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隐私

2019-01-17肖婷婷

华声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加密算法数据安全加密

肖婷婷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多姿多彩,网络购物、旅游攻略、美食烹饪等,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足不出户轻松搞定。然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在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的同时,也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严峻挑战。

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1、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自己。如今,各种电商网站都记录着我们的查询记录,各大搜索引擎记录着我们的的查询记录,各种社交软件记录着我们的社交关系网,泄露着我们某些使用习惯或者位置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商家及广告商可以精准的通过这些信息推送相关广告,企业获得大量的个人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挖掘其蕴含的巨大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将信息用于为客户服务,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2、很多互联网企业对网络安全和数据信息保护不够重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很多企业都想着如何收集到更多的用户信息,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从这些用户身上榨取到最大的利益。对大数据信息安全根本就没有投入技术支持,数据在采集、储存、分析、计算、调用的过程中缺乏安全加密系统的保护。

3、数据信息的交易泛滥,也是导致网络犯罪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非法网站或暗网中,用户数据交易已成常态,在所有的网络黑色产业链中占相当大的份额。不法分子通过攻击企业服务器盗取数据信息,然后通过暗网贩卖数据牟利,也有可能利用这些隐私数据对用户进行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

如何防范

1、個人方面

使用手机的时候,关闭一些不必要的功能。例如“附近的人”、“常去地点”、“允许搜索”、“允许查看”等功能;

不直接使用手机浏览器进行购物,应用程序退出要彻底,不下载来历不明的山寨软件;

不要随意连接公共wifi,出门关闭wifi连接功能,家庭网络开启防火墙功能,以免自家网络被蹭,让病毒或恶意攻击乘虚而入;

网购谨防钓鱼软件,坚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不要随意丢弃含有大量个人隐私数据的旧手机;

浏览网站等行为进行身份匿名、属性匿名、关系匿名和位置匿名;

防止电脑中毒,不随意打开陌生电子邮件及钓鱼网站;

经常更改密码,不使用简单密码;

多了解一些导致数据泄露的手段和方式增强自身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防范意识。

2、企业方面

增强管控措施,增强内部员工的防范意识,加强对IT人员的操作监管、操作审计和事前严格控制;

从技术上防止数据泄露,例如企业邮箱应部署邮件加密证书全程加密传输,全面保障数据安全;为官网部署SSL证书,进行HTTPS加密防止数据在传送过程中被窃取、篡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运营商的流量劫持、网页广告植入现象;

实时进行网络监控,发现可疑问题或者恶意攻击及时处理和解决,防患于未然;

选择安全、稳定、可靠、防御系数高的数据托管服务提供商。

个人隐私的保护技术有哪些

1、数据加密的个人隐私保护是计算机系统对敏感信息保护的一种可靠方法,数据加密的作用是防止入侵者窃取或者篡改重要的数据。该技术能保证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计算开销比较大,加密并不能防止数据流向外部,因此,加密自身不能完全解决保护数据隐私的问题。数据加密算法作为隐私保护的一项关键技术,数据时代研究重点将集中在对已有算法的完善;综合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会研究出符合新技术发展的新加密算法。

2、数据库仍然是信息系统的主体,如政府数据库存储的大量个人及家庭信息。进入数据库存储的个人财务信息,不但面临入侵者的威胁,而且也面临着内部人员的威胁,主要包括未授权的数据查看,不正确的数据修改以及数据的不可用性。从目前的技术层面上来说,虽然可以对数据库加密,但不能防止攻击,还需要对访问控制来确定数据安全。

3、关于数据的访问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目前,各社交网站对隐私功能进行划分,让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朋友圈里分享信息,由用户自己决定哪些信息可以被哪些人看到,这是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发展的一种趋势。现在企业开发的软件这方面的功能还比较弱,可以对现有的软件进行更新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大数据的个人隐私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隐私保护对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企业不愿为了实施隐私保护,而不能充分利用用户信息或者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至于限制企业的发展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相信以后会有一个完整和可理解的安全解决方案来满足个人隐私保护的需求。

摘编自新华网、新浪网

猜你喜欢

加密算法数据安全加密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一种基于熵的混沌加密小波变换水印算法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认证加密的研究进展
基于小波变换和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
大数据安全搜索与共享
Hill加密算法的改进
基于ECC加密的电子商务系统
基于格的公钥加密与证书基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