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甘蓝菜田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药剂筛选试验
2019-01-17孙雪梅陆邢峰
孙雪梅,陆邢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植保站,江苏 南通 226300)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是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寄主广泛,其取食蔬菜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取食殆尽,大大降低蔬菜产量和品质,重发年份菜农用药频繁、乱用药现象比较严重。为寻找高效低毒安全药剂,作者于4代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卵孵盛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作物 花菜(甘蓝),试验时花菜处5~6叶期。
1.2 田间条件 试验地点选在金沙街道新三园村一农户菜地,土壤类型为壤土,肥水充足,生产管理措施一致。
1.3 供试药剂及试验用量
1.4 试验处理与设计 试验共设11个处理,每处理面积24m2,3次重复,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除药剂因素外,其他管理措施一致。
1.5 施药时间和方法 试验于4代斜纹夜蛾卵孵高峰期(9月7日)用药,药剂兑水40kg/667m2均匀喷雾。试验于16:00以后开始喷药,生物农药掌握在5点后施药。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喷雾。
1.6 调查与记载 试验于药前、药后3、7d各调查1次,每小区定点调查,固定调查5~10株不等,以虫量定调查株数,逐株逐叶调查,分别记录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虫量、卵块数(或初孵卵块数)。
1.7 药效计算方法 校正防效(%)=(1-药后处理区×药前对照区/药后对照区×药前处理区)×100
1.8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平均气温24℃,平均湿度78%,药后6h内未降雨,第2d凌晨时分有小到中雨,当日雨量4.8mm,药后第4d有个比较大的降雨,降雨量40.5mm。
1.9 对作物药害目测 施药后1、3、5、7d均定期观察甘蓝生长情况,观测用药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相比较生长有无差异。
2 试验结果分析
本试验药前基数调查,田中以斜纹夜蛾为主,总虫量的86.4%,甜菜夜蛾占总虫量的6.1%,银纹占总虫量的3.28%,菜青虫占总虫量的2.2%,小菜蛾占总虫量的2.0%。由于除斜纹夜蛾以外,其余虫量单独分析虫量太少,且各小区虫量不均衡,所以本试验单独分析了各药剂对斜纹夜蛾的效果,把甜菜夜蛾、银纹夜蛾加一起的效果作了初步的分析。试验田斜纹夜蛾以一、二龄虫为主,其中一龄占65.21%,二龄占29.47%,三龄及以上虫量占5.32%。甜菜夜蛾以二龄虫为多,银纹夜蛾、小菜蛾各龄虫均有。
2.1 各药剂处理对斜纹夜蛾防治比较 试验药后3d调查,以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mL/667m2的效果为最好,平均防效高达99.51%,其次以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mL/667m2、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0mL/667m2、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mL/667m2,及24%虫螨腈悬浮剂50mL/667m2效果为好,药后3d防效均达90%以上,这5个处理内没有明显差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20mL/667m2、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6g 2处理药后3d平均防效分别为88.15%、87.43%,低于以上5处理的效果,但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其余3个药剂处理防效相对较差,效果最差的1%印楝素乳油水分散粒剂60g/667m2处理,平均防效仅为34.83%。药后7d调查,各药剂处理的防效与药后3d有相同趋势,不同的是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20mL/667m2处理药后7d平均防效明显上升,达93.04%,可见短稳杆菌药效发挥较慢,但后期效果很好。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 6g处理药后7d的效果较3d稍有下降,可见该药剂持效期不长。其余各处理的防效与药后3d呈相同趋势(表2)。
表2 各药剂处理药后3、7d对斜纹夜蛾防效比较
2.2 各药剂处理对甜菜夜蛾、银纹夜蛾防效比较 试验药后3d调查,以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mL/667m2、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mL/667m2对甜菜夜蛾的效果为最好,平均防效分别高达98.41%、95.4%,其次以24%虫螨腈悬浮剂50mL/667m2、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0mL/667m2效果为好,2处理的效果均在80%以上,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mL/667m2防效达78.54%,差于以上4个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其余5个药剂处理防效相对较差,平均防效均在70%以下。药后7d调查,仍以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mL/667m2处理为最好,防效高达90%以上,而5.7%甲维盐微乳剂10mL/667m2效果下降很快,24%虫螨腈悬浮剂50mL/667m2效果稍有下降,其余各药剂处理较药后3d的防效有所上升,特别是短稳杆菌和茚虫威2个处理的防效上升幅度较大,可见这2药剂对甜菜夜蛾药效发挥较慢,但效果上升较快(表3)。由于田间甜菜夜蛾、银纹夜蛾虫量占比很小,且各处理区虫量不均衡,致使重复间的差异较大,药后7d的效果无法进行方差分析,试验结果仅作参考。
表3 各药剂处理药后3、7d对甜菜夜蛾、银纹夜蛾防效比较
2.3 各药剂处理对所有虫总体防效比较 试验田中斜纹夜蛾虫量占绝大多数,所以总虫量防效与斜纹夜蛾的单虫防效趋势基本一致,不作具体分析(表4)。
表4 各药剂处理药后3、7d对所有夜蛾总体防效比较
续表
2.4 药剂安全性 药后1、3、7d目测各药剂处理区甘蓝的生长情况,每个小区均长势良好,与对照区无差异,未见有药害发生,可见每个药剂处理在试验用药剂量下对甘蓝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3.1 试验所提供的药剂中,以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mL/667m2、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mL/667m2、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0mL/667m2、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mL/667m2,及24%虫螨腈悬浮剂50mL/667m2, 5个处理对斜纹夜蛾等虫害的效果为好,见效快,药后3、7d防效均达90%以上。
3.2 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20mL/667m2对斜纹夜蛾药效发挥较慢,药后3d效果不明显,但7d 效果高达90%以上。 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 6g处理药后7d的效果较3d稍有下降,可见该药剂持效期不长。
3.3 对甜菜夜蛾的效果,以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mL/667m2为最好,药后3、7d防效均达90%以上,其次以24%虫螨腈悬浮剂50mL/667m2、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0mL/667m2效果为好,药后3、7d防效均达80%以上。
3.4 试验中10种药剂在试验推荐剂量下未见有药害发生,对甘蓝生长安全。
3.5 由于试验田斜纹夜蛾发生量较大,试验于药后7d中止,所以对供试药剂的持效期有待于进一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