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性痴呆的诊治研究进展

2019-01-17柳真裕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血管性心脑血管危险

柳真裕

542800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贺州

血管性痴呆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脑损害而引起的痴呆,在所有痴呆中大约占10%~50%。血管性痴呆发病于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中,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国外有多种公认诊断脑血管痴呆的标准,但侧重点不同,须与阿尔茨海默病鉴别,容易出现混淆。现有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预防的疾病,要加强诊治,早期干预能够逆转病情。防治血管性痴呆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中医和西医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均有一定的成果。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血管性痴呆发病特殊,在早期诊断中有一定难度。需要了解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干预。诊断血管性痴呆首先要对痴呆进行确诊,然后了解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病史[1-2]。诊断血管性痴呆,不仅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还要考虑其他综合因素,如病史、年龄等。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不仅为心脑血管疾病,往往由于患者自身危险因素,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自身因素包括遗传、非遗传因素[3-5]。最新发现的有微量元素、激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神经免疫、感染等因素。

导致血管性痴呆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反复性脑卒中,其改变了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脑卒中的体积、位置和血管性痴呆有密切关系。左侧大脑前、后动脉供血区发生病变,更容易损害认知功能。也有无症状性脑梗死,尤其是皮下白质病变。目前公认在认知损害中,额叶病变、前脑、丘脑、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重要影响[6]。血管性痴呆与病灶的体积也有关系,体积越大,对相关脑组织越容易发生损害,如果超出代偿能力,就会导致痴呆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大约48%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及55%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8]。57%的血管性认知损害及76%的血管性痴呆有卒中病史。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或延缓病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与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有关。心房纤颤是导致认知功能低下的独立因素,心脏病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利于血管性痴呆的预防。

血管性痴呆发病中年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多发于55 岁以上人群,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大。据统计,北美洲和欧洲的血管性痴呆比较常见,但在中国、日本、俄罗斯国家患者更多。教育作为痴呆的一个保护因素,文化程度越高,相对发病率越低。但同时也会受到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如经历、收入、职业等。心理因素和血管性痴呆有关,有抑郁症的患者其患痴呆的风险高于非抑郁症者[9-10]。血管性痴呆的一个早期预兆可能是抑郁。其他因素,如吸烟、心理压力过大、酒精滥用等,均是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与遗传因素有关,60%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有芳香硫酸酯酶假性缺陷,可能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一个危险因子。ApoEε4基因水平可以预示缺血型脑血管病血脂增高。总之,血管性痴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血管性痴呆的常用诊断方法有CT、MRI、灌注成像(PI)、弥散加权成像(DW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等检查,同时近年来还出现了CT血管造影术(CTA)、多排螺旋CT、CT 灌注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技术检查。CTA相比DSA,能够更清楚观察颅内动脉的整体情况,对血管的管壁、管腔均可以清楚显示,简单快速,并且创伤小,具有明显的优势。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主要在对脑血流灌注估测时使用。多排螺旋CT检查,可以弥补过去CT 灌注成像的不足[11-13]。痴呆患者应用PET 脑成像广泛,可以对大脑能量代谢的途径和过程进行明确分析,对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有重要作用。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西医治疗: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多采用抗凝剂治疗,如阿司匹林等,可以减轻痴呆程度,预防卒中,能够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的药物有钙离子拮抗剂、二氢麦角碱类、罂粟碱样作用药物、维生素E和维生素C、烟酸类制剂。钙离子拮抗剂有二苯烷胺类、二氢吡啶类,可以防止自由基损伤,增加脑血流量,如尼莫地平[14-16]。二氢麦角碱类,能够阻断α受体,改善脑细胞代谢,扩张脑血管,提高记忆力和反应性,改善血管性痴呆的症状。适度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能够促进健康。长期运动可以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17-18]。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早期的功能训练计划,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如环境记忆训练、体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鼓励患者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有利于改善认知,控制病情的发展。

中医治疗:中药提取成分如银杏叶制剂、川芎嗪、葛根等,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症状。银杏叶制剂能够缓解脑缺血、缺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记忆,延缓痴呆的发展。中药制剂如麝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对治疗血管性痴呆均有较好的效果[19-20]。中医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疗效,主穴取心经、心包经、胆经、督脉、胃经、大椎、风池、百会等穴位,配穴取任脉、胃经、胆经、合谷、太冲、丰隆、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等穴位。针灸治疗可以保护神经元结构完整,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调节神经递质等作用。

总之,血管性痴呆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要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开展相关研究和治疗。临床应加强对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早期干预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减少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管性心脑血管危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喝水也会有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