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那些杀死人类文明遗迹的元凶
2019-01-17高荣伟
高荣伟
文明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与其它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文明遗迹,是千年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些文明遗迹,记录着人类过去的历史文化,启迪着现代文明,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人类社会创造的这些先进文明成果,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保护人类文明遗产,传承文明之光,是全人类的义务和共同的责任。
然而,这些穿越时空的历史遗迹不断受到冲击,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中,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记忆遭到无情破坏,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历史信息因此而无法继续传递。这些灾难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场场灾难?人类又该如何去保护这些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无价瑰宝?
法国巴黎圣母院大火:人为疏忽或电线短路
法国时间4月15日傍晚,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有85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阁楼与屋顶在翻修期间,突遭火灾,霎时火势冲天,浓烟滚滚。片刻之后,气势恢宏、精美绝伦的哥特式尖塔就在熊熊烈火中轰然倒塌。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玫瑰花窗,也在这场火灾中炸毁。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是法国首都巴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的木质结构对火势蔓延起了助推作用。史料记载,巴黎圣母院的整个框架几乎都是用木材建成。数据显示,圣母院的木质框架约耗费了1300棵橡树,相当于21公顷的木材。
事实上,这座木质建筑在经历数百年风吹雨打后,早已腐朽不堪。火灾发生后,消防员虽全力以赴,但显然无济于事。现场的巴黎市民举目观望,眼见这漫天大火瘋狂肆虐,在国宝级建筑之上任意妄为,却也无能为力。火焰撕裂了巴黎的心脏,他们的悲痛溢于言表。纷纷扬扬的灰烬从天而降,他们能做的,也不过是“含着泪水拉小提琴”、“唱着悲歌”、“跪地祈祷”,为这座历史古建筑祈福而已。
巴黎圣母院是人类艺术的精华所在,历史与艺术价值独树一帜。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其外形高耸挺拔,内部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教堂内所收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闻名于世。巴黎圣母院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仅属于法国,更属于全人类,是人类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当地媒体报道,每年有近1300万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巴黎圣母院被大火吞没,800年精神支柱顷刻瓦解,整个法国为之震动。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巴黎圣母院大火触及到整个国家的情感。”巴黎圣母院主管神甫4月22日宣布,将以“过失损毁”为由就巴黎圣母院火灾与国家提起联合诉讼。他认为,圣母院火因可能是“人为疏忽”或“电线短路”。巴黎圣母院总司铎帕特里克·肖维表示,法律诉讼的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是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其二是查明火灾原因。关于为何以“过失损毁”为由提告,帕特里克·肖维回应,他认为“此事并非故意纵火所致”。巴黎警方调查人员也认为,短路是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火灾最可能的原因,同时调查人员推测,起火是偶然发生的。
巴黎圣母院火灾的具体原因正在调查当中。媒体报道,巴黎圣母院这次火灾原因应该与最近的修缮工程密切相关,这就不免让人心生疑窦:原来这又是一场人祸?巴黎圣母院在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幸免于难,却由于一时疏忽,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而在和平年代毁于一旦。“此次意外火灾,如果真的是因为线路短路而引起,那么,工作人员是不是太疏忽大意了?”分析人士指出。
“祸患常积于忽微”。这场大火,给世人留下了无限惋惜和悲伤的同时,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巴黎圣母院的工作人员在内心深处牢牢筑起防患意识,加强安全隐患防范,或许,巴黎圣母院那个高耸的哥特式尖塔,今天依然矗立于塞纳河畔。
巴西国家博物馆:玩忽职守、麻痹大意
巴黎的悲怆仍在继续,而这早已不是人类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伤痛。相信不少人还对发生在去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那场灭顶之灾依然记忆犹新。
巴西国家博物馆是巴西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文化博物馆,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818年,迄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巴西国家博物馆内部收藏有动物、昆虫、恐龙化石、埃及木乃伊、鱼标本,以及哥伦布时代前的美丽陶器、化石等。此外,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渥拉斯顿环形山陨石,以及埃及、希腊和意大利的文物以及西半球最古老的人类头骨等珍贵藏品。
当地时间2018年9月2日晚,巴西国家博物馆突遭大火。“耀眼的火光让里约热内卢市科尔科瓦多山上的灯火黯然失色,馆藏文物顷刻之间化为灰烬。纷纷扬扬的灰烬被滚滚浓烟裹挟着,翻腾着冲上夜空,融入了无尽的黑暗。”巴西《环球报》这样描绘当时的情景。
由于火势难以控制,短短6小时之内,2000万件藏品几被烧毁殆尽。2000万件藏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比较一下全球各大博物馆的藏品量,就不难理解了:大英博物馆藏品800万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63.5万件,卢浮宫40万件,北京故宫186万件,台北故宫69万件。在这场浩劫中,博物馆中收藏的恐龙化石、埃及木乃伊等数不清的无价之宝,都消失在了茫茫烈焰中。
这场大火对于巴西文化、科学、历史界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正如巴西一位人类学家所说:“我们巴西人只有500年的历史。我们的国家博物馆有200年的历史,但是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文物)现在永远消失了。”
7个月后,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事故原因查明。据博物馆官方消息,起火原因系博物馆内空调系统故障。巴西联邦警察总长萨阿迪在记者会上指出,该空调系统位于这栋4层楼建筑底层的礼堂,在安装过程中没有遵守厂商的要求,导致空调在超负荷运转后开关未能自动切断。起初馆内的火情只是一堆微弱火焰,然而,当工作人员发现火情并去取灭火器时,竟然发现这里所有灭火设备统统过期!而待消防队赶到时,消防员更是错愕地发现,消防栓中压根就没有足够的水来灭火。
“距离博物馆最近的两个消防栓没有水供应,我们只能引进水车并从最近的湖中取水。”里约热内卢的消防队长Roberto Robaday告诉媒体。然而,“远水不解近渴”。就这样,救援博物馆的最佳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刚过完200岁生日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就只好任由大火蔓延。
一座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博物馆,竟是由于一时疏忽造成!“如果巴西政府早早做出保护,改善设施,重视文物的保护,相信也不会发生这次事件。”评论人士指出。当安全设施成了摆设,巡查人员例行公事,走马观花,发生火灾就从偶然走向了必然。
“博物馆日常防火工作不容忽视!”对此,《里约热内卢公报》发表评论指出,“距离博物馆最近的那两个消防栓如果此前被发现并被更换,也许,这场大火就可以避免。”
韩国崇礼门:报复社会、蓄意破坏
事实上,除了巴黎圣母院以及巴西国家博物馆,由于安全意识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和人为因素而遭到损坏的文物古迹还有许多。2008年,发生在韩国“国门”的那场纵火阴影,依然萦绕在韩国人的心头。
位于韩国首尔市中心南大门的崇礼门,建成于1398年,是首尔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建筑。崇礼门被誉为韩国的“国门”,是韩国全体国民的精神象征,城门下端为石质门洞,上端为两层木制城楼,1962年被韩国政府定为一号国宝。2008年2月10日夜里,崇礼门突然起火。由于上层楼阁是木制建筑,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整层楼阁迅速陷入一片火海。最后除了下半部石砌部分仍保持完整外,整座木结构城楼被毁于一旦。
说起这场大火的原因,让人唏嘘不已——其元凶居然是一个70岁的韩国老人蔡某。那么,这位老人为什么要纵火呢?难道他不知崇礼门乃韩国国宝?“蔡某纵火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对自家土地赔偿问题不甚满意,遂心生歹意。”事后调查人员告诉媒体。
当地媒体报道,蔡某名下的京畿道一山区的土地于1997年至1998年重新開发时,没有从施工方得到充分补偿。此后,他向相关部门反映了数次,但均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开始对社会产生不满,进而决定报复社会。“满腹怨恨的他想着搞点大动作来”,于是就有了这次纵火事件。韩国大法院在判决书中说,蔡某烧毁韩国象征性文物崇礼门,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也给韩国国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
当人们复盘整个案件时,依然疑窦丛生:堂堂国门,竟然这么轻易就毁于一个老人之手?
首先,看管不力是这场火灾发生的第一个原因。纵火者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崇礼门作案,是因为当地时间晚上8时以后,崇礼门就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警方指出,蔡某被抓获后,交代了作案过程。“蔡某为保证作案得手,去年7月和11月两次到崇礼门踩点,了解那里的布局和安全系统。”
“蔡某利用崇礼门夜间无人看管的漏洞,潜入崇礼门纵火。”2月12日,韩国《朝鲜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经周密筹划,蔡某10日晚8时45分左右爬上崇礼门西侧斜体墙,利用准备好的折叠梯潜入楼内。来到楼阁二层后,他将装在1.5升塑料瓶中的易燃液体倾倒在地板上,随后用一次性打火机引燃。由于城门楼阁是木结构,蔡某点燃的火焰迅速蔓延。
其次,消防部门日常的模拟灭火训练流于形式,这是造成消防员未能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扑灭大火的重要原因。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的第一反应并不迟缓,数分钟之内赶到现场的30多辆消防车和128名消防员,却未能抓住最好的灭火时机。“因为在如何灭火的问题上,消防部门与文物部门仅协商交涉就花费了近50分钟!”
另外,作为国宝级文物古迹,崇礼门缺乏基本的火灾预警装置和消防设备。火灾发生时,崇礼门唯一的消防设备仅是8个灭火器,而未安装自动火灾报警器和自动喷水器。调查人员还发现,崇礼门的安保工作并没有交由专门的文物保护部门承担,而是由一家安保公司义务负责,管理上的弊端使此次纵火成为可能。
韩国一号国宝崇礼门被烧毁的悲剧,“暴露了韩国政府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存在着重大疏漏”。火灾发生后,韩国媒体严厉批评政府文物保护方面的失职行为。《朝鲜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尽管韩国政府颁布了《各类文化遗产消防现场措施指南》,但这本指南没有就如何扑灭古迹火灾进行具体说明,只有“应以起火点为中心进行包围作业,最大限度地灵活利用消防设施”等泛泛而谈的内容。
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而人为损失在法律、制度、管理下是可以避免的。一场明明可以躲过的灾难,却没能避免,600年的崇礼门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轰然倒塌。
痛哉!哀哉!
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战争破坏,无情掠夺
除了玩忽职守与麻痹大意,人类之间的战争,是杀死文明遗迹的另一个元凶。
拥有2000年悠久历史的帕尔米拉,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东北方向,距幼发拉底河西南120公里处,是商队穿越叙利亚沙漠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古叙利亚的经济文化中心。周边广阔的沙漠和气势恢弘的建筑令人对古城的过往浮想联翩。
巴拉米尔是帕尔米拉古城的希腊语名字,来源于它最初的亚拉姆语名字——塔德莫(Tadmor),其意为“棕榈树”。这片位于地中海东岸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沙漠绿洲,当年如同海市蜃楼般崛起于荒漠之中,成为联系波斯湾和东西方各国的贸易中心。帕尔米拉被誉为“沙漠中的新娘”,保存了许多纪念性建筑物,著名的贝尔神庙和巴尔夏明神庙均位于城内,宫殿、神庙、陵墓,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帕尔米拉交融了东西方的艺术智慧,凝聚了古人对神灵的信仰与崇拜。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古城是中东最壮观的考古遗址群之一,天地人神在这里融会贯通。
2016年3月的最后一天,一伙极端组织成员闯进了这里。当然,这伙人并不是来参观古迹的,他们举着手中的武器,对着一件件古雕塑一一做出他们最熟练的动作:斩首与破坏。后来,叙利亚政府军将极端组织赶出了帕米尔古城,却也只能面对着一片狼藉的历史遗址,无可奈何。
帕尔米拉古城并不是叙利亚唯一毁于战争的人类文明。2018年1月20日,土耳其对叙利亚阿夫林地区库尔德武装发起了代号叫“橄榄枝”的军事行动。8天后,在土耳其的空袭行动中,赫梯帝国的艾因达拉神庙60%被炸毁,玄武岩石狮像几乎都成了碎石,这座最早建于公元前1300年,有着3000多年历史,与《圣经》中所罗门建造的第一神殿极为相似的神庙,就此不再完整。
克拉克骑士城堡,建于东罗马帝国时期,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保存最完好的十字军城堡,在2013年叙利亚内战中被摧毁。
阿勒颇古城,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一个中心,也是叙利亚最大的城市,1986年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样在叙利亚内战中被毁。古城建成花了4000年,被毁却只用了4年。
此外,还有萨拉丁堡遗址、布斯拉古城、大马士革古城……
德国安娜·安玛利娅图书馆:供电故障,或是元凶
2004年9月2日晚,德国魏玛的安娜·安玛利娅女公爵图书馆顶楼突然起火,尽管消防员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奋力抢救,但仍有大量图书没能抢救出来。
图书馆工作人员、消防队员和魏玛市民在火灾中表现出的勇敢和机智精神,值得称赞。他们组成一条长长的人链,从火海中往外抢救各类图书、油画和雕塑。一本属于基督教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的1534年版《圣经》、大探险家亚历山大·冯·洪保德的游记和其它5万本图书被幸运的从火海中抢出。火势熊熊、千钧一发之际,出于对图书的热爱,图书馆的几名工作人员依然几度想要再次冲入火海,但消防员们阻止了他们做出的这种无谓牺牲。
在火灾发生之前,这座图书馆被认为是欧洲中部最美丽的建筑之一,很早之前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安娜·安玛利娅女公爵图书馆由一座16世纪的德国宫殿改建而成,是文学和文化历史研究的中心,德国作家歌德在这座图书馆当了35年馆长,他的传世名著《浮士德》在安娜·安玛利娅女公爵图书馆的收藏量居全球之首。该图书馆拥有90万件馆藏,其中包括500卷古籍、2000件中世纪手写本、10000张/个地图和地球仪、4000份乐谱。另外,席勒及莎士比亚当年的原版剧本都是其馆藏经典。
现场的调查人员推测,火灾是由阁楼的供电故障导致的。大火在蔓延到大厅之前已经从顶部席卷了整个建筑。300名消防人员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才将火势控制。大火无情地将不计其数的德国文化瑰宝吞噬,数以万计的珍本、善本图书在火灾中被烧毁或破坏。大火同时焚毁了37幅珍贵油画,包括安娜·安玛利娅公爵夫人一幅画于1760年的肖像等。德国文化部长克里斯蒂娜·魏斯沉痛地说:“一份世界遗产永远地消失了。德国的文学宝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除了上述被摧毁的人类历史文明古迹,其它的还有:
1978年7月,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现代美术馆(MAM)发生火灾,毕加索、米罗、达利等大师作品在40分钟内焚毁,上千件馆藏只剩下50件。
2008年8月24日凌晨,位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的世界文化遗产“醍醐寺”中的“上醍醐寺”不幸蒙受火灾,造成院落内供奉准胝观音像的147平方米木造平房“准胝堂”,以及邻近的50平方米休息室全部被毁。寺方认为引起火灾的原因是打雷。
2016年4月,位于新德里的印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大火烧毁,里面藏有大量的珍惜动物标本。新德里消防部门官员辛格(Harinder Singh)称,大火从博物馆的顶层烧起的,消防员用了4个多小时才将火扑灭。各种珍奇动植物展品顷刻间化为乌有,一副距今1.6亿年的恐龙化石也惨遭“火葬”,损失难以估量。新德里消防局副局长就这起火灾表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消防设备没有正常运行,这使得消防员没能在初期尽快控制住火情。
2017年7月,法国海事博物馆大火,数百件物品被销毁,3幅由卢浮宫长期借展于海事博物馆的绘画在一场火灾中被摧毁。该博物馆在火灾中还损失了其他藏品,包括青铜时期的家具、1692年一次海战的沉船文物、17世纪至19世纪的绘画等。火灾疑似由闪电导致。
2018年1月16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海事博物馆火灾,现场浓烟滚滚,遮天蔽日。这座博物馆坐落于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仓库,修建于荷兰殖民时期的1652年。博物馆中珍藏的航海史集和文物付之一炬,其中包括荷兰东印度的船只模型和大炮皆被烧毁。
2018年9月3日凌晨,日本大阪富田林市传统建筑群保护区内一家民居起火。在被大火烧毁的建筑中,有一幢是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建造的古建筑:“中井家住宅”,是这一地区象征性的建筑。
由于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战争破坏等原因,人类一座座历史文化古迹,就这样顷刻之间坍塌、毁灭,一个又一个人类文明遗产不再是“遗产”,而成了历史的废墟。这其中,人类为之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记得有句话曾这样说:文物之所以不能用价格来衡量,是因为,它是人类文明的证据,证明人类真实的存在过。这些瑰宝不仅是供人观赏的藏品,更是历史的足迹,文明的积累,是我们现代人看过去未知领域的一面镜子,是我们摸索过往世界的唯一线索。线索断了,我们又拿什么去摸索呢?
今天,当人们凝望一个又一个古文明的废墟时,不能不感慨万千:人类失去的,不仅是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古建筑与文物,更是传統文化和历史本身。
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损坏的文明遗迹,多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我们常说:居安思危。面对一个又一个被毁坏的文明,在现代生活节奏中疾速行走的人们,确应该放缓脚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我们真的居安思危了吗?
最后,就如“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官方微博所说的那样,我们衷心祈愿所有的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愿警钟长鸣!愿祸患不再!愿人类文明的遗迹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