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艺术
2019-01-17李雪
李雪
摘 要: 海上丝绸之路无论是当下还是曾经,不仅是经济的交流更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碰撞,文章通过广州、泉州和厦门几个城市,考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和在当下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们友好往来、和谐共生的历史见证,彰显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和精神,以期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崛起。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创新发展
时间在走,生活在变,而艺术无界。走进生活,感受文化与人生的艺术。广州、泉州、厦门——寻觅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沉淀,感受文化碰撞下的艺术之城。作为曾经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无论是从前还是如今都散发着文化的魅力。
广州拥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商港之一,在这曾经孕育了对外贸易中心的广州十三行。十三行是一个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的繁茂之地,作为对外贸易中一种特殊的组织,这里曾是当地商贸的大本营,是广州过去的缩影。十三行里的“十三行夷馆”曾创造出中西合璧的商贸文化,从而各国夷馆在外观建筑、室内装饰及生活方式上都极具异域风格。在这探索丝绸之路的海上文化,能看到欧洲绘画艺术与中国文化完美的融合,如广州独创了具有欧洲风格的“广彩瓷”。十三行几经曲折,甚至在“鸦片战争时期”几乎淡出历史舞台,但随着历史机遇、广州快速发展和浓厚的岭南民俗文化、西关风情,十三行商埠文化的特色商圈,再次得到重铸。
由南向北,细细回味,感伤历史,更叹服社会的飞快发展与生活步速。繁华的广州,紧促的生活节奏与北上的泉州倒是大有不同。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大本营,古韵气息迎面扑来。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古寺庙、古街道、让历史日久弥新,此外又有中西合璧的土楼住宅、商住合一的骑楼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特色,混杂在一起,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展示出了日新月异的另一面。如创新发展的“源和1916”,“源和1916”全称“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坐落于泉州鲤城,它的前身是百年老字号源和堂蜜饯厂。为了更好的打造泉州这个文化之都,“源和1916”进行了创造性的开发改造,在保留老厂区的建筑格局的基础上,将现代工业风格与当地独特的“红瓦坡顶、出砖入石”的建筑特色相结合,打造新型创意园区。虽说蜜饯渐行渐远,但是生活与艺术却从未停止脚步。在“源和1916”看展、听讲座、看民俗表演、学剪纸、做陶艺,累了,找家文艺店听听音乐喝杯咖啡;饿了,去特色餐厅吃东西;这一切都是生活与艺术的互动,更是文化以新面孔的传播。
如果说“源和1916”将文化、技术、和生活融为一体,那鼓浪屿则更加体现着“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同在一片地方,又同样受着海内外的文化碰撞,泉州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底蕴,那厦门则更多的是文化大融合,鼓浪屿作为其典型代表。
鼓浪屿——一个没有机动车的小岛,全部要靠步行。在这个繁华喧闹的社会,没有车马喧嚣,岛上显得格外安静。美好浪漫正在一片静谧中不停酝酿,夜晚的岛上,时不时徐风飘来幽远的钢琴声,像是在诉说着某些久远的故事,因此鼓浪屿也有“音乐之岛”一说。西方音乐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传入岛上,造就了今日鼓浪屿的音乐传统,听说大多数的当地居民家里都会有一架钢琴。在鼓浪屿这个生活气息与文艺范儿十足的小岛上,除了让人陶醉的钢琴声,每一处总会让你驻足片刻去欣赏它。鼓浪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的建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世纪中期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英国、美国等国家纷纷在岛上设立领事馆,随之很多国外商人、传教士兴建公馆、别墅、教堂等,从而涌现大量带有古希腊经典柱式,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等西方特色的建筑。鼓浪屿保留下来的很多建筑,都成为鼓浪屿地标性,如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的前身是林鹤寿的“八卦楼”、万博建筑群、金瓜楼等,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于岛上行走时总不会忘记那些商业街和那些文艺店,生活的艺术在这也是起航。第7铺——厦门创意伴手礼体验店,在离岛之时,总希望能带走点岛上的记忆,第七铺也是这样的初衷。店鋪内幽远静谧的气息在这个小铺子里循环,而且透过店铺的颜色,每一个产品的精致包装,都充斥着生活的情趣。第七铺写道 “在无数个茶烟袅袅的下午,阳光一寸一寸地丈量着庭院里的地砖,一壶清茶、几方点心和茫无目的的聊天……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样的一家小店——第7铺……”
像这样传递着绵绵思绪的还有很多,如儿时记忆的“赵小姐店铺”、爱猫人士的张三疯奶茶等等,都以各种语言诉说着对鼓浪屿不同的情感。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在这里碰撞,多元文化得到共生,这样交流开放的意识形态也对当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启迪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