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3”规培制度下专业硕士的口腔病理学课程教学探究

2019-01-17吴娜胡济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研

吴娜 胡济安

摘要:“5+3”一体化综合医学人才培养是我国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一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现行“5+3”培养模式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时间大大缩短。加强专业硕士的科研能力,成为培养当前形势下合格临床医生尤其需要考虑的。本教研组为口腔病理学课程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创建了新的培养模式、培养手段与方法。

关键词:口腔病理学;教研;研究生教育;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126-02

一、“5+3”規培制度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根据教育部公布通知,自2015年起,停止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与住培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阶段[1]。这一政策相比先前的七年制教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要求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临床,充分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然而,这也使得学生进入实验室系统学习科研基本技能的时间大大变短[2]。

二、口腔病理学课程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意义

经过我国医学事业长期的实践和经验,临床专业训练与科研训练实则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当前精准医疗的背景下,科研思维的发展和实验技术的训练对于医生来说特别关键。专业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临床技术,在他们的发展道路中,掌握各类分子病理学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加强专业硕士的科研能力,成为当前形势下培养合格医生尤其需要考虑的。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侧重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3]。作为一门桥梁学科,一方面它可以为医学生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将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联系起来。因此,开展口腔病理学课程的选修课教学,对于研究生来说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生的病理学课程也在不断探索改革[4]。

三、口腔病理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课程教学改革

本病理教研室承担了浙江大学口腔医学系专业硕士选修课《高级口腔病理学》的教学任务。从2016年开始,我们开始探索并实践对于“5+3”规培制度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5+3”规培制度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可申请选修《高级口腔病理学》,该课程包括理论及实验内容。

安排病理学理论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到本科生课程已经涵盖病理学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内容,研究生课程应适当减少这部分内容。对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各种分子病理学技术,才是研究生要接触并学习掌握的。

安排病理学实验课程内容时,应注重病理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培训,并和理论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为例,它能将形态学特征与功能学特征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病理诊断学领域[5]。同时,它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我们在病理实验课上要求学生自行准备组织切片,并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次免疫组化染色。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研究生的学习能力比本科生强,学习态度也更积极,所以,我们在理论课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让研究生查阅文献、设计课题,训练他们的科研思维。在实验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教师为主导身份的实验教学风格,让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则负责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是否准确,并进行答疑。

(三)口腔病理学课程的创新性探索实例

本教研室结合以上经验,在常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之外,开拓了如下创新性教学模式,并于我校2016—2018级研究生课程《高级口腔病理学》选修课上实践,以下为具体步骤。

1.课程第一周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要点,随后在实验课上由学生亲自完成一次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

2.课程第二周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在专业或临床上遇到的感兴趣问题,抑或是初步拟定毕业设计课题,于课后时间进行文献查找,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向及内容,尽量保证各个学生所选课题互不重复。

3.课程第三周,在任课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敲定具体研究课题,并要求将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为中心应用于实验中。每人各为一组,给予3周时间查阅文献,按照课题标书格式展开课题设计,并于课程第六周前将初版内容上交给任课教师。

4.课程第七周,任课教师通过邮件或当面对每位学生的课题提出修改意见,再给予一周时间进行内容修订和细节完善。

5.课程第八周进行公开展示,学生依次模拟进行开题报告(15分钟/人),展示课题的立项依据、研究背景、研究方案、实验步骤等。其余学生提问讨论,展示学生进行回答,最后由任课教师总结,并对展示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学生设计的题目有“NELL-1在大鼠牙髄损伤中的修复作用”、“白细胞介素-17在破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及“TNF-α在侵袭性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等。通过以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为中心的设计,学生不但对这一病理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还锻炼了科研思维,提高了撰写标书以及开题汇报的能力。

四、总结和展望

针对“5+3”规培制度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本教研组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口腔病理学课程改革,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创建新的培养模式、培养手段与方法。我们不仅让学生扎实全面地学习病理学技术,而且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大大加深他们对病理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6]。

未来,本病理教研室还计划和本校医学院平台合作,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培训使用。我们希望通过邀请实验技术员,为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供荧光免疫印迹、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讲座。

“专硕”和“规培”并轨作为学校医学教育的补充,为临床医疗人才的培养起到保证。不过,接受这一创新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师生应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并且不断完善这一模式[7]。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改革。

参考文献:

[1]孙馨.2015住培工作全面推进[J].中国卫生人才,2015,(12):20-22.

[2]危丹明,蒋尧瀛,曾晶晶,冯振博,陈罡.“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开展病理学科研训练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72-73.

[3]杜军,顾洛,张玉杰.美国医学院研究生阶段普通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192-193.

[4]刘瑜,董小黎,刘国贞.研究生病理学课程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04):328-329.

[5]余时沧,许森林,段江洁,卞修武,郭乔楠.硕士研究生临床病理实践能力的培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06):759-760.

[6]叶菁,肖黎明,袁媛,张丰,李青,王哲.病理学专业研究生诊断和科研能力的并重培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08):1139-1141.

[7]王春艳,王丹平,聂志.临床病理学研究生教研教学之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2):167-168.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