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被“妖魔化”了
2019-01-16
每到小龙虾上市的季节,诸如“小龙虾重金属超标” “喜欢脏污环境”“吃了会造成肌肉溶解”等说法都会在网络上流传,这些传言让消费者谈虾色变。那么,吃小龙虾到底安不安全?
“其实,小龙虾对重金属十分敏感。重金属具有可积累性,自然界中食物链越高端的生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越多。小龙虾以水草等原初生物为食,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对重金属的积累低,正常养殖下,重金属残留不会超标。”中国克氏原螯虾首席专家、江苏省淡水产品研究所研究员唐建清说,“一般生物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很低。对于重金属在体内的积累,小龙虾和大多数生物差异不大。”
针对“虾头藏污纳垢全身最脏”的观点,温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进行了一组实验。实验人员针对小龙虾样品的虾尾肉、虾黄、虾肠、虾头、虾壳等5个有代表性的部位,分别进行了取样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小龙虾样品虾尾肉中的铅、镉、铬和甲基汞(总汞)的检测结果均远低于国家强制标准GB 2762-2017的限量要求。但虾肠和虾黄中的铅和镉的含量较高,其中2个虾肠样品中的铅含量超过0.5 mg/kg;3个虾黄中的镉含量超过0.5 mg/kg。因此,建议消费者在吃小龙虾还是要“抽线”(即抽虾肠),其次虾黄尽管蛋白质含量高,同时镉含量也高,建议尽量少吃。
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鑫表示,小龙虾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在污染水体存活,但是这并不表示小龙虾就喜欢在脏水里生长。相比之下,在清洁水质中,小龙虾能吃到新鲜食物,繁殖能力更强,个头长得也更大。而脏的环境会使其生长繁殖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要多次脱壳,污水环境会使其脱壳次數减少或不脱壳。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黄成为此还专门做了一个“迷宫实验”:将一个2米长的Y形水槽加满清水,水槽左前端放置一块沾满氯化铵(脏水中常见物质)溶液的海绵,右前端放置一块沾满清水的海绵。随后他将一只小龙虾放在水槽后端,当虾沿着水槽爬至前方路径交界处时,经左右试探,最终选择爬往右端的清水水槽,从而粉碎了“小龙虾喜好脏污环境”的传言。
对于小龙虾携带肺吸虫病,周鑫认为:“虽然这种可能性存在,但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样可以携带,比如蛙、螺、贝、鱼、菱角。”
对此,多年从事小龙虾加工的江苏盱眙泗州城公司总经理芮峰提醒消费者:“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是烧熟煮透,尤其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小龙虾,有些地方喜欢吃醉虾,这是有风险的,酒能杀菌但未必能杀死寄生虫。小龙虾和蟹类都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用烤、炒或腌等加工方法不能保证将其体内可能携带的肺吸虫囊蚴(幼虫)全部杀死。安全起见,烹饪时蒸煮温度要保持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0分钟。”(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