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沉积相实习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17李凌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实践应用质量控制

李凌

摘要:在新形势下,如何在沉积相实习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启发独立思考,培养合作意识,从而保障和提高实习质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从作者在长期指导沉积相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入手,探索了一套有利于保障和提高实习质量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以期对后续的专业实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沉积相实习;质量控制;实践应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107-02

重视实践应用,是地质类专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其课程安排一般采用集中理论授课与后续集中野外实习的模式,比如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沉积岩石学课程,采用的就是理论课程(含岩石试验)与沉积相野外实习分开集中进行的教学模式。在资源勘查工程学生培养方案中一共有四次实习环节,沉积相实习是继地质认识实习之后的首次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实习。

2015年是西南石油大学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元年,学校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中特别强调新培养方案更加凸显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钻研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題和解决问题,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以此为导向,笔者作为从事沉积岩石学教学二十年的老教师,在沉积相实习的教学环节不断思考和探索,以期最终实现学生在野外工作中能够独立思考、分工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过渡,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习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从实习开始的动员到实习最终的考核各个环节采用了以下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习的深入宣传

在沉积相实习之前,学生进行了地质认识实习,对各种地质作用、岩石等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还未涉猎实习强度、深度方面的内容,个别学生甚至还带有游山玩水的心态进入到专业实习当中。而因为专业实习的要求不同,显然工作强度、学习深度和难度会明显不同,在以往历届的学生反馈中会提到,沉积相实习很充实或者很累,都说明实习性质变化了,工作量也在变化。为了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课程讲授的过程和实习动员的环节,均需要提前做好实习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出发之前就对实习区地理、交通、实习任务与要求、野外工作流程等有充分了解。

二、课前的精心组织与准备

实习的有效实施,取决于一支有责任心、有经验的教师团队和充分的课前准备。在沉积相实习环节,教师均为从事沉积学方向的相关老师,以教授为带头老师,新教师先担任辅导老师,完整承担一次辅导之后方可指导学生。因我校沉积相实习基地在旺苍和北碚两个地点,根据季节的不同和气候变化选取不同的实习地点。新教师需完整辅导两个基地的实习之后才可以正式指导学生实习。在每次实习开展之前,全体老师集中备课,检查剖面的覆盖情况,层号模糊的地方重新刷上层号,在原剖面上遇到新开公路产生新剖面,则集中讨论新剖面的教学内容,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

三、以学生为主导的小组工作方式

传统的分组一般20人左右,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指导,老师讲解主要现象,然后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分别开展观察与描述、记录、画图等工作。这样的方式在实施中发现容易出现两极分化,部分同学可能偷懒复制其他同学的记录,而且学生存在被动接受现成的现象和结论的现象,不利于启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目前的实习中采用学生小组独立工作的方式,在20人分组中再细分4—5人的小组,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由小组长分工,不同学生分别进行测量、采样、素描、记录、画图的工作。老师先进行总体讲解,给一个沉积相的范围,比如这条剖面是陆相,那么具体是什么相,需要学生自己收集各种相标志证据来进行说明。在学生完成工作之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阐述,各小组之间辩论,然后由指导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人人有必须现场完成的工作,并且存在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意识和荣誉感。

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习成绩主要由野外记录、图件质量、报告质量几大部分构成,不足以充分反映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经过反复总结,现在我们采用过程控制、增加多种考核方式来达到提高学生野外工作积极性和实习质量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在实习伊始,提前告知学生实习成绩的构成方式,除了大家熟悉的野外记录、图件质量、报告质量之外,还增加了手标本考试和野外剖面考试。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这一指挥棒能够在无形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力,这一举措在具体实施中感受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分组工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下,依然不能约束和调动少数不够主动积极的学生参与具体工作环节。比如分组工作中,会有个别同学要求从事打标本或者量厚度等基本工作,而不主动参与到标本鉴定、描述和分析等后面的环节。老师现场抽查发现,不认识岩性的同学也不是太有紧张感,因为有小组其他同学可以依靠。一旦知道要进行手标本和剖面分析考试之后,经常会出现同学主动打标本带回基地,反复观察和主动问老师的现象,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每天的现场分析中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一次成功的实习,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实习,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关于如何在实习环节切实保障地质类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一条永无止境、需要不断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谭程鹏,赵晓明,廖纪佳.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质学与地质工程系研究生培养特点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3):91-95.

[2]薛春纪,孙祥,王建平,等.矿床学课间野外教学实习及基地建设[J].中国地质教,2015,24(4):35-37.

[3]西南石油大学校园网新闻.学校发布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Z].2015.4.22.

猜你喜欢

实践应用质量控制
网络实战法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