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的作者因素分析与编辑对策
2019-01-17赵新科赵正芳
赵新科,赵正芳
(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83004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大力支持,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很多学科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论文产出大国。2016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32.42万篇,连续8年排在世界第2位,EI数据库2016年收录中国论文22.65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33.2%[1]。然而,这些优秀科技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外科技期刊上。根据Scopus数据库2012—2016年发文数据统计,在我国发文量排世界第一的3个学科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发表到国外期刊的文章数量占我国总发文量的75%以上;这些文章的整体篇均引次远高于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文章,海外发表比例最高的是化学,高达85%,整体的篇均引次为20.77,远高于投稿国内期刊文章的篇均引次4.46[2]。在代表顶尖成果的高被引论文中,2007—2016年我国作者共发表高被引论文数18947篇,我国作者发表在国内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数(208篇)仅占同期我国作者高被引论文数的1.10%[2]。这些优秀、原创、重大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发表在国外科技期刊上,中国科技期刊已不能很好地展示中国科技发展的实力。
面对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现状,编辑同仁已在积极探索,如:刘敬义等[3]提出通过加快期刊国际化步伐、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等措施抑制优秀稿件外流;王密平[4]以医学学科为例,提出提升期刊影响力指标、增强国际影响力来抑制高水平稿件外流;王维朗等[5]提出加强期刊服务的国际化、主动化、高效化和多样化建设,通过创建吸引高水平原创论文的服务体系留住好论文。
优秀科技论文外流一方面与中国的“以刊评文”的评价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科技期刊还不能满足中国科技发展的结果,这也对我国的科技期刊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通过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作者以及科研人员、研究生的交流,持续阅读科学网、知识分子、中国好学者等网站和公众号上的相关文章,了解影响作者向科技期刊投稿的初衷以及自己投稿的经历,探究影响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的作者因素,以期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思路。
1 影响作者投稿的因素分析
深入分析作者投稿的诸多影响因素,了解他们的投稿需求,有利于期刊编辑留住和吸引优秀论文,进而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
1.1 内部因素
1.1.1 实际需求
受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大量优秀科技论文投向SCI、EI收录期刊。据统计,2016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85种,E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14种;Medline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95种;Scopus收录中国期刊516种[1]。SCI、E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已不能满足中国作者的发表需求,优秀科技论文外流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的高质量科技论文倾向于投向SCI、EI检索的国际期刊。我刊投稿论文多为投向国外SCI、EI收录期刊被拒稿件,我们初审后发现这些被拒稿件编排规范都不符合我刊要求。经调查发现,现在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都需要发表数篇论文,而这些论文大多都要求发表在SCI、EI期刊上。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奖励、职称晋升、项目申请及结题都与论文的发表直接挂钩;研究生如果不能把论文发表到一定级别的期刊就不能毕业,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如果不能把论文发表到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年度工作量就不能完成,拿不上科研奖励,申请不到科研项目,职称也得不到晋升;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论文发表压力会更大,他们对发表高质量论文的需求更强烈。这些实际需求使得作者将优秀的论文都投向SCI、EI收录期刊。
1.1.2 学术认可的需要
任何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要想在科研上有所成就,取得其他科研人员认可的学术成果,首要条件就是他的科学研究成果要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换句话说,科研已不单纯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学术成果需要得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可,而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是获得科学共同体认可的前提。因此,不管是科研新手还是青年科研人员,要想获得更多的科学资源,如获得新的科研项目、更高的职称或者其他学术待遇乃至物质利益等,都必须通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实现,因而诱使优秀论文流向国际顶尖SCI、EI收录期刊。
1.1.3 学术交流的需要
英语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更是国际学术出版的主要语种,一般来说科研人员都倾向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通用语言的外国期刊上。发表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上的论文相对于发表在国内中文科技期刊上的论文受众面更广,可以最大化地提升自己科研成果的传播力、影响力。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英国学术期刊出版量占全球出版量的1/3,非英语母语的主要国家中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德国的英文期刊数量占比分别为8.70%、10.43%、14.30%、21.08%、51.10%,而从各语种期刊被SCI收录量占各国出版量的比例来看,英文期刊被收录的比例远远大于母语期刊的收录比例,特别表现在日本、俄罗斯和中国,英文期刊中被SCI收录的期刊分别占其收录期刊量的78.48%、89.26%、90%[2]。这些数据说明了英文期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科研工作者出于扩大自己科研成果的传播力、影响力的角度,更倾向于把优秀论文投向国际SCI、EI收录期刊。
1.2 外部因素
影响作者投稿的因素不仅受到自身需求的影响,而且受到期刊SCI、EI等收录情况,期刊的影响因子,期刊的学术定位和刊文范围,审稿效率,公正审稿,稿件采用率,期刊的出版周期,投稿系统的便利性和版面费等的影响[6-8],其中期刊的收录情况、期刊的影响因子、期刊的学术定位和刊文范围是影响作者投稿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这几项因素是体现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是一本期刊长期发展的积累,短期内无法改变。
1.2.1 同行评议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投稿后,稿件进入编辑流程,作者最关心的就是论文的审稿时效、是否受到公正的对待以及期刊的稿件采用率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稿件能否被接收。审稿时效问题取决于审稿人的效率,一般编辑部的初审非常快,而且编辑部也很好把控,但编辑部对外审时间还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外审专家一般都是学术带头人,往往科研、行政“双肩挑”,有的还有社会兼职,他们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审稿,在被编辑部多次催稿的情况下,只能由自己的学生代劳,或者以不是自己的研究方向为由拒审,这样不但耽误审稿时间,也有可能对稿件的学术质量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影响作者的再次投稿。
当前,国内期刊多数采用双盲审制审稿。在这种情况下,公正审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如果学科编辑不能很好把握论文的学术质量,就简单以基金项目和职称或作者的名望为依据决定是否送外审,这对青年科研人员是不公正的[9],这表达了部分作者对编辑部审稿公正性的质疑。②如何保证审稿人公平公正审稿,是作者和编辑都关心的问题。笔者做过这样的统计,同样都是双匿名审稿,同时隐去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等显示作者身份的一切信息,但校内稿件的审稿通过率远远高出校外稿件的通过率。这说明审稿人通过稿件内容就能判断出稿件的作者,执行不一样的审稿标准,这对校外作者是有失公平的。
1.2.2 出版的时效性
科技期刊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确认作者的著作首发权,科研成果的首发权是相对时间而言的,即使晚一天也可能失去首发权,这对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科技成果具有更高的时效性,作为科技成果传播载体的科技期刊,其出版周期越短,越能吸引更多高质量的论文。对于科技期刊而言,传播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刊物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对稿源的吸引力[10],如何缩短稿件的审稿周期,优化编辑处理流程,加快期刊出版成为影响作者再次投稿的重要因素。
1.2.3 其他因素
投稿系统的便利性、版面费和编辑素质也是影响作者投稿的重要因素。对于作者而言,首次使用在线投稿系统要求填写真实姓名、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研究方向等信息,注册之后再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才能最终完成投稿。投稿后是否方便作者对稿件进行查询,是否方便作者及时了解稿件处理进程,是否方便作者和编辑及时沟通得知稿件处理结果则尚未可知。对于刚开始科研的青年作者来说,很多SCI期刊不收版面费,相比之下,国内科技期刊大多收取版面费,因此更多的作者倾向于把优秀论文投向不收费的SCI期刊,而且还能领取一定的科研奖励。
科学网博友李飞说[11]:“要办好中文期刊,首先从好的编辑开始。”他认为,编辑应该是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的准研究人员,最好具有博士学位。编辑不应该只是负责稿件的收取、找审稿人以及转发审稿人意见,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作者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作者成为期刊的忠实读者并持续投稿。
2 期刊编辑策略
在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下,作者把稿件投向国际化、更有影响力的SCI、EI期刊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编辑更应该从作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剖析期刊流失优秀稿件的原因,尽量满足作者的实际需求和对期刊的期待,进而吸引优秀稿件,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
2.1 多措施提升期刊学术质量
从作者角度出发,提升办刊质量才是留住优秀稿件的关健。非SCI期刊、EI期刊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想办法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2.1.1 找准定位,差异化办刊
作为学术期刊,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作者群、读者群定位不准,所刊载文章就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科研成果就不能有效传播,那么刊物的学术价值也就不能体现出来。结合成功的办刊经验以及笔者办刊实践,笔者认为不同的学术期刊应有不同的定位。SCI数据库收录的185种,EI数据库收录的214种以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应定位于国际化,和国际学术期刊同台竞争,创造中国品牌科技期刊,争夺国际学术话语权[12];具有一定办刊实力的国内核心科技期刊应定位专业化、特色化上,努力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并争取被SCI、EI等数据库收录;非SCI、EI、非国内核心期刊应定位于学术理论的普及和技术应用,以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的作者读者群。
2.1.2 加强编委、审稿专家和编辑队伍建设
一流的编委、专家和编辑队伍是办好一流期刊的前提。编委能为期刊确定办刊方向,有较为广博的科学知识,能很好地把握学术发展趋势,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有很强的联络能力和个人号召力,能为期刊组稿推荐优秀论文;审稿专家是期刊学术质量的把关人,是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因此,编辑部应建立适合刊物特点的审稿专家库,如吸收合适的作者加入到审稿专家队伍,通过作者推荐等充实专家库,对学术水平高,热心期刊审稿的负责任的专家,编辑部应给予人文关怀,让他们自愿参与到办刊过程中,并给予一定的学术荣誉;编辑是学术期刊出版的主体,应具有良好编辑技能、逻辑修养、文字水平和较高的学科知识,才能在初审阶段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做出准确判断,并迅速找到合适的审稿人,才能把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准确、专业地提供给作者,提升论文的学术质量。
2.2 建立高效的编辑服务体系
在与SCI、EI期刊的激烈竞争中,编辑要以服务的心态面对优秀论文的创作者,急作者之所急,想作者之所想,尽量缩短论文出版周期,并对所发表的论文提供国际宣传的机会和平台,以提高论文的学术影响。①编辑可以发挥自身能动性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如对涉及当前热点的时效强的优秀论文,可设审稿、编辑、出版绿色通道,尽量缩短出版周期,对审稿通过的稿件安排最近一期刊出。②为了确保学术成果的首发权与快速传播,与中国知网合作签订网络首发出版协议,满足作者论文首发权确认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提升中国科技的影响力,实施中国科技文化走出去,实施精品科技期刊论文翻译工程,与中国知网合作学术期刊外文出版,实施论文国内、国外的同步传播,提升论文的国外显示度,满足作者科研成果国际化的传播需要。③借助新媒体,实现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和新媒体的融合,提升在线投稿系统的便利化,利用微信公众号,提升编辑服务的多样化、高效化,赢得作者的信任。
3 结 语
分析优秀论文外流的作者因素对科技期刊留住优秀稿件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作者因素了解作者投稿的主客观需求,以期指导期刊办刊和编辑开展工作。科技期刊应该明确定位、差异化办刊,才能不断提升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编辑则应该熟知作者投稿时的主观需要以及关注点,通过提高服务的多样化、高效化取得作者的信任,留住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