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药材草乌叶与同属混淆种的生药鉴定

2019-01-16李妍唐传禹王玉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药学

李妍 唐传禹 王玉华

【摘 要】 目的:蒙药材草乌叶是蒙医常用药材,笔者对其同属植物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该药材的区分和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本采集整理、性状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对多品种草乌叶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定。结果:不同品种草乌叶在叶片的上下表面、花色、形状、非腺毛和叶主脉横切上存在较大的区别。结论:不同的草乌叶在生药学鉴定中存在很大差异,研究可为使用这种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药学;草乌叶;性状鉴定;显微鉴定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1-0047-04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leaf of Aconitum

LI Yan1,2 TANG ChuanYu3 WANG Yuhua1,4*

1.Pharmacy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uhhot 010110,China;

2.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Huhhot 010011,China;

3.The first Hospital of Huhhot,Huhhot 010020,China;

4.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exist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leaf of aconitum.Methods Used the method of collecting and finishing of specimen,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o identify the leaf of aconitum.Results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the aconitum leaves in the different places, such as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leavesthe ,flower colors, shapes, non - glandular hairs and petiole cross -sections.Conclusions Different aconitum leaves hav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the pharmacognostics identification.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se of this medicinal resource.

Keywords:Pharmacognostics;  Aconitum leaf;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草乌叶[1]为毛茛科植物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叶,《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品种,具有清热、解毒、止痛作用,用于热病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淋巴腺肿大等。近期,笔者对草乌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同属植物华北乌头叶、阴山乌头叶、西伯利亚乌头叶进行对比,为更好的利用这一蒙药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基源鉴定

草乌叶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叶。多年生草本,块根圆锥形,2个连生,长2.5~3 cm。茎无毛。茎下部叶有长柄,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稍长柄或短柄;叶片纸质或近革质,五角形,长9~13 cm,宽10~16 cm,基部心形,三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渐尖,近羽状分裂,小裂片披针形,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曲毛,背面无毛;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2/3,无毛。顶生总状花序具16朵花,通常与其下的腋生花序形成圆锥花序;轴和花梗无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苞片長圆形或线形;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线形或钻状线形;萼片紫蓝色,外面有疏曲柔毛或几无毛,上萼片盔形,高1.5~2.5 cm,有短或长喙;花瓣无毛,距向后弯曲或近拳卷;雄蕊无毛,花丝全缘或有2小齿;心皮4~5枚,无毛(图Ⅰ)。

华北乌头标本于2015年7月采自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音查干苏木,标本高约86 cm,块根倒圆锥形,两个连生。茎无毛,茎下部叶有长柄,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有稍长柄;叶片五角形,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宽卵形,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状线形,宽3~5 mm,两面无毛或几无毛;叶柄比叶片稍短,无鞘。顶生总状花序长18 cm,有15朵花;轴和花梗均无毛;下部苞片叶状,中部以上的线形;花梗长约1.5 cm,向上直伸;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钻形;萼片紫蓝色,上萼片无毛,盔形。按照《中国植物志》[2]第27卷华北乌头分类特征鉴定,该植物标本为毛茛科科植物华北乌头Aconitum soongraricum Atapf.var.angustius W.T. Wang(图Ⅱ)。

西伯利亚乌头标本于2015年8月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南天门,标本高约135 cm,根近直立,圆柱形,长达15 cm(标本制作时折断),粗约8 mm。茎上部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毛,下部密被淡黄色的直长毛。基生叶3,具长柄,长达40 cm;叶片轮廓近圆肾形,长10~12 cm,宽20 cm,掌状3~5全裂,中全裂片深裂不近中脉,末回小裂片三角形至狭披针形。表面疏被短毛,背面被长柔毛。顶生总状花序;轴及花梗密被紧贴的反曲柔毛;小苞片生花梗中部附近;萼片黄色,外面密被短柔毛,上萼片圆筒形,高1.5-2 cm,外面密被反曲柔毛。按照《内蒙古植物志》[3]第2卷西伯利亚乌头分类特征鉴定,该植物标本为毛茛科科植物西伯亚乌头Aconitum barbatum Pers.var.hispidum(DC.)DC.(图Ⅲ)。

阴山乌头[2]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阴山乌头Aconitum flavum Hand.-Mazz.var.galeatum W.T.Wang的干燥叶。多年生草本,块根圆锥形,2个连生。茎中部以下无毛,在中部或上部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密生多数叶,通常不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有短柄;叶片宽卵形,长约4 cm,宽约4 cm,基部浅心形,三全裂,全裂片细裂,末回裂片线形,两面无毛,边缘干时稍反卷,疏被短缘毛。顶生总状花序,长约为茎的1/4,有10朵花;轴及花梗密被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似叶,中部以上的苞片线形;花梗长4~6 mm;小苞片生花梗顶部,线形;萼片暗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状船形,具短爪(图Ⅳ)。

2 药材性状

草乌叶: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圆形,3全裂,长5~12 cm,宽10~17 cm,灰绿色或黄绿色;中间裂片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侧裂片2深裂;小裂片批针形或卵状批针形。上表面微被柔毛,下表面无毛;叶柄长2~6 cm。质脆,气微,味微咸辛(图ⅤA)。

华北乌头干燥叶: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三角形,3全裂,裂片细裂,小裂片狭条形或披针状线形,宽约3 mm,叶上表面被稀疏极短柔毛,下面无毛。叶柄长1.5~3 cm(图ⅤB)。

西伯利亚乌头干燥叶: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叶片轮廓近圆肾形,长10~12 cm,宽20 cm,掌状3~5全裂,中全裂片深裂不近中脉,末回小裂片三角形至狭披针形。表面疏被短毛,背面被长柔毛。叶柄长,5~30 cm(图ⅤC)。

阴山乌头干燥叶: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宽卵形,长2~6 cm,宽2~5 cm,3全裂,裂片细裂,小裂片条形,宽1~3 mm,叶两面无毛,疏被短缘毛。叶柄较短,长0.5~3 cm(图ⅤD)。

3 显微特征

草乌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长方形,外被角质层,有非腺毛,主脉部位细胞小,类方形;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栅栏组织1列位于上表皮下方,细胞短,排列较疏松;海绵组织疏松,细胞间隙大;主脉维管束外韧形。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轴壁微波状弯曲,有时可见链珠状增厚,外平轴壁有的可见稀疏的角质纹理;非腺毛单细胞,多呈镰刀状弯曲,长约至400 μm,直径45 μm,壁具疣状突起,有的有棕黄色的横隔;下表皮细胞垂轴壁深波状弯曲,并可见角质纹理,气孔较多,不定式,偶见不等式,副卫细胞3~6个(图Ⅵ1~4)。

几个品种的区别点:华北乌头:栅栏组织排列整齐而緊密,栅栏细胞较长90 μm,正品为45~55 μm(图Ⅵ5)。

西伯利亚乌头:上下表皮均未观察到角质纹理,下表皮非腺毛密集,呈长针状(700~1200 μm)(图Ⅵ6)。

阴山乌头:表皮非腺毛稀少,呈短锥状,有的略弯曲(120~50 μm)。横切面海绵组织间隙较大,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两束(图Ⅵ7~8)。

4 结果及讨论

青藏地区铁棒锤幼苗也做草乌叶用,经考证,内蒙古地区蒙医使用的“泵阿音-那布其”植物来源仅有北乌头,不用铁棒锤,而北乌头幼苗即草乌芽(蒙药名:泵阿音-苏叶)在蒙医临床作为单列品种使用。

关于蒙药材草乌叶及同科属乌头叶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本次对上述药材的基源、性状、显微进行对比研究,找到其异同点,为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提供了可视性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37.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19.

[3]内蒙古植物志编委会.内蒙古植物志(第二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219-226.

(收稿日期:2019-08-26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生药学
基于λ一级红波长补偿器与偏振光显微镜联合应用对木通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的生药学显微鉴别研究
复方儿茶酊的生药学鉴定及质量控制
蒙药扁蕾、湿生扁蕾、花锚生药学比较研究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云南特有药用植物姜状三七的生药学研究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
长花忍冬生药学初步研究
生药学教学中关于“主动学习”的思考和探索
中职生药学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研究
昆明滇紫草的生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