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营销“套路”深
2019-01-17杨洋王秉阳董小红孙飞
杨洋 王秉阳 董小红 孙飞
近来,各类电子烟大量充斥市场,不少电子烟商家为争夺年轻消费者“套路”不断,带来了不少隐患。
社区超市、便利店,到处都能看到色彩鲜艳、样式繁多的电子烟,就摆放在收款二维码的旁边,非常显眼。一些网络社交平台、视频平台上,大量充斥着年轻人玩电子烟的视频,还有不少文章鼓吹电子烟无害和所谓电子烟时尚,将电子烟称为“新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时尚配件”。
打“三观牌”——名为鼓吹价值观,实为鼓吹电子烟。近日一篇讲述电子烟推销员心路历程的文章出现在多个网络社交平台、青年群组。该文除用细腻的文笔讲述某电子烟推销员的“奋斗”经历之外,还着重强调了“合格的电子烟比卷烟对身体的影响小,不对周边的人造成二手烟危害,所以,“电子烟是个‘减害的产品,是卷烟最好的替代者”等观点。
该文实际是某电子烟品牌的推广“软文”。有公关人员同时向多个500人微信群发出文章链接,并配上转发语和微信红包,求转发。业内人士透露,这也是当前电子烟品牌推广的常用方法。
打“健康牌”——声称吸电子烟能戒烟、能强身、能美容。不少品牌电子烟不仅回避产品中尼古丁等成分的危害,还自我标榜“健康”。有的声称产品中含有维生素、胶原蛋白、褪黑素、乳酸菌等多种有益成分,吸食后不仅不伤身体,还能够提高免疫力、美容抗衰老、提神醒脑、安神助眠、益脾护肺、消除疲劳、解酒醒酒……
打“创业牌”——以“创业”为名鼓动年轻人代理产品,提升人气。“交6000元货款成为二级经销商,交30000元货款成为一级经销商,交15万元货款直接成为联合创始人。”多家电子烟专门招收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做代理商,引导他们通过发布渲染时尚、高档气氛的朋友圈等方式向同龄人推销电子烟,经营烟友圈。
许多电子烟产品所含的尼古丁浓度标识模糊,容易导致使用者吸食过量,同时电子烟的器具还存在着电池爆炸、烟液渗透、高温烫伤等安全风险。加强监管并减少电子烟对年轻人不良影响虽已成各方共识,但要落实仍有一些难处。
2018年,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我国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可实际上,大多出售电子烟的超市售货员并不询问购买者年龄,也不要求出示身份证购买。还有一些设置了自动结账系统的便利店,购买电子烟后可自助结账离店,无任何确证年龄环节。
除正规渠道外,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朋友圈微商处甚至还能轻易买到非法入境的电子烟产品或耗材。缺少权威、明确、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监管部门,不利于提升监管效能。
当前,一些地方正着手加强对电子烟的规范和管理。10月1日起,深圳已將电子烟纳入控烟管理。成都拟出台的控烟新规当中也明确将“吸电子烟雾”纳入受控范围中。
摘编自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