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初探

2019-01-16陈晓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9期
关键词:国学文学高中语文

陈晓南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总书记在很多会议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一理念赋予了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思想。

一、在中西文学的比较中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中西文学观念有巨大的差异。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充满着思乡、亲情、隐逸、咏史等中国特有的人文传统。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怀,“少小离家老大回,鄉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的回归,“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的感叹。总的来说这归根于农耕文明的人文精神,与西方只讲利润的商业文明背景下的文学观念是不同的。中国文学以务实精神和踏实作风世代相传,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气神,是一种真性情、真意境和真趣味的审美精神。

中国文学史就如一条长河,从最初的源头《诗经》开始汇纳支流,这中间有高潮也有低谷,但始终没有中断过,而且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广。若论文学历史的悠久,只有古印度文学、古希腊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相媲美;若论文学传统的延续,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无法与中国文学相提并论。在世界文学之林,我国文学独树一帜,以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民族特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深化知识与提高能力,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树立文化自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较强的长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专题。如根据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策划演讲课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博采众长,构建文化自信;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创办语文板报并定期评论,让学生学用结合,发展能力,展示文化自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汇集大量信息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维,渗透文化自信。

三、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国学经典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是表达我国人民思想感情和丰富内涵的文化载体。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中央电视台近几年通过各种主题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大力推广全民诵读国学经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中语文教学可借助这些节目的形式,引导学生熟悉诗词歌赋、亲近国粹文化,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传承中华文化,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增强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让学生有志存高远的追求,而且有厚德载物的品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国学文学高中语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