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论遇到多大的问题,请这么对自己说

2019-01-17韩云朋

中学生天地(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毫末起码苇草

韩云朋

1.

童年时的一次寒假,老师留的作业特别多。面对山一样的练习册,我心想著攻下这个山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索性先玩一阵子吧。

不料把心玩野了,离开学只剩两周,“山”还在那里。时间更少了,我越发感到攻克无望,只好向母亲请罪:作业太多,我写不完。母亲并没太过责备,只是跟我说:去把课本翻开。

我弱弱地回:没用的,翻开也写不完。

母亲坚持:没叫你写完,只是让你把课本翻开,能做到吗?

我说能,然后坐到书桌前,打开课本。

母亲又下令:把第一章的题目做完。

我再次强调:这有什么用呢?左右是写不完全部的,只写完第一章也没意义。

母亲还是那套句式:没叫你写完全部,只是让你写完第一章,能做到吗?

我一看,这倒确实能,便照做。写完了第一章的题目,比预想的要快很多,而且心里又平静又踏实。

母亲说好,累了就休息会儿,不累就写第二章吧。这次我没有反驳,就这样,一章一章地做下去,在开学前的最后一天,“山”平了。

事后,母亲告诉我:以后遇到困难,要看得近一些,只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做的事情是什么?我能先做好前百分之十吗?如果能,就立马去做。如果不能,那么退回来一点,再问:我能先做好前百分之一吗?记住,不要想这百分之十对百分之百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用。你就只管照看好眼下的百分之十、百分之一就行了。

2.

母亲是智慧的。她一眼就看到了孩子的症结:总去追问眼下的一丁点儿积极行为,对于庞大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用。因为答案多半是“没用”,所以那孩子就失去了行动力。于是问题被搁置在那,继续积累,久而久之就掉进死循环了。

而恰恰是那些看似对整体没多大意义的小动作或是攻克的小问题,把我从这循环里解脱出来。

后来我读到两本书,两位作者也有类似的心得。

一位是中国女作家三毛。有位读者写信给三毛,说自己很自卑,很孤独,生活一团糟,看不到希望,该怎么办。三毛给出的方法居然是:去买一盆花。

买一盆花,是谁都能做到的。但这看似简单到无意义的小举动,却能产生一种连带效应:把花放在阳台,就想把家布置一下。家里整洁了,就想给自己换件新衣。新的环境下新的自己,会比以往自信很多,更会想请朋友们来家里坐一坐。久而久之,烦恼烟消云散。

另一位作者叫斯蒂芬·盖斯。他从2012年开始,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做1个俯卧撑,至少读1页书。你可能觉得:这要求未免太低了,这芝麻绿豆般大的举动,又能产生多大的改变效果?但两年后,他不仅拥有了梦想中的健美身材,阅读量也达到了以往的10倍。

他把经验总结成一本书,叫《微习惯》。其中的精髓就是:找到自己能做的一点点小事,用心去做。那么剩下的大事不还是在那里吗?没关系,做了你就会发现,完成小事以后,自然会有一股成就感与可控感,推着你继续去做更多事情。

3.

我从来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什么万能钥匙,轻轻一转,就能打开生活里所有沉重的枷锁。但我相信一条“万能金句”,遇到问题时只要念一念它,虽不能一鼓作气地把困难吃掉,但能让你平静下来,做出一系列有效动作。

这句话就是: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在这前提下,我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其中哪件事是我能且愿意做的?

接下来就是把这件事找出来,去做。

比如,父母不理解我。这是个前提,对此,我起码能做到的事是什么?我至少能换一种语气跟他们沟通吧。那我就先做到这一步。

我英语成绩不太好。这是个前提,对此,我起码能做到的事情又是什么?我至少还能把眼前的这道阅读题做熟、做透,把今天的单词都记住。我不去想做完这些是不是能立马提高几十分,我只问自己能不能做,能,我就去做。

我失眠,那我可以先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或者趁这个时间运动一下。

我不敢与人打交道,但我起码能做到今天逛商店时,看着老板的眼睛问他某件物品的价格。

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且看似对整体无大意义的小事。但中国有句古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那棵树到底能长多大,而在于你对毫末的不抛不舍。

哪怕一次次抓到的只是一根根脆弱的苇草,尽管去抓,抓住了再说,假以时日你回头看,那些苇草终会筑成高楼大厦的。

猜你喜欢

毫末起码苇草
毫末版“速度与激情”
悲悯
长城汽车毫末智行完成 Pre-A 轮融资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组章)
微社始立,用微韵贺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前世
苇草与人
去食堂工作,起码能吃饱
苇草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