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服文化课程:为了每一个生命的精彩呈现

2019-01-16蔡静艳

江苏教育 2019年24期

【摘要】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依托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华夏有衣”汉服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开发“华夏有衣”校本系列课程,建设学校汉服文化课程,努力追求为了每一个生命的精彩呈现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华夏有衣;凤翔有意;学子有仪;训育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0-0053-02

【作者简介】蔡静艳,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江苏无锡,214045)副校长,高级教师。

如何实现学校的优质发展,让学校走出一条文化兴校的道路,这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成立于2008年,是由原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政府为了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而倾力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新优质学校”。2017年,学校立足办学实际,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华夏有衣”汉服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两年的课程开发、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这一宗旨,将“关键能力”“必备品质”与课程资源、课程开发、课程体验、课程评价融为一体,以彰显特色文化建设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引领性。

一、华夏有衣:构建汉服文化课程的框架体系

1.基础课程教材《雏凤清声》。

《雏凤清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雏凤清声”意为凤翔师生在漫漫求学与人生之路上,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浸润,定会青胜于蓝,优雅从容。整套校本教材是1至6年级的合订本,每册教材分国学精粹、感时抒怀、锦绣山河、哲思明理、声律启蒙五大版块,共30课时,每个版块都附有单元导读。“国学精粹”版块为主教材版块,每册15课时,一、二年级为《三字经》,三年级为《增广贤文》,四年级为《千字文》,五、六年级为《论语》。“感时抒怀”“锦绣山河”“哲思明理”“声律启蒙”四大版块为辅教材,每册共计15课时。辅教材收录的内容主要来自《千家诗》《笠翁对韵》《诗经》等国学经典读本,另选编了部分小古文,并将以上内容按主题进行重新划分。每课时的教材中,都有原文、注释、解读、评析、拓展、练习等版块,方便学生系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拓展课程教材《华夏有衣》。

《华夏有衣》选取汉服文化这个学习切入点编写,共分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华夏有衣,其美汉服”,主要从汉服简述、汉服历史、汉服与其他服饰区别、汉服款式、汉服配饰、汉服图案等方面依次介绍,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汉服,充分感受中国的汉服之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版块为“华夏美衣,其魂文化”,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来介绍汉服。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礼仪文化、传统的节日文化、汉服的制度文化,体会汉服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第三版块为“华夏衣冠,襟纬天地”,主要让学生从非遗传承、汉服制作、汉服影响、汉服运动等方面了解汉服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深切感受华夏民族宽大、随和、包容四海的博大气度和胸襟。

3.体验课程教材《我与汉服》。

《我与汉服》校本教材以优秀教学设计汇编的形式来展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保证“汉服文化”校本系列课程尽可能让每个儿童获得更多的感官自由,取得更多的自主选择,赢得更多的挑战机遇,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做了许多尝试:在课程对象上,学校尝试“同年段”与“跨年段”的组合,突破年龄和年段限制,让志趣相投的学生相遇相识,相帮相促;在课程选择上,学校尝试“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个儿童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之后,能持续不断地学习下去。

二、凤翔有意:探索汉服文化课程的实施路径

1.菁菁校园,和谐之美。

学校紧紧围绕“汉服文化校本课程”,通过“一馆”(汉服文化馆)“一厅”(传统文化厅)“一廊”(文渊廊)“一园”(凤翔园)“一墙”(文化墙)“一阵地”(黑板报)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物型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学生可以在汉服文化馆了解汉服发展的历史,聆听专家的讲座,参加各类传统文化社团活动,逐步提高勤于动手、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能力。

2.校本研训,人文之美。

学校充分整合与共建学校的优势资源,发挥钟演名师工作室、许敏峰名师工作室、华斌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机会,通过专家讲座、沙龙论坛、课堂研讨、参觀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水平。结合学校的“本色课堂”研究,各学科组、备课组充分挖掘与汉服有关的学习内容,扎实推进汉服文化进课堂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3.网络平台,科技之美。

学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华夏有衣”的网络学习平台,鼓励家长、学生、教师都投入到汉服文化的学习中。通过文字阅读、图片欣赏、视频欣赏、交流展示、答题检测等方式,不断扩大汉服文化学习的参与度,真正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科教育特色。在汉服文化教育推进过程中,学校将课程学习与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本文系江苏省2017年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华夏有衣汉服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