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
2019-01-17司新胜杨哲锋通信作者
司新胜 杨哲锋(通信作者)
714100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民医院,陕西渭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体检意识日益增强,再加上检查设备精密度增高,越来越微小的甲状腺肿瘤被检测出来。资料显示,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以每年4%的增幅上升,已跃居女性常见肿瘤第8 位[1],年轻和中年女性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调查甲状腺癌的罹患因素,做好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甲状腺癌患者30 例,进行了走访调查,分别从性别、体重指数(BMI)、饮食、遗传、接触射线、环境、心理状况、妊娠孕次(女性)、接触激素类药物等方面进行调查,结合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人们日常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情感因素、生理因素存在诸多联系,应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等。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既有“温柔型”的也有“危险型”的。“温柔型”的如乳头状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它是分化型癌,生长缓慢,预后较好,可以几年、十几年潜伏在人体内,不像其他恶性肿瘤生长很快,也相对稳定,甚至部分低危险组的患者,可以长期观察不需手术。而甲状腺髓样癌却很危险,它的发生率是乳头状癌的1%~1.5%,也就是说,100个甲状腺癌患者中可能有1个左右甲状腺髓样癌患者。
甲状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甲状腺癌的发生往往是遗传因素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髓样癌,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可占到20%~25%的比例。对个体而言,有条件的可利用基因诊断这一利器。目前已明确的甲状腺癌致病因素是接触放射线,且与接触辐射的年龄有关。童年期的颈部辐射史作为甲状腺癌的病因已经比较明确了,但就成人而言风险相对较小。当然辐射剂量是关键,只要不是长期在高辐射环境下工作,日常生活中的一点辐射问题不大。关于微量元素摄入,特别是碘元素与硒元素和甲状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碘缺乏和碘过量均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癌复发风险均可能会增高。建议饮食方面碘要适量,过低过高均不建议。若平时食用碘盐,适量禁食海鲜,尽量少吃虾皮、海带、紫菜和淡菜等碘含量高的食物。低硒可能增加人群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低硒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诱导甲状腺癌发生,增加硒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防治甲状腺癌,因此,微量元素的补充和均衡需要注意。
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是该病的好发人群,这与甲状腺承担的生理功能有关。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有摄取和存储碘的功能,同时合成和分泌影响细胞代谢、胎儿和婴幼儿发育的甲状腺素,包括女性激素(包括雌孕激素),很可能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体内雌激素水平越高,甲状腺癌的发生概率越高。年轻女性处于生命旺盛期,体内雌激素在最高水平,因此此阶段甲状腺癌易出现[2]。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环节,由此带来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也跟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联,有研究认为糖尿病导致女性甲状腺癌患病风险不同程度增高,因此,本身属于“三高人群”者必须注意日常膳食管理及营养的调整。目前有三高趋势的人群也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控。吸烟可能是甲状腺肿物发生的相关因素。吸烟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肿,它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是长期吸烟综合作用的结果,短时间持续吸烟并不引起甲状腺形态与功能显著改变[3]。
中医认为,甲状腺病的发生多与情志失调有密切关系。负性心理因素对人类发生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良情绪可致患者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发生一定变化,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人体免疫系统,降低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增加肿瘤复发风险。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调适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豁达、健康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是预防甲状腺癌的有效途径。
90%以上的甲状腺癌均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其治疗预后较好,因此,绝大多数甲状腺癌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甚至患者可带瘤生存数年而无任何症状,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0年总体生存率可达90%,低危患者20年生存率也可达90%,高危患者的20年生存率相对较低。即使有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经过规范化治疗,其远期生存率也相对较高。
国家疾控部门对肿瘤患者采取逐级上报的措施,2016年1月-2019年5月本地区36 万人共上报甲状腺癌患者30 例,部分患者在外地治疗可能未能入列,我们将继续收集更多患者资料,持续关注和重视甲状腺癌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对甲状腺癌罹患因素做进一步深入调查,从发病因素、健康教育入手,做好甲状腺癌的预防工作,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