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荒山不同坡向造林效果比较试验
2019-01-17冯志海
冯志海
(国有凌海市红旗林场,辽宁 锦州 121200)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旱,造林难度大,大大增加了造林成本[1]。近些年随着土壤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北方地区加大了造林的力度。目前,多数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都已造林绿化,尚未绿化造林的都是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远山等,一般土壤都比较瘠薄、蓄水保肥能力差,成活率不高、林木生长欠佳,而不同的树种在不同的立地下表现出不同的抗逆能力,因此要保证造林成活率,就必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2,3]。为了探索本区域干旱荒山上适合的造林树种,选择了当地常见的几种树种进行造林效果比较试验。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辽宁省锦州荒山上进行,区域内植被种类单一,土壤贫瘠,保肥保水能力差,植被的覆盖度低,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近500 mm左右,多数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超过1 600 mm。造林选择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没有发生病虫害的2年生刺槐、山杏、侧柏、沙棘4种当地乡土树种苗木。
1.2 试验设计
在荒山的阳坡、阴坡上分别种植刺槐、山杏、侧柏、沙棘,栽植的株行距为1.0 m×2.0 m,小区面积100 m2,每个小区只种植1个树种,每个树种种植3个小区作为重复。
1.3 试验方法
在造林时,对刺槐、山杏、沙棘苗木在地表以上约15 cm处截干,对苗木的根系进行适度修剪,而侧柏不截干。按照设计的要求,提前1个生长季节进行全面整地,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11月进行,按照“品”字形蓄水抗旱造林,栽植坑挖好后先回填2~3锹土后再栽植(栽植深度要比原土样深5 cm左右),栽植时要三埋两踩一提苗,确保苗木不窝根,结束后踏实并灌水,各处理小区试验抚育管理保持一致[4]。3月中旬造林,当年的10月下旬调查各树种成活、生长情况,指标包括树木的成活率、保存率、新梢生长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树种、坡向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气候干旱、植被少,阳坡上的光照过于强烈,整体上来说各树种阴坡上的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高于阳坡造林,增幅分别在0.99%~1.39%、1.13%~5.23%;在所选择的4种苗木中,以刺槐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最高,成活率阳坡、阴坡分别为97.8%、99.9%,保存率分别为95.2%、96.4%,其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山杏、侧柏,成活率、保存率分别在90%、88%以上,以沙棘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最低,阳坡上分别为83.7%、42.1%,阴坡上分别为84.8%、44.3%;阳坡、阴坡上各造林树种造林成活率极差分别为14.1、14.2个百分点,保存率极差分别为53.1、52.1个百分点,差异极明显。
表1 不同树种造林树木的成活率及保存率分析
2.2 不同树种造林当年树木新梢生长量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树种、坡向干旱荒山造林树木新梢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树种新梢生长量都以阴坡大于阳坡,增幅在2.76%~15.29%;各树种中阳坡、阴坡均以刺槐的新梢生长量最大,分别为80.21 cm、82.42 cm,沙棘新梢生长量最低,阳坡、阴坡分别仅为6.83 cm、7.75 cm,与生长量最大的刺槐极差分别达到了73.38 cm、74.67 cm,差异极明显。
表2 不同树种造林当年树木新梢生长量分析
3 结论
在当地荒山上开展刺槐、山杏、侧柏、沙棘等几种乡土树种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坡向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当年新梢生长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上来说,各树种阴坡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当年新梢生长量均高于阳坡造林;在试验所选择的4种造林苗木中,以刺槐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新梢生长量最高,其次依次是山杏、侧柏、沙棘。说明在当地干旱区荒山上刺槐的抗旱能力最强,适合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山杏、侧柏次之,沙棘的成活率最低,不太适合在当地干旱区的荒山造林,其原因可能在于试验地处于中海拔地区、气候干旱,荒山上植被少,温度高,造成沙棘难越夏,因此可在更高海拔的高山上选择沙棘造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