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腾儿童伟大想象”的物型文化建构
2019-01-16夏翠莲
【摘要】物型文化建设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又是学校文化主张的表现。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以“升腾儿童伟大想象”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在物型文化建设中将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与学校自身的特点进行了融合,逐渐沉淀生成了独特的校本文化。
【关键词】物型文化;儿童想象;文化主张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0-0079-02
【作者简介】夏翠莲,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南京,211100)校长,高级教师。
呼应新时代的召唤,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儿童创新潜能发展的规律,基于学校身处大学城的实际,南京市月华路小学提出了“升腾儿童伟大想象”的文化主张。文化主张引领着学校物型文化建构,让学校的物型文化,能够表达、表现“升腾儿童伟大想象”的文化之魂。物型文化建构的过程,既是文化主张“落地”的过程,又是文化主张“濡染”的过程,濡染在物上,更濡染在人上。月华路小学“伟大的想象”主题景观,就是典型的案例。“伟大的想象”主题景观,四周是小小的喷泉,容易使人联想到“智慧若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儿童想象如泉水般不停喷涌。小喷泉围绕着“想象力改变世界”的一些伟大想象创生的时间、人物,儿童由此形成与创生伟大想象的时间共鸣、事件共鸣、人物共鸣、价值共鸣。主题景观的中间有一块立体镂空的人脸模型,它告诉儿童,我们都有一颗神奇的、具有无限潜能的“最强大脑”。边上还有一个标示:美好的未来就在你的伟大想象之中。
一、月月们的CEO工作室:物型文化建构的“结构”意识
物型文化需要建构,也需要管理、经营与推介。月月们(教师对学生的昵称)的“CEO工作室”,就是兒童进行文化管理、经营与推介的自组织,学生们就是一个个“CEO”。
儿童的认知往往容易单一化、碎片化,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此,在物型文化建构之初,就应该整体架构,进而形成突显文化主张的总体框架,形成显性的结构。物型文化初步成型之后,同样应该以一个抓手,把各个文化景观、场馆、廊道、设施、平台等物型碎片连接起来,形成隐性的“文化结构”,以便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物型文化的育人功能。
月月们的“CEO工作室”开展了系列活动,他们开展“学校物型文化地图的绘制”活动,根据对学校物型文化的观察调研,绘制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物型文化地图。他们开展“学校文化小导游”活动,学生和教师一起编写导游解说词,他们一个个承担起了为来宾和新生解说的小导游角色任务。
二、红房子剧场:物型文化建构的场景意识
月华路小学四层楼厅的空间文化建构:一层是向阳花开,二层是红房子剧场,三层是小桔灯艺术空间,四层是青苹果的秘密。
在四大空间中,全部采用校园墙绘的方式,一层的向阳花开,是美丽向上的向日葵;二层的红房子剧场,描绘了儿童所熟知的古今中外童话故事或者历史人物,如匹诺曹、诸葛亮等,空间内设置了一个小舞台;三层的小桔灯艺术空间,让梵高的星空和蒙德里安的方块进行对话;四层青苹果的秘密,取意苹果砸中了牛顿,下一个苹果会砸向谁呢?
学校的空间文化设计突出了学习的场景,但这种场景是有别于课堂内的,是一种更为开放和个性化的学习场景,学校物型文化建设中的每一处都蕴含激发儿童想象的思考。在四大想象空间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自主学习探索、交流展示、艺术创想。空间文化中的学习是课堂的延续、补充、拓展和调适,是课堂必修后的选修。学校的空间文化重在为学生创设有别于教室的,增强学生见识的知识海洋,将校内学习生活与海量信息世界连接起来,以足够丰富的内容,展现孩子探究的无穷无尽,寓学于乐。
三、课程文化图谱:物型文化建构的学科意识
走进月华路小学,时时你会被带进学生的学科世界。大厅墙上“三棵树”课程文化图谱全面呈现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大厅的地上是儿童的“大学城”学科基地展示图,每所大学的位置、标识、基地名称一一呈现。南边的过道是“数趣跑道”,以中华数学文化为重点,各种数学游戏引领学生在数学思维的跑道上奔跑。北边的过道是“绿满坡”,绿色的小坡上布满了各种地质介绍。教学楼的天井中间是“诗径”“画苑”,课本中的诗词、与课本相关的绘画作品,都能从中找到它们的种子。
四、少年人才汇:物型文化建构的个性化意识
学校有一个名声很响的活动———少年人才汇,其主要意思是启迪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体验各种社会角色,模拟心仪的社会角色。以理想的社会之梦,驱动儿童发展。每年的人才汇,我们让儿童去设计推介自己的微观物型文化:海报、服饰、标志、工具、展台等,各显其能,缤纷多彩!
月华路小学正在设计一个“动漫时空”,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儿童进入“动漫时空”,可以与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相遇,演绎精彩的动漫生活,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编动漫,让儿童心中的动漫呈现出来,与小伙伴们互动。
*本文系2018年江苏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建小学基于教育想象的儿童文化设计研究”(课题编号:Xc-c/2018/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