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息 时 空
2019-01-17
2019’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召开
日前,2019’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在山东省日照市召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梁嘉琨,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凌文,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宋元明,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兼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赵辰昕,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鲁俊岭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日照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永红致欢迎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姜智敏,副会长解宏绪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副秘书长张宏主持。
梁嘉琨在讲话中指出,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煤炭行业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他强调,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近年来,全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行业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显著成效,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生产主体,以煤为主、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煤电、煤焦化、现代煤化工等成为新的发展模式,煤炭质量、品种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结构向两化融合加快推进,技术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部分大型煤矿主要技术指标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绿色文明矿区建设稳步推进,煤矿安全形势实现稳定好转。
梁嘉琨指出,煤炭行业的新使命新担当是以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着力提升煤炭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提升煤炭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着力推动煤炭企业“走出去”,着力加强煤矿职工队伍建设,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推进煤矿文化建设。他强调,煤炭行业改革发展还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煤炭区域供应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国煤炭应急供应保障难度加大;部分矿区、部分扭亏尚未脱困,企业经营仍十分困难;去产能煤矿职工安置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还有待处理;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中东部地区煤矿灾害威胁越来越大;企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依然突出;行业经济技术政策与发展的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
梁嘉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煤炭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切实控制煤炭总量,维护行业平稳运行;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将煤炭开发布局、消费布局、储运布局研究列入国家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内容;煤炭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强化行业自律,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他希望,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宣传煤炭上下游协同合作好的做法和经验,宣传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宣传奉献自身、照亮别人的矿工精神。
在高峰论坛上,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安建就中国能源格局与能源安全问题作主旨演讲,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安洪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孔安、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信息和市场部主任祝昉分别就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四大主要耗煤行业运行态势、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等作了主题演讲。
此次交易会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日照市人民政府承办,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目的是搭建共享平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聚焦坚持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维护煤炭市场平稳运行,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交易会期间,还举办了企业家论坛、专题活动、企业专场推介、展览展示等系列活动。
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电力、钢铁、铁路、交通行业管理及研究机构,煤炭生产、运输、销售、消费企业,金融机构共2000余人参加此次交易会。
上半年全国能源形势呈现4个特点
一、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油气增储上产取得积极进展。进一步压实企业、重点省份油气增储上产责任,夯实稳油增气的资源基础,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9539万t,同比增长0.8%,扭转了近3年下滑态势;天然气产量864.1亿m3,同比增长10.3%。煤炭去产能和优产能同步推进。按照关闭一批、产能置换一批、升级改造一批的原则分类处置30万t/a以下煤矿,有序核准开工大中型现代化煤矿。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电力装机4074万kW。其中,水电182万kW,风电909万kW,光伏发电1140万kW,核电125万kW,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增量的58.4%。在严格控制新增煤电装机的同时,明确2873万kW煤电应急调峰储备电源,增强电力系统的调峰发电能力。成品油质量升级稳步实施。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并轨。上半年,国六标准油品供应工作完成平稳过渡,成品油供应充足,市场运行平稳。
二、能源补短板力度持续加大。补短板领域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油气开采业投资同比增长34.1%,较去年同期加快31.3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同比增长36.3%。安排北方12个省(区、市)应急储气能力建设专项投资20亿元。一批补短板示范项目建设加快。第一批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启动实施。华龙一号和高温气冷堆技术的首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能源行业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上升。上半年,能源行业累计投资同比增长1.9%,占全国固定投资比重从前2月的3.6%提高到4.5%。
三、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持续提升。截至6月底,全国6000kW及以上发电装机中,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37.2%,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27.3%,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海阳核电2号机组建成投产,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金沙江拉哇水电站开工建设。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公布。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成效显著。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发布2018年度光伏发电市场环境监测评价、2019年风电投资监测预警。启动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全国分省区新能源消纳情况按月监测、按季评估、按年预警。明确扎鲁特-青州、青海海南州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的可再生能源规模。上半年,全国弃风率4.7%,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弃光率2.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电能替代深入推进。电气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近年来,电力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国累计完成电能替代量约980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截至6月底,累计建成充电桩100.2万个,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
四、能源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加快实施,确保年底前完成。落实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组织实施陆地边境8省(区)抵边村寨农网升级。2019年农网改造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140亿元,其中,“三区三州”中央预算内投资90.8亿元,比去年增长48.6%。北方清洁取暖稳妥推进。在城镇及周边地区,充分挖掘现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潜力,发展一批背压热电机组。积极推广清洁供暖先进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生物质能供暖,因地制宜推进地热供暖重点项目建设。光伏扶贫有序开展。“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167万kW启动实施,建成后将惠及贫困户30万户。配合相关部门审核发布第三批光伏扶贫财政补助目录。
《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印发
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明确了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工作要点。
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挥市场化债转股主力军作用。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渠道,出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起设立资管产品备案制度,将市场化债转股资管产品列入保险资金等长期限资金允许投资的白名单,探索提出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公募资管产品依法合规参与优质企业债转股。
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市场化债转股资本占用过多问题。支持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鼓励外资依法合规入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债转股实施机构。妥善解决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机构持有债转股股权风险权重较高、资本占用较多问题。
加快推进市场化债转股资产交易。推动具备条件的各类交易场所依法合规开展转股资产交易,尽快选择若干家交易场所开展相对集中交易试点。
鼓励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鼓励对品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运转正常的高杠杆优质企业或企业集团内优质子公司及业务板块优先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增强优质企业资本实力,降低债务风险,提高抗冲击能力。大力开展债转优先股试点。鼓励依法合规以优先股方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扩大非上市非公众股份公司债转优先股试点范围。
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债转股资产定价市场化水平。对市场化债转股过程中涉及的国有资产定价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找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效完善国有企业、债转股实施机构等尽职免责办法,解除相关主体后顾之忧。
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与结构调整。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出清过剩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同质化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鼓励有效整合企业内部优质资源,提升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优质业务板块股权融资能力。
加快“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对已列入处置名单的“僵尸企业”,积极推动银企双方按照相关政策加快债务清理和处置;符合破产等退出条件的,各相关方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其退出,相关企业不得通过转移资产等方式恶意逃废债务。切实履行好维稳、政策协调、职工权益保障等公共服务职能,做好与人民法院破产案件审理工作的对接,为“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创造良好环境。
完善破产退出相关保障机制。依法解决企业拖欠职工薪金社保费以及欠税、破产案件受理后相关部门保全措施解除等重点难点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支持人民法院破产审判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建立破产经费筹措机制,优化破产管理人选任机制和名册、报酬制度,推动成立全国破产管理人行业协会。
建立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评估检查机制。加强市场化债转股全过程监管。定期就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在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改善公司治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落实情况进行现场调研、评估和监督检查,防止借债转股名义掩盖不良债权,粉饰资产负债表,确保业务流程合法合规。
国资委:僵尸特困企业处置已完成全部任务的95%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央企业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中央企业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彭华岗指出,上半年中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顺利推进。一是进一步巩固“处僵治困”工作成果,僵尸特困企业处置已完成全部任务的95%,力争2019年底全面完成任务;二是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压减工作,存量法人减少超过1.4万户,减少比例达26.9%、提前超额完成3年压减20%的目标任务;三是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所办消防机构分类处理全面完成,所办医疗教育、市政设施等剥离超过95%,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正式协议签订率达99.6%。
全国煤矿首部冲击地压防治地方规章出台
日前,山东省省长龚正以省政府第325号令签发《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是全国煤矿首部冲击地压防治地方规章,自2019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是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龙郓煤业公司“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指示精神、防范和化解煤矿冲击地压重大风险,在冲击地压灾害亟须防治的背景下出台的。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复杂,以井工开采为主,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多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但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和煤炭开发强度提高,冲击地压灾害逐步升级,且与其他灾害耦合叠加,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国有冲击地压矿井139处,其中采深超过1000 m的矿井26处。2/3的冲击地压矿井分布在煤炭净调入省份。
目前,山东省冲击地压矿井有41处,占全国的近30%,采深超过1000 m的冲击地压矿井20处,占全国的76.9%。山东省煤矿自1966年第一次发生冲击地压事故以来,发生过的破坏性冲击地压灾害多达3170次,是全国冲击地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冲击地压矿井主要分布于泰安、济宁、枣庄、菏泽等市,矿井埋藏普遍较深。2011年以来山东省发生9起冲击地压事故,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伤,其中山东龙郓煤业公司“10·20”事故造成21人死亡。
《办法》分总则、技术措施、施工措施、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7章,共54条。《办法》具有以下亮点:
一是防冲责任进一步明确。《办法》细化了煤矿落实主体责任的有关要求,对于上级集团公司在防冲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煤矿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其他负责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责任;最后,明确了煤矿企业(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机构、人员的具体要求。
二是确立分级设防原则。《办法》明确,有采区采深超过800 m且发生过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的,采深超过1000 m且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的,具有强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具有强冲击地压危险四种情形的矿井,一律按照严重冲击地压矿井要求管理;对冲击地压矿井、严重冲击地压矿井的人员配备、开采、监测、支护等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分级设防。
三是设立防冲安全费用。《办法》明确,冲击地压矿井按照不少于15元/t加提安全费用,就是在原来安全费用提取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15元/t,专门用于冲击地压防治工作。
四是落实“三限三强”要求。《办法》将“三限三强”(限采深、限强度、限定员,强支护、强监测、强卸压)要求纳入进来,对分级支护、分级监测从严要求。
五是实施最严格的限员管理。借鉴兖矿集团在国外冲击地压限员管理经验,《办法》明确,采掘工作面一定范围内必须严格实行限员管理,作业现场严格控制采煤16人、掘进9人,不搞例外、不留口子,实行人员置换,并要求实现人员位置精确定位。
六是强力推行采掘智能作业。《办法》对冲击地压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用长壁式智能开采、煤巷掘进切割作业、解危钻孔施工采用智能化远距离操控作出明确规定。山东省要求各集团公司和煤矿确保2019年底前冲击地压矿井采煤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
七是突出防冲源头管控。《办法》明确了从事冲击倾向性鉴定、冲击危险性评价工作应当符合有关要求和对冲击倾向性鉴定试样现场采集的责任主体;对鉴定专家提出了要求,建立了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评审制度;细化了防冲设计、规划计划编制、孤岛煤柱、巷道布置、预警处置、复合灾害治理等有关要求。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宣告成立
近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股东会第一、二次会议,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我国首家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经过近年的筹备,正式宣告成立。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建,由煤炭集团、煤炭港口等涉煤各领域的35家股东单位组成。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的经营理念是以降低贸易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效率为核心,全力打造“立足全国、辐射亚太、影响全球”的煤炭交易平台。
据了解,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为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的煤炭交易中心,将充分发挥在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利用平台创新、服务优良、规则规范、数据公信等优势,打造煤炭交易实现中心、现代物流服务中心、价格发现中心、信息集散中心、金融服务中心、预警应急服务中心,为稳定国家煤炭价格,保证国家能源供应贡献力量。
国家发改委及35家股东等单位共近70名代表参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章程》等相关章程,并选举产生了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11名、监事会监事9名。
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近日,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该联盟由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共同发起,联合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共27家单位共同成立。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行管司副司长孙洪灵,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副主任徐琤,中国煤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善亭,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等出席联盟成立大会。会议由中国煤科副总经理王虹主持。
会上,王虹介绍了联盟基本情况,王国法宣布了联盟组织结构。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科为联盟理事长单位,推选刘峰、王国法为联盟理事长。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煤能源集团、陕煤化集团、同煤集团、阳煤集团、陕西延长石油公司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会议举行了联盟揭牌仪式,中煤能源、阳煤集团等成员单位代表作了发言。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煤炭行业要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联盟的成立有利于举全行业之力、集全行业资源、汇全行业智慧推动煤矿智能化技术发展,既是适应技术变革的需要,也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联盟要强化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工程示范和应用,加快煤矿智能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推动煤炭技术变革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联盟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致力于解决煤矿智能化“卡脖子”问题,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
联盟本着“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旨在凝聚行业优势科技资源,构建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体系,突破煤矿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全球首个9 m采高智能化采煤机在上海煤科问世
近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煤科”)正式宣布推出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煤机装备MG1100/3050-WD型系列采煤机(以下简称“3050采煤机”)。该设备在最大开采厚度上,打破了8.8 m世界记录,实现了9 m煤层的一次采全高智能化高效开采。
3050采煤机主要针对特厚煤层这个世界级难题而研发,最大总装机功率可达3450 kW,整机重量为220~230 t,可实现最大厚度9 m煤层的一次采全高智能化高效开采,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t/a以上,创采煤机装机功率与开采高度的世界之最。
此外,该设备针对未来智慧矿山做了全面优化。在智能化方面,3050采煤机具备了诸多新科技:
1.当下顶配的煤机传感监视系统(包含机载截割视频、毫米波雷达干涉预警、两摇臂在线油质监视、震动检测频谱分析功能);
2.支持语音指令控制采煤机运行;
3.人体生物特征(虹膜)识别的开机/上电安全机制;
4.高清彩色显示系统(清晰直观截割高度显示、重要信息提示输出);
5.单对线(两芯)机载以太网络(接线方式简便、连接可靠,配套研发煤机专用高集成度、千兆无阻塞单对线以太网络数据交换系统);
6.集成煤机与顺槽设备间FSK调制通讯、OFDM宽带网络通讯,同时支持工作面WIFI及4G无线网络接入;
7.云端在线存储与远程监视分析(通过手机等移动端监视采煤机的运行,必要时执行紧急操作);
8.煤机专用智能比例阀驱动模块(比例流量调节的变速率采高调节控制)。
3050采煤机采用了多项最新技术,是我国采煤机研制技术一次质的提升,实现了我国采煤机技术及其装备相对国外同类产品由跟跑、并跑到领先的地位转变。
国内首个煤仓顶棚柔性导轨式3D激光无人盘煤机器人成功应用
近日,国内首个煤仓顶棚柔性导轨式3D激光无人盘煤机器人在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东胜热电公司成功应用,并首次绘制出了煤场煤堆的三维立体图形,标志着该公司全覆盖盘点、无人干预、智能巡护3D激光无人盘煤成为现实。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智慧企业建设试点单位,该公司在智慧燃料管理方面提出了包含无人盘煤、无人机械臂化验等在内的“六大无人燃料系统”。
此次成功应用的柔性导轨式3D激光无人盘煤机器人,是在煤场条形煤剁上方安置一条平行轨道及柔性缆绳,将三维动态激光扫描设备挂载上面行走,结合三维动态激光器对煤场进行实时扫描测量,经过软件的建模,计算出煤堆的三维立体图形、体积、存煤量及煤质等信息。
相比传统盘煤设备,3D激光无人盘煤机器人使用动态三维激光技术, 扫描仪沿着柔性轨道行走,煤场盘点作业时,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工作区域可任意划定,生成的图形可做到360°全方位旋转。同时,该项目应用三维动态激光技术,测量精度高、用时短,可以实现实时盘煤。针对煤场作业中的大型机械设备,机器人支持智能巡护功能,可以跟踪盘点作业,提供煤场安全防护预警。
宋振骐院士工作站落户山东能源临矿集团
近日,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举行宋振骐院士工作站、智能采矿临矿学院揭牌暨课题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临矿集团在推进智能智慧化转型升级特别是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宋振骐院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矿山压力方面的研究,是我国“实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创造性地建立和完善了“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在应用该理论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及机械化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院士工作站落户临矿集团,将有效激活临矿集团研发资源,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科研优势,推动重大项目开发、高层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临矿集团科技人才队伍的层次,提高煤炭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构建智能智慧临矿建设的智力支持。”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表示。
近年来,临矿集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3%,建立了两年1次的科技大会制度和每年2000万元的科技专项奖励基金、1亿元的奖励额度,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搭建了以煤炭为主体,铁矿、玻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创新平台和三级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已建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8个市级技术中心。与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煤科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攻关项目2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