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说诗词,用科技“点亮”传统文化

2019-01-16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浙江大学宋词唐诗

当科技感满满的“数据可视化”邂逅唐诗宋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一组可视化数据作品《宋词缱绻,何处画人间》(下称《宋词》)和《我有柔情似水,亦有豪情万丈——唐女诗人群像》(下称《唐诗》)在朋友圈刷屏。该作品由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华网数据新闻部合作,用大数据技术解读唐诗宋词。

这个作品长什么样呢?打开了网页版的《宋词》,只见多处留白,水墨插图,素雅的配色风格,整体上向山水画靠拢。

据了解,《宋词》以《全宋词》为样本,为完成这一解读,团队分析了近2.1万首词作、近1330家词人、近1300个词牌名,最终呈现的内容包含了描述词人生平轨迹的时空图、描述意象及其对应情绪表达的关系图,以及可视化诗词韵律的“点划线图”等。《唐诗》作品聚焦女诗人,在分析了约5.5万首唐诗后,就她们的用词频率、常用意象、人际关系等进行了可视化呈现。

在《宋词》年代生平图中,选中代表“苏轼”的折线,会显示出一条先平再升又平的折线,其试图反映的是苏轼一生的仕途起伏。和生平图联动的行迹图上,地图同步出现大小不同的褐点,用线连接,每个点的大小因苏轼踏足的次数决定。这呈现的是苏轼一生的轨迹。从点线图上看,苏轼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宋朝疆域。其中,最大的点所在位置是杭州城,这说明杭州是他造访最多的地方。

《宋词》词云图根据宋词词语使用次数分析,使用次数越多的字号越大,颜色越深,位置越居中。位于正中的词是“东风”,该词被使用了1264次。排在其后的是“何处”,一共被使用了1157次。排第三的是“人间”,在宋词中一共出现1061次。

“我们之前了解宋词唐诗,更多地是一首一首分开理解赏析,而这次的研究让我们可以从大数据层面去寻找诗词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主管张玮表示。

此次的研究历时半年,作品均以网页的形式呈现,里面包含的信息颇为丰富。“在传媒行业,如此成熟的传统文化题材的可视化数据新闻作品还很鲜见。”张玮说,这也是浙江大学可视化小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的首次尝试。

团队不仅分析了诗词文本表面的信息,还深入挖掘诗词所表达的意象含义。

《宋词》意象情绪图选取了30个像“月”“酒”等常见的字词,以苏轼、李清照等24位高产词人作为代表。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这些意象词汇所表示的情绪,并将情绪分为5种——“喜怒哀乐思”,然后用饼状图表现出各种字词所表示的不同情绪的比例。

张玮说,为了更精确,团队还专门请来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胡秋研进行了核对。他們会用大数据分析上下文,根据典型意象去计算该字词属于某一情绪的概率,得出诗人最有可能想要表达的情感。(《钱江晚报》、新华社)※

猜你喜欢

浙江大学宋词唐诗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唐诗赏读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Perspective of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唐诗赏读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