、中文等有天然吸引力的传统专业。要将金属冶炼技术等自然科学技术和我国的先进工业化成果输送出去,为目的地国家提供培养出适合中国企业标准的人才,需要国际化的黑色金属冶炼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支撑。

3.3 师资队伍缺乏国际化的教育拓展能力

我国的职业教师队伍是以专兼职相融合的教学团队。教师可以通过各类交流形式出国进修或参与国际化项目建设。但由于师资的成长因素和外语水平影响,很难将目的地国家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有效吸收并转化,形成中国化的国际教学理念。一般仅局限于对现有规则与标准一味的模仿与适应,因此丧失发展的动力,从而失去引领世界的机会[4]。

3.4 生源结构基础缺乏国际化发展能力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学制短的特点。发展至今为许多贫困地区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并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也为部分学习主动性不高,且有继续参与全日制学习意愿的学生和家庭,提供了选择技能学习的机会,提高了日后参与社会就业的竞争力。

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设立最初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属性,并不能有效吸引普通高考的优质生源的参与。参与到工程领域专业学习,尤其是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的学生也多为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的敏感群体,国际生源构成亦是如此。

其次,“一带一路”国家教育机构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对我国,学历和行业证书的国际化接受仍需努力。

4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思路

根据天津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的通知》,将首批50个遴选与天津市优势主导产业对应的专业,进行国际化标准开放。

从当前的社会实践来看,我国的黑色冶金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方向设置,多是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群设置并开展人才培养。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国内的钢铁行业正在面临产品升级和产能结构调整的历史关口。低端、初等级金属制品的产能调整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步。

回顾第一批专业建设成果应用和推广,我们的专业标准建设要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对应沿线国家的地方经济发展,既要在人才培养中加强专业技能的侧重,更要突出对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面向国际化发展方向能力的培养,将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输送出去。

4.1 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国际化视野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前身为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黑色金属冶炼技术为特色专业,历经多年的发展,立足京津冀地区,为我国冶金行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质人才。

目前,学院围绕京津冀地区发展模式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同时根据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国际化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为中国冶金行业企业国际化发展服务,强化育人环节的国际化属性。围绕企业的国际化层度,参与国际行业组织的沟通往来,了解国际标准的制定模式,掌握标准中约束机制;了解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力资源培养背景,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国际化标准的开发。

4.2 补充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思维

聘用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回流人才加入师资队伍团队。他们更加了解行业的国际化的建立丰富了团队国际化理念。邀请合作企业中参与对外项目的专家加入兼职教师队伍。由于他们懂得行业的国际化标准语言,更加便于国际化理念间的融通和改善,明确专业教学标准的中心思想,指导中国标准中“专业核心技术”的确定。

立足自身建设,由具有丰富教育理论研究的职业教育专家带队。利用师资培养机会加强教师的国际化交流、访学。增加对目的地国家语言、人文、教育模式的学习。加强对国际化思想的交流和整合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的融合能力。

4.3 生源结构的国际化构建

面对有意参与国际化学习的专业生源,应积极通过政府和企业搭台,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通过中国化标准的专业体系学习,获得学历及其它相关认证,优先获得在海外中资企业就业的机会。

职业院校也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国家“鲁班工坊”的平台的作用,在向当地教育机构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推广短期的学制的国际交流。以短期的国际合作,互相掌握、摸索适合国内和国际生源的学习兴奋点,为后续开展学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4.4 完善奖学金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奖学金制度,明确奖学金的申请和和申请办法,提高生源选择国际化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让鼓励机制有效作用于受教育人群,友好地解决生源地收入水平与目的地消费价差问题,为来华学生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高职院校主动寻求、开发社会资源,寻求人力资源获益方(或人才培养的需求方),为学生提供奖励性资金支持。

4.5 注重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中“关键能力”培养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制造业的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也在不断调整。这就要求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本专业群的技能需要,更要为学习者储备适应、胜任新岗位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在确立中国模式的国际化教学标准框架后,仍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开发专业方向,修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要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动态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内容要紧紧围绕“核心技术”开展学历教育,开展“关键能力培养”。

5 结语

我国现在正处于现代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工业原材料加工和装备制造生产力已经明显提高,并有效赶超国际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应对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垄断,我们建立了一系列中国标准。这些现代化的建设成果,不仅使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去,也吸引了大量发展中国家青年人来学习中国经验。通过职业教育建立的相应教育教学标准,实现了向友好国家分享中国化的黑色冶金工业建设成果。

猜你喜欢

国际化标准职业
聚焦港口国际化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职业写作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爱的职业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