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润于有声之处

2019-01-16江安平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栏目法治道德

江安平

2019年3月18日,国家领导人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作为坚守教学一线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坚持立足教材、高于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认真讲好思想政治课,正确把握前行的走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通过三年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因为中考的重要、学生的影响和家长的压力,很多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解远离立德树人的目标,而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学即考试,他们在课堂上只关注教材,生硬地让学生划书、笔记。课堂上既见不了“课”,更见不到“人”,学生完全被老师在牵着鼻子走,既没有体验也没有感悟,更没有情感的交流、思维的互动、智慧的碰撞。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培养学生哪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两大本质问题决定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未来发展的方向。基于这一目标,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俯下身来,充分利用新教材培训等平台,研磨教材知识、更新教学理念,理解各册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把握教材的特点和意图等。

课堂上,教师不应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灌输上,而应着眼于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生对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上,聚焦于学生对社会生活现实状态的理解,以及对于社会发展应然状态的追求。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更能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价值观念。

其次,挖掘教材栏目深度。道德与法治教材栏目的设置,除了单元导语、课导语外,每一课时有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主要栏目,还有相关链接、阅读感悟和方法与技能等辅助栏目。对于单元导语、课导语,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挥导言的引领作用,通过讲述,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或问题的反思,起到引导思考、引发兴趣、引出话题的作用。对于以“材料+问题”或者“活动+要求”形式呈现的主要栏目,教师要依据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巧选妙用。“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要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与自己对话,作为教学导入使用;“探究与分享”,作为学生活动使用,以合作学习、探究學习的方式,通过与同桌对话、与小组对话、与他人对话,并在活动后得出正文观点;“拓展空间”,以道德实践的方式,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进行对话,在结课时拓展延伸使用。

再次,拓展教学设计空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推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从记忆式课堂向探究式课堂转变,从老师独白式课堂向师生对话式课堂转变,因此,要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的撰写。

教学设计的撰写可以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但不应脱离教材,仍需立足于教材栏目,特别是知识与素材的选用,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感知体验扩展认知,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同时,创新的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实际,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之中。

撰写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学习需要、教学目的和学生心智水平的了解,需要处理为什么教的问题。第二,基于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的处理,需要解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第三,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以情境探究展开知识学习,需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第四,基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核心素养的实现,需要解决教得怎样、有什么意义的问题。

如在教学“孝亲敬长”时,可让学生再现和反思:以往你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孝敬你的父母的?当你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此设问,是有其重要的价值追求。因为,教学设计依托于知识,并超越知识,以帮助学生对价值的认同;在强调思想性与人文性并举之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注重行为指导,以具体化、易操作为基准,提倡行为践履向善,激发学生的行为意愿。

最后,延伸课堂教学广度。对于一节理想的道德与法治课,应把握四个度:

第一,参与度,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侧重于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

第二,亲和度。“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师生之间应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整节课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第三,整合度。一节流畅顺达的课,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进行肢解,只重知识而忽视价值,应关注学生的获得感,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领悟中提升自己。

第四,延展度。通过学生的学习、探究与实践,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如果一位老师能够将学生学习能力的习得过程,放在一个可以搓揉、浸润、发酵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关怀中,使之能够具备有文化价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人的素养”。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栏目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栏目的要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栏目主持人语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