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2019-01-17刘金为李秋娜赵月苑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实践环节VR技术体验式教学

刘金为 李秋娜 赵月苑

摘要:分析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设置,结合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及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总结出建筑设计专业实训环节缺少“体验式”教学及“建造”教学。这两种高效直观的教学方式,在之前的教学环境下难以实现。文章提出,可以借助现行日益成熟的VR技术对实训内容进行改革,创立“体验式”教学及“建造”教学资源库,改善教学。

关键词:实践环节;体验式教学;建造教学;VR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246-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要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生产一线,参与生产。其中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最对口的就业方向是各大建筑设计院。通过调研设计院的工作模式和用人需求,发现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以下两方面技能的培养:第一,建筑设计思维的培训,其基本要求就是掌握设计的技能,包含分析和综合考虑基地、空间、功能等要求。第二,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要求学会如何组织建造,让实际工程跳出图纸,落地生根。

二、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实训设置

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为例,其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分为课程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两大部分。主要课程实训有:模型制作、建筑CAD、建筑设计初步、建筑效果图表现、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建筑设计3、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5、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构造、BIM技术、建筑节能技术。集中实训有:专业见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跟岗实习、专业实训。

其中,模型制作、建筑CAD、建筑设计初步、建筑效果图表现、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建筑设计3、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5、居住区规划设计、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属于建筑思维的培训;而建筑构造、BIM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则属于工程技能培训;顶岗实习、跟岗实习、专业实训属于综合实训。

三、建筑设计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实训教学,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我们发现,实训教学存在以下问題:

(一)建筑思维的培训环节体验式教学实训内容太少

建筑思维培训,需要学生不断地体验、接触和建筑相关的诸如材料、结构、空间、使用、基地这些方面的内容。这是建筑设计的核心知识。只有不断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肌肤感觉、温湿度感觉、步行感觉、动作感觉”等感觉去感知建筑,才能对建筑形成印象记忆,才能获得积累。而积累之余建筑设计学习乃至建筑设计从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设计构思,都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如果没有积累,设计是空谈。

这些通过各种感官获得建筑印象记忆就像储蓄一样,可以“储存”起来。而且在需要时,还能再“取”出来用于设计。而这些积累在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室”课堂是很难得到的,电影院的设计只有去电影院,图书馆的设计只有去图书馆才能得到印象记忆。因为体量巨大、维度众多、影响因素众多的建筑,只有身体力行,才能获得有用的印象记忆。

这就是包括张永和在内的许多建筑师在针对建筑教学所强调的建筑体验的重要性。从体验出发再回到体验,这是建筑设计学习最为有效的方式。高职院校,在仅有三年的学习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的素材积累,才能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直观高效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在我们所设置的实训环节里,这种直接体验有少量设置。比如在集中实训中的专业见习中,我们会带领大一新生到实地去参观认识建筑,让学生实地感受建筑。而在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1、2、3、4、5)、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些核心课程里面,我们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以及图纸表达上。如前所述,积累之于设计至关重要,而完成诸如幼儿园、旅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建筑的设计任务的过程是我们进行建筑体验积累的绝佳过程。举个例子,比如在做“建筑设计2——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这个任务的时候,理想状态下,理论和知识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进行。而关于空间、材料、结构、使用、基地等,我们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各大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来加强认知,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效果。在一定积累之后,结合老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做的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思如泉涌。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与积累的习惯。让他们习惯于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学到哪儿,用专业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建筑,而不至于如同外行一般走马观花、流于表面。然而,这些环节,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我们很难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各类建筑,通常仅仅是利用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加强对相应建筑的感知和认识。诸如交通问题、天气问题、安全责任问题都成为阻碍学生出行的因素。

(二)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环节缺少“建造”实训

关于建筑设计,必须说明一点,它首先是一项工程设计。任何建筑工程最终都必须用建筑材料进行施工搭建,才能成为我们想要的建筑。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将房屋的建造这一部分弱化。我们的重点都在强调建筑思维的培训,关于建造,很多学生基本都是在参加工作才真正领悟何为“建造”以及“建造”的重要性。

例如建筑构造这门课,其实和建筑设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实际情况是,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教学脱节严重,两门课独立设置,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样,他们不能理解的还包括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是如何服务于建筑设计的。

之前也说过,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学习,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时间有限。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去掌握诸如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管线布置、建筑构造设计这些复杂抽象的知识,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得让学生参与建筑建造,在学生头脑空白、漫无目的的时候,建造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加入摸索、探索、努力想办法往前推进的过程中来。

因为建造教学需要许多条件,即便是要造一个最小最小的房子,得有地、有钱,施工一学期也不够,再加上设计时间,更不够。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屡屡被提及,却从来未实现。

四、解决办法

以上提及“体验式”教学和“建造”教学,都是非常高效的建筑实践教学的方式。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直很难推行。比如说:最简单的认知实习经常会因为诸如交通问题、天气问题、安全责任问题成为阻碍学生出行的因素。而关于建造教学的实施,实训场地、实训时间、实训成本都决定几乎不可能实现。

而以上的这些困难,似乎VR技术出现之后,都有了解决的可能。所谓VR(Virtual Reality)就是虚拟仿真的意思。虚拟仿真技术,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传感、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視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这个环境进行交互,环境会及时做出回应,从而使得使用者有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

既然我们无法到幼儿园、旅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建筑去实地考察,我们是不是可以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去感受空间的尺度、流线的组织、材料的质感、氛围的营造等?既然没有场地,没有经费进行建造实训,是不是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进行实操,切身体会建造的现实意义?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近来大力发展VR实训室、BIM实训室,同时校级VR团队和BIM团队也已组成。正因为学校具有这些资源优势,我们非常有条件对我们的建筑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充实并凝练我校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方案,利用虚拟仿真进行教学,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结束语

笔者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建筑设计”专业改革方向。在之后的教改研究中,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VR实训室、BIM实训室以及科研团队进行VR教学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张永和.对建筑教育三个问题的思考[J].时代建筑,2001增刊:40-42.

[2]宫宇地一彦.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拓展设计思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10.

[3]董远林.建筑虚拟仿真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32):82.

猜你喜欢

实践环节VR技术体验式教学
VR技术现况及其未来对游戏设计的影响
面向复用的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解析AR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有效途径探析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