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的生命摆渡人

2019-01-17梁多

当代工人 2019年24期
关键词:殡仪馆防腐整容

梁多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门,洒向前厅地砖,泛起片片耀眼的金色光束,一旁的门房里,掌门的老师傅正对着一局象棋出神……准备开工的张彤,每每经过这里,都会被眼前岁月静好的景象迷惑。

为何是迷惑?因为在这扇玻璃门打开前,生活总是一副静谧美好的模样,可当7点的上班晨钟响起,伴随玻璃门打开的瞬间,痛哭、嘶喊、叫嚷,甚至辱骂声会霎时聚拢,一齐冲击着耳膜,一秒将张彤拽回现实,直面最真实的人间百态。

“沈阳回龙岗革命公墓殡仪馆的这扇玻璃门,隔绝着日与夜,也沟通着生与死。”在世人心中,这扇不愿被触及的玻璃门,对张彤来说却意义重大。“正是这扇门的开合承启,让我从仅靠喜欢恐怖小说这一腔热血支撑的懵懂女孩,成长为资深的遗体防腐整容师。”

接触遗体防腐整容之前,张彤对死亡最大的印象源于姑姑。姑姑生前最爱美,但因患重病,最后一程的面容,成为张彤一家永远烙在心中的伤痕。

高考前夕选择专业之际,张彤的父亲无意中从电视上了解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设有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父亲觉得若女儿学有所成,也许会帮助很多家庭减少遗憾。母亲却坚决反对,理由是这个工作以后不好找对象。

张彤倒是不抵触,因为从小到大,她最喜欢的就是探索未知,对恐怖小说更是情有独钟,且当时的她正对《鬼吹灯》爱不释手,打算报考结束后让父亲送一套正版来收藏。

除了殡仪管理,张彤还报考了法医、麻醉师等相关专业。许多感兴趣的专业摆在眼前,唯有殡仪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最高,且全辽宁省只招收2位考生,还标注了非第一志愿不收。

要强的张彤偏要碰这个硬钉子,但成功录取的喜悦,却在报到的第一天就被冲淡了。

殡仪管理系下设4个专业班,其中,殡葬服务、设备管理、墓地管理员专业的课业内容,老师都详细介绍了一番,唯有防腐整容,仅用“你懂的”3个字一带而过,当时张彤并没理解老师的言外之意,反而因此激发出格外的兴趣。

班级划分完毕,专业课老师播放了一组图片,当没有经过任何技术处理的遗体整容前后对比图通过幻灯片被铺满黑板时,张彤才意识到,直面死亡的滋味,与看恐怖小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看完一眼就没敢再看。很抵触,有点儿想退学。”可谁知,心里的退堂鼓还没敲响,陪她入学报到的父亲却因糖尿病突发病症而被送进医院抢救。

一夜忙碌后,看着脱离生命危险的父亲,张彤松了口气,却又有些为难——想让张彤抚平心伤的父亲,能不能承受得住女儿退学复读的想法?就在这时,张彤却意外得知,专业人数超员2名,校方让大家抽签决定去留,因她错过了抽签,就直接被防腐整容班拒之门外了。

消息一秒引爆了这个有些倔脾气的东北女孩,张彤收起放弃的打算,重新点燃了斗志。

“憑什么是我被淘汰?让别人知道了还以为我胆小!我为了完成爸爸的心愿,不顾妈妈反对,离家2000多公里来学习,不是来被人看不起的!”不服输的张彤直接闯进了系主任的办公室。东北女孩的雷厉风行和据理力争,让系主任半晌没说出话来。

最后,系主任同意为防腐整容班扩编,可就在张彤转身准备离开时,主任又语重心长地嘱咐了一句:“姑娘,以后要是后悔了,可别怪我。”

一腔热血,并不能消除人性中对死亡的天然恐惧,尤其是对一个刚成年的女孩。

“触碰到冰凉遗体的一瞬间,仿佛有一股冷电流从头顶一路麻到脚后跟。”第一次真正走进殡仪馆的感觉,张彤至今记忆犹新。

大二时,张彤被分配到南昌殡仪馆实习,可她万万没想到,同去实习的同学有事推迟了报到时间,自己需要独自面对第一个殡仪馆值班夜。

这一夜,就好像复制粘贴了恐怖电影的情节一样——殡仪馆全馆停电了。“所有曾让我兴趣盎然的小说情节,都涌进脑中,仿佛要把我吞噬了。”张彤第一次感到被黑暗与恐惧淹没而带来的窒息感。

夜间的殡仪馆没几个人,又远离闹市区,窗外连车辆经过的声音都听不到,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张彤摸索着找蜡烛,当那一根又粗又长、还贴着“奠”字的白色蜡烛,突然从她背后递过来时,吓坏了的张彤终于不可抑制地发出了一声尖叫。

火速冲回寝室的张彤拨通了母亲的电话,那是她长大后第一次跟妈妈哭诉:“实在是太害怕了,后悔当初不听话,恨不得穿越回去重新来过。”

这对暴脾气母女,向来都是互相不服,唯有这一次,母亲没有批评女儿不够坚强,反而特别温柔,在2000公里之外的沈阳“陪着”张彤聊天至凌晨4点,聊女儿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弹古筝,第一次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直到天色微微泛亮。

在母亲柔缓温暖的声音中,一束金灿灿的朝阳照上床头,张彤对职业的恐惧似乎随着太阳的升起,也得到了释放,“经历过才发现,好像也没什么,而且人总是要长大的。”此后,张彤常这样对自己说。

高速运转的实习生活开始后,张彤没有时间去恐惧了,专业的求学经历也已使她脱胎换骨。

“父亲说了,他送我求学,学成归来后,要接我回家。”可命运总爱开玩笑,刚刚毕业的张彤却接到了父亲突然离世的消息,她急忙赶往沈阳,在飞机上做出了要亲自送父亲最后一程的决定。

“我画得慢一点儿,父亲就能多陪我一会儿。”父亲出殡的殡仪馆正是张彤如今的工作单位,父亲也是张彤正式成为遗体防腐整容师后,第一次真正送别的人。“他为我打开了职业的窗子,我也完成了心愿,我们都没有遗憾。”

一则广告吸引了大悟的注意:代理公司招聘员工,高薪短工时,还有带薪旅游。大悟立即去面试,社长二话不说就决定聘用大悟,却对工作内容避而不谈。在大悟的再三追问下,社长终于道明:是入殓工作!虽然心理上有所忌惮,高额的薪水还是令大悟接受了这份工作。一面努力抑制对遗体产生的不适,一面又要对妻友隐瞒自己的工作,大悟不平凡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这是高分电影《入殓师》中的一幕,也是近年来,将入殓师职业全方位摊在公众面前的影视作品。

“其实并不准确,我们的实际工作与电影演的很不一样。且在国内,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遗体防腐整容师。”

退去艺术的加持,这份职业没有太多神秘、恐怖的色彩,也没有电影中那么诗意和浪漫,对张彤及其同事来说,这份工作与工厂里的工人、写字楼里的白领没什么不同,甚至比他们更接地气,也更忙碌。

每天5:30起床的闹钟,已接连响了几个月,这是上班时间提前再提前的最好证明。“以前殡仪馆只有3位防腐整容师,都是女孩。其中一位在两个月前离职了,新员工还未到岗,剩下两个人要完成3个人的工作量,不提前一两个小时上班,根本忙不完。周末也是如此,一个月下来,最多只能轮休两三天。”

换好工作服的张彤,拿出化妆箱,通过系统核对逝者信息,从早晨7点钟走入工作区开始,她要重复拉开尸袋、沟通家属、进行防腐整容处理这套流程,有时50次,有时甚至更多。

不算忙碌的日子里,下午2点是张彤的下班时间,但大多时候是不能按时下班的,因意外离世的逝者,往往伴随着遗体高碎、高腐,整容师必须立即到岗,进行防腐修复。

一般的遗体整容化妆最快10至20分钟可以完成,高碎、高腐遗体所需的时间不可估量,因为除了正常的作业外,动脉注射福尔马林防腐、内脏复位缝合、表皮修补缝合、伤口处理也都是张彤的工作。

一位高空坠落的逝者遗体损伤得非常严重,几乎无法分辨。张彤和她的团队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了建模,再通过修复泥、化妆等手段,将复原部分与原位缝合,整个过程持续了两天,不仅完成了家属的愿望,也实现了遗体修复一次技术性突破,更捍卫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每当这样的时刻来临,张彤的内心深处反而会涌起一份难以言喻的矛盾——面对突破和成就,其他工作可以理所当然地喝彩和歡呼,对遗体整容修复,只能是无声的告别。

遗体整容修复行业,因亲人的不舍和对生命的敬畏而诞生。所以,遗体防腐整容师更像是一位摆渡人,连接生死,让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可以体面地走过。

接触死亡,会消除对未知的恐惧。如今,张彤已从不被看好的小丫头,成长为“镇馆之宝”,但凡遇到有难度的工作,同事们都会把张彤叫上。但张彤也有怕、有想拒绝的时候——每当要为同龄人修复遗容的时候。

“20多岁时遇到同龄人,会为他们感到惋惜。”向死而生,死亡是珍惜生命最好的老师。

下班后的张彤,尽量让自己活得精彩。少时喜爱的古筝与舞蹈,成为她缓解压力的主要方式;小时候常与母亲顶嘴,现在她却变成了“家长”,陪母亲旅游,陪她一起跳广场舞……

工作与生活往往很难割裂。8小时外的交往中,张彤虽不回避工作的特殊性,但依然保有从不主动与人握手的职业习惯,衣柜里没有红色的衣服,冰箱中也从不会放置冻鱼、冻肉。

让张彤倍感安慰的是,社会对这份工作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态度也从忌讳转变为好奇,甚至未来会归于平淡。

“看待这个职业的正确态度,是不要莫名抵触,也不要过分神化。”张彤遇到过要将60岁老人还原至20岁青春容貌的家属,也遇到因看了相关的电影或文章,就顿生使命感要入行歌颂生命的年轻人。

即便随着意识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人摘下了有色眼镜,遗体防腐整容专业的转行率依然居高不下。张彤大学时一班60人,坚持到现在的仅剩20人左右,有的同学因工作压力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有的因过于忙碌无法兼顾家庭而放弃……

“这份工作,即便不称之为伟大,也包含着外行人难以感受到的不易。遗体防腐整容师接触的是遗体,更是世间百态。”

从未满周岁的婴儿,到安详离世的百岁老人,他们名字从系统屏幕上弹出的瞬间,是这个世界对他们信息的最后读取。生者送别,逝者长眠,生与死最后短暂的交会处,张彤是送逝者最后一程的摆渡人。

猜你喜欢

殡仪馆防腐整容
“不腐”神话
去殡仪馆
魂锁殡仪馆
埋地油气管道外防腐层检测及修复技术
“如果挤得下的话”
老叔整容了
兔子整容
金属雕塑的保护与防腐
殡仪馆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