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健身 ]七字经 ^
2019-01-16孙绍亭
孙绍亭
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生七十不稀奇。我今年七十有二,耳不聋、眼微花,吃的少、睡得下,不胖也不瘦,每天到处走,又练书法又写稿,还不断外出去讲课。很多人说我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问我是如何保持年轻健康的?其实,说起来复杂又简单,就是把握好七个字—也可以说是七个方面,那就是“吃”、“練”、“学”、“干”、“调”、“趣”、“畅”。
先说“吃”。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把好吃的关口是防病保健的第一要务。要把好吃的三关:一曰卫生。有人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此大谬也;不干不净,吃了生病。我嘱咐家人买菜一定要新鲜的,尽量选购无污染的,回家以后,一定要用清水浸泡一会儿,去掉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当天炒,当天吃,隔夜饭菜尽量少吃。我们家有个传统习惯,就是一年四季吃自己家做的家常饭菜,很少去饭店,因为饭店的饭菜油腻太大。二曰多样。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应该吃8种以上水果和蔬菜,我尽量做到。除了每天吃几样蔬菜,我还吃几样水果,如四季常有的苹果、鸭梨等等。三曰优质。在选购过程中,我尽量买品质好一点的粮菜。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当然其他食品也买,但绝不图便宜,不买能够看得出来的伪劣食品。
然后说“练”。练,就是锻炼。和别人比,我的活动方式多样,也健步、也骑车、也打拳、也舞剑,还练气功。60岁以后,我停止了激烈的体育运动,但绝对坚持活动锻炼。锻炼身体我注意把握时间,《黄帝内经》记载: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我都是在阳光初照的时候出去运动,走路的时候,疾徐结合,累了就慢一点,微微出汗即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锻炼必须坚持经常,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一曝十寒。
“学”,是指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掉队、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也许与当年是中文系毕业有关系,我喜欢读书、看报,也喜欢电影、戏曲,还喜欢与朋友一起交流,既可增长知识才干,又可活动大脑,更是较好的学习方式。我也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如当前的中美关系、经济走势、城乡建设等等,时时关注它们的动态变化。对国家大事,心中有数。
“干”,就是实干,做事情。我不仅外出讲课,也经常研习书法,把自己认为得意的作品送出去参赛,偶有获奖的消息传来。小有收获,自己也很高兴。科学家、艺术家的整体寿限都比较长,因为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能工巧匠,很多都是90岁以上者,因为他们动手动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调”,是指协调。有人说,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调的标准是适度。老年人由于年龄特点和生理规律特点,无论做什么,无论是“练”还是“干”,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到“适度”这个基本原则。我退休以后就比较注意“适度”二字,无论讲课还是学习,都以不感到疲倦为度。
趣,就是趣味。老年人的趣味往往和他们的爱好或一技之长相连,有的老人喜欢民乐,有的喜欢唱几句京剧或几段梆子,有的喜欢书法、绘画,有的上老年大学或者其他培训班,自娱自乐,趣味无穷。我也参加大家的聚会和活动,感到趣味盎然;还在没什么事儿的时候练习书法,也给自己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畅”,就是心情舒畅。虽然是最后说的,其实是最重要的,因此才让它“压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心态自然也随之平和了些。遇见不太顺心事儿,也容易看得开。我已经学会了自己劝自己,凡事看开些,心情就会更舒畅。心情舒畅了,免疫力就提高了,就会百病不生。有一段健康俗语说得好:“高兴在于心,有病减三分,大病化小病,小病不缠身。”
编辑/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