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现状 不忘初心
2019-01-16段力坤
段力坤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课前预设了诸多可能会出彩的点,但在实际授课中,学生的反应却是较为平淡;课下愿意花适当的时间和精力在政治学科上的学生占据的比例很小,而这样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却得到不少家长的支持,甚至在一些学校的一些班级里,也获得了班主任的默许。
政治教师往往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同等的价值认同和尊重,在这样的氛围中,会伤害到一部分年轻的政治教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职业的热情和干劲;也会让一部分资深的政治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在本人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感悟出以下几条。
一是重理轻文的思想根深蒂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论调已经在社会中持续了几十年。加之从现实来看,大学文科的招生比重远远低于理科,理工科的就业领域也比文科宽泛得多,机会也多。因此在高中阶段选择读文科的学生比例很小,而对于大部分将来选择理科的学生来说,政治学科可学可不学,只要能够应付学测就行。
二是对政治学科存在着一些偏见。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政治课就是讲一些大而空的理论,政治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认为政治学科的内容不需要理解,只需死记硬背,在考前背背书即可。而这样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得到了部分家长的支持,甚至有些家长明确反对孩子花时间在政治学科上。
三是部分政治教师自身的原因。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其实是互相成就的。如果二者形成了和谐互动的关系,则会激发出教师更多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业务能力也会不断提高。然而有些政治教师只是一味感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尊重,却不想办法去改变现状,对环境抱怨,对工作产生倦怠甚至抵触情绪。不开笑脸地进入课堂,从头到尾也不露出一丝笑容,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有无在听,也不管学生有无兴趣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课堂沉默无趣无亮点,师生缺少有价值的课堂互动,如此恶性循环,学生更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对政治教师产生厌烦感。
如何应对?
首先,无论学生一开始的学习态度如何,教师都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要忘记当初选择成为政治教师的初心。要端正教学态度,稳定情绪,做好心理调适,不与学生真计较。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会直接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往往从对某个老师的信任、敬佩、喜爱开始进而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于是自发自愿地跟着这个老师学。所以,政治教师即便一开始可能会面对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偏见甚至漠视,但是政治教师自己要有学科自信,切勿情绪化。课堂上,政治教师首先自己做到情绪饱满,教态自信,具有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接纳我们,才能够产生对我们的认同感,最终才会信我们的“道”。
其次,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构建生动课堂。为什么一些学生不爱上政治课?不仅仅是因为政治学科不是他们的高考科目。试想,如果政治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是可以解决他们成长中困惑的,学生难道真的都不愿意上政治课吗?政治学科的确要比有些学科的理论性、抽象性强,但是并不表示这些理论内容就只是大而空的。如何让“死”的理论活起来,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懂得呢?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政治教师必须要学会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生动丰富起来,通过精选图片、音频或视频,让感性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听课情绪和注意力。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例如通货膨胀现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公司类型的比较和分析等、国际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等知识,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极为高涨的求知欲。對此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结合当下时政热点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师主要发挥启发、点拨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良性循环就是师生相互成就的过程。
最后,政治教师应该严慈相济。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政治教师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无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完全的“放养式”,喋喋不休把课讲完就算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一堂课俨然变成教师的一台“独角戏”。另一种是过于严厉,缺少亲和力,把课堂管得过死。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从情绪上就开始抵触教师,更不会与教师发生有质量的教学互动。一堂课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因此,要做有原则有底线有温度的政治教师,对于政治课堂的整体把握应当是严肃活泼,在课堂上立好规矩,对于不守规矩的学生必须给予适当的惩戒。
2019年3月18日,国家领导人在学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进,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