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语文课程“无痕化”生成
2019-01-16周卫红
周卫红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也是彰显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学科。语文如歌,畅想生命的乐章,撩动心灵的琴弦;语文如诗,唱尽千年的历史,吟唱心灵的悲欢。语文是如此千姿百态,语文教师要把“有痕教学”向“无痕教学”转变,从教学走向课程,让语文课文返璞归真,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展示语文魅力,注重课程建设,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无痕语文;教学策略;课程建设
初中语文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尽量淡化教学痕迹,淡化教学目标,创设“原生态”语文课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语文学习的魅力,引导学生和语文进行心灵的对话,激起学生的语文求知欲,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完善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无痕语文”课程可以彰显出语文的返璞归真,真正叩响学生的心门,释放语文的活力,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语文学习中。笔者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深入剖析了“无痕语文”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开展“无痕语文”教学的建议,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领悟“无痕”语文教学思想
1.化“有形”于“无形”
“无痕”语文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不言之教”;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刻意教导;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等主张教育要和心灵教育并驾齐驱,于无形中感化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力去学习、认识外面的世界。古今中外的教育倡导的是化“有形”于“无形”,现代语文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堂,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避免直接的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内心自主学习语文,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淡化语文教学的痕迹。
2.艺术化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无痕”并不是语文教师什么都不用做,而是要巧妙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淡化语文教学痕迹,巧妙隐藏语文教学目的。“无痕”语文课堂倡导的是伙伴式学习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发挥少年的创新思维探讨语文问题。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师生共同构建原生态、自然、本真、活跃的“无痕”语文课堂。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做到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两手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文中的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要让教学手法艺术化,开启语文美育的新时代。正所谓“无招胜有招”,教师要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创新语文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情怀化、人文化。
3.还原语文本色,坚持“以情动人”
笔者通过研究优秀语文教师的公开课,发现这些优秀教师的语文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本没有花里胡哨的教学课件、过度的煽情等,他们采取的都是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教学方法,通过前期埋伏笔精心预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追寻答案,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无痕”语文课堂要秉承“去伪存真”和“天然去雕饰”的原则,教师要做好情节预设,让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自然化,不要过分追求个性化、新颖化的教学方法,尽量选取生活化、学生耳熟能详的方法和事例,避免因为过分追求新颖、个性,造成课程教学方案前后脱节、结构混乱的情况。“无痕”语文课堂注重的是内在魅力,教师要设计环环相扣的教案,丝丝入扣的教学案例,整体课程体系要流畅自然,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情感,坚持“以情动人”,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二、建构“无痕”语文课程体系
1.创设“无痕”语文教材体系
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针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分析,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设计教学方案,把每一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板块、写作手法分析、中心情感、情感态度等板块。教师要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把语文知识学习和情感教育融合在一起,提升初中生的文化自信。语文教师还要把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扩大语文学习的渠道,完善语文课程体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春》,先带领学生解读教材,体会写景散文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旨: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再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开展作文仿写活动,启发学生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价值所在,这就是语文课程的完善和延伸。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程扩散到把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施展语文知识的舞台,让语文课成为他们生活的调味剂,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价值,督促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融入语文学习中。
2.创建“无痕”语文教师团队
“无痕”语文的课程建设离不开语文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学校要组织语文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在“无痕”语文课程实践教学中,摸索出适应本学校的“无痕”语文课程体系。例如,我们学校就组织所有语文教師进行公开教学,通过教师之间观课、评课、议课来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探讨“无痕”语文课程的设置;学校语文教研组组织申报了“无痕语文教学艺术”的课题研究,分阶段、系列化具体实施研究的方法策略;组织语文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优秀教师李凤老师“无痕”语文的课程教学,从中学习她的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
3.创新“无痕”语文教学方式
“无痕”语文课程体系的本质就是,教师对课本资源进行二次创造,结合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转化为“乐学”。语文教师要进行跨学科教学,主题教学法突出课文主旨,把语文和音乐、美术、数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语文教师要把课程的教学重点突出,以这个核心点引导出课文的次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段《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文化视角下“猫”这一形象的不同,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语文课程的趣味性。
三、实施“无痕”语文教学策略
1.以惑引文,创设悄然无声的“无痕”导入
课堂导入可以奠定整堂语文课的基调,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营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自然走入自己营造的氛围中,无痕导入新课,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掌握好课堂导入环节的“切口”,不仅要贴合课文,还要尽量贴近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思考学生可能需要什么,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疑惑点在哪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设计课堂导入,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用精彩而自然的导入环节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保障“无痕”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公开课《翠鸟》,在课堂一开始没有直接说出课文的题目,而是模仿童话故事里的对话,设计了这样的對话“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记者,你们是翠鸟王国的小歌唱家,哪一只小翠鸟可以接受我的采访,哪一只小翠鸟愿意一展歌喉呢?”童话故事般的导入环节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把教学思路隐藏在了故事中,为这堂语文课拉开了序幕,这样匠心独运的设计正是“无痕”语文的精妙体现。
2.以趣激情,营造妙趣横生的“无痕”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良好的课堂气氛却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达到最佳的兴奋状态。教师要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对话、讨论,都要以诚相待,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自由地畅所欲言,敢于提出观点,解决问题,无拘无束地吸收知识养料。
3.以文育人,领悟厚积薄发的“无痕”情感
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内涵和语文学科性质,可以看出语文课是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高。语文教材本身内涵丰富,充满美感,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让学生对白求恩跨越国界支援抗日战争的情怀肃然起敬;《天净沙·秋思》带给学生的又是夕阳下伤心人的孤独背影;《秋天的怀念》更是留给学生对亲情的深思……这些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学生学好这些文章收获的不仅是单纯的语文知识,还有各个方面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足以影响他们一生。
4.以情感人,品味情真意切的“无痕”语言
教师的课堂用语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就像涓涓细流,把语文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流淌到学生的心田。教师可以把自己内心世界敞开,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展现教师的人格美;教师要和学生有情感交流,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从师生生活的幸福感出发,以人性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也会随之注重感情,甚至可以使原本性格孤僻的学生渐渐转变自己的情感。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一篇书写母子之爱的经典文章,文章语言平淡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贵在情感真挚。我在讲这一课时紧紧抓住了母子之间亲情的珍贵,充满情感地阅读母亲和他最后相处的时光,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病重的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一心想要儿子振作起来。好多学生有感而发,学生情绪被感染,眼中也泛着泪光。这些教学内容,看似“无痕”,却可以处处拨动学生的心弦,达到了以文育人,从而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一层层积淀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无痕”教育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充满乐趣,不仅受到学生的青睐,也让老师受益匪浅。其能让老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内心的激荡,激发出惊人的潜力,顺其自然地调控课堂的学习进程。我们要适当抛弃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走入“无痕”教育,学生必将在这样的课堂上一展自信,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与满足。
参考文献:
[1]冯卫东.道是“无痕”却“有痕”:探寻“无痕语文”的“有痕机制”[J].基础教育课程,2015(11).
[2]郑桂华.从我国语文课程的百年演进逻辑看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期待[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8(6).
[3]刘小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无痕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4]唐瑛.欣赏风景,亦可收获果实:也谈语文素养的提高[J].华人时刊(校长),2018(12).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