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昊抢占存量房新赛道,布局产业链
2019-01-17
随着存量住房规模的扩大,家装业也迎来新一轮洗牌。家装企业如何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又如何抢占新赛道呢?2017年9月9日,深耕家装行业十余载的博洛尼家装被欧昊集团正式收入旗下,一时引发行业震动,欧昊集团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
抢占存量房时代新赛道 完善产业链布局
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2016年和2017年中国的旧房交易量远超新房。存量房市场带来的机遇吸引了欧昊集团董事长张栋梁的目光。据他介绍,家装市场受房地产周期波动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不像精装业务相对单一,随着存量房时代的来临,二手房装修、老房装修、局部装修、家装后市场机会非常多、非常大。基于这样的考量,欧昊果断出手将博洛尼家装并入麾下。同时被收购的还有定位中高端的整装品牌“五十家”,以及针对局装业务的“块块装”。
“对于我们而言,B端业务的获得并不难,批量精装交付也是专长,但并不直接面对C端,也无法接触真实的家装零售市场。对比来看,做C端前景好,抗风险能力强,但家装市场对于设计、施工、材料整合与服务的要求更加精细,而且琐碎的业务对于运营管理的要求也十分严苛。”
据介绍,早在2013年,欧昊前身的主要业务是面向开发商做材料的贸易和代理业务,并构建了强大的材料供应链系统。2015年欧昊集团正式成立,开始进入批量精装修领域,通过升级创新,提供了性价比高的整体精装解决方案,迅速在业界积累了口碑,业务获得突飞猛进。至此,欧昊集团在装饰装修领域形成了涵盖针对B端的批量精装,针对C端的高端定制家装、新中产阶级全案家装、老房局部翻新等多元业务格局。
关于欧昊集团的企业定位与主要业务,张栋梁介绍到,“欧昊集团以居住为核心,通过整合地产行业上下游资源,在泛家装与大家居领域进行产业链布局,提供多方位的配套服务,努力为更多的国人打造美好的人居生活。目前,欧昊集团业务涵盖房产销售、二手房中介、材料贸易、工程装饰、家装服务、互联网等业务版块。”
产业拓展:向上游布局 掌控“流量入口”
为了向上打通产业链,掌控泛家装上游流量入口,欧昊集团成立针对新房代理销售业务的昊居科技,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深度合作,迅速在广州、昆明、武汉、苏杭等区域布局。其自主研发的房产交易平台“昊居”实现了数千个房地产项目上线销售,经纪人线上推荐客户成交的互联网平台交易模式。
2018年昊居科技并购广西优居公司,强势进入二手房中介市场。截止目前,优居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设2700逾家门店,业务覆盖80多个城市和地区。优居公司还与碧桂园合资孵化凤凰优居,针对碧桂园全国3000个社区提供二手房租售服务。
昊居与优居构成了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房地产交易平台。楼市降温,以往新房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热销情形已经逐渐远去。“市场越是不好,给代理销售的佣金也就越高。通过新房的销售,我们还可以知道哪些人买房自住,哪些人是投资客。投资客买房就需要转手,所以从新房销售到二手房中介,也是水到渠成。”
张栋梁认为,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的销售行为之后,迎面而来的便是装修事宜,所以房产中介才是家装最有价值的流量入口,“二手房中介领域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有着巨大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诱人的事业,而更为重要的是欧昊可以打通整个泛家装与大家居的产业链,这会让我们的未来更有想象力。”
服务整合:打造家装互联网服务平台
在欧昊集团的业务版图当中,还有一个专门面向C端的家装互联网服务平台——工汇科技。
2018年7月5日,历经8个月的市场调研及产品打磨,工汇科技BETA 1.0版本系统正式上线,一边面向装企和设计工作室,一边面向装修工人群体,集成辅材、配备专业项目经理进行施工管理,为用工方提供一站式施工交付服务,这也是装饰装修行业施工用工环节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标志。
在施工端,工汇科技提供专业培训指导,帮助工人提升技能,通过扁平化结算方式,为客户降低用工方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人收益;材料方面,工汇科技依托欧昊集团的供应链资源,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主辅材工厂直供;至于监理方面,工汇科技配备拥有二十年以上施工管理经验的专家,为每个项目保驾护航,真正做到严格保障项目施工质量。
敬畏之心: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
“欧昊跑得很快,规模也已经不小,但我们不过分关注和在意规模,更想把企业做强,成为一家在“居住消费领域”受人尊敬的企业”。张栋梁认为,做企业必须得有点情怀,“除了极致的产品和服务,还要有一颗敬畏的心,有一份‘心怀天下的仁和一种‘抱诚守真的信,以入世的精神做业务,以出世的精神做企业。”
在张栋梁看来,欧昊集团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中国的消费者打造更加健康、美好、舒适的人居生活,助力国人在居住消费领域完成从传统消费向新兴消费、从数量消费向质量消费、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型升级。张栋梁表示,存量房时代是机遇更是挑战。未来欧昊旗下核心业务版块会根据发展形势采取合适的发展策略,掌控适度的节奏,在修炼内功的同时,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协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宽和拓深企业护城河。 (林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