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
2019-01-16叶丹
叶 丹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广东 河源 517000)
0 引 言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调度方式效率低下,存在非常明显的安全隐患,已经不适应现代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加大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深入研究,确保机电设备实现自动化、综合化和多功能,提高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电气设备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的电力设备,提高了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保证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
1 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内涵
1.1 一体化技术
一体化技术将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对电气设备的主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及控制功能等工作模块进行改进,加强软件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保证一体化技术设备形成一个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体系。
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硬件技术主要是指机械本体的技术,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让整个机电设备的质量更轻,精度更高,性能更优。信息处理技术是现代一体化技术设备的主要特点,对机电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保障整个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加强信息处理的输入输出速度,保证整个设备的处理效率得到增强[1]。
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包括柔性化和智能化。柔性化就是能够直接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整个机电设备的运行项目进行自动化管理,确保严格按照相关的操控指示对项目设施进行协调优化,无需对设备的软硬件进行更换。电力一体化技术开展的过程中,只要预先在机电设备设置相应的程序,就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进行全自动管理,如果发现故障隐患还能够及时地发出警报,确保整个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确保整个电力生产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增强,也能够减少电力生产人员的工作量,保证井下调度更加安全[2]。
1.2 接口技术
接口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规格实现标准化、统一化。一体化技术的技术人员在系统接口高串行以及低成本研发的过程中,促进光耦器、光导纤维实现标准化、小型化、大容量化。传感技术可以确保整个电力设备的精度、灵敏度及可靠性得到显著增强,避免外界对系统运行产生干扰,而外部的信息传感器主要是非接触检测技术。软件技术包括程序化、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软件工程。软件技术可以减少系统研发的成本,提高整个系统运行维护的质量。
机电自动化技术能够直接将各种电气设备与电子设备进行紧密联系,促进整个电力生产系统得到全面的优化,保证生产更加安全。电力调度自动化实用技术并不是单纯地将多种技术进行叠加,而是利用有机结合的方式对各种自动化技术的优点进行充分合理地运用,确保整个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增强。
1.3 计算机网络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多。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自动控制功能可以大幅度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生产效率,也能够保障机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尽管有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但是计算机网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电力生产系统的全过程,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与控制,能够随时随地地掌握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整个电力生产系统更加高效安全。
如果出现信息传递受阻或者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个电力生产系统陷于瘫痪,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全面维护与管理。
2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在系统的优化管理上的应用
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能够对电力系统信号系统和逻辑控制系统实现数字化运行,极大地减少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能够减少现场噪音,确保整个调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此外,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还能够及时对电力系统存在的故障异常进行自动判断,能够极大地节约维修保护时间,降低维修费用。对于系统控制启动方面,利用软启动的方式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实现无冲击平滑启动,能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电力系统改造的过程中,利用全数字化速度调控的方案能够确保整个系统的性能更加安全稳定,保证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符合要求。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数字化监测保护系统能够在设备发生故障隐患时第一时间自动切断主电机的保护电源,开启安全制动的模式[3]。
2.2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在负荷管理上的应用
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对整个负荷管理系统进行改进,以确保对负荷管理的各种性能进行实时监控,并对负荷管理设备的具体位置、工作电压、电流、牵引力、温度以及速度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负荷管理的工作更加符合要求。此外,PLC可编程控制器还能够实现自动化检测与自动化诊断,确保整个电气元器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得到快速解决。变频调控技术还能够对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控制与记录,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实现元启动,保证负荷管理保持恒功率运行的效果。
2.3 一体化技术在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主要是以地下工作环境为主,所以为了确保地下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必须要积极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监控体系,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监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此外,可以直接利用软件优化的方式来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利用自动监测系统还能够实现自动报警自动处理,加强整个硬件管理的效果。一体化技术设备的优化,能确保整个设备运行的消耗得到降低,保证供电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3 电力生产中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智能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未来一体化技术必然会实现智能化发展。为实现机电产品的智能化控制,必须要实现微控制器和接口技术的统一,确保一体化技术能够更加充分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一体化技术还能够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为电气设备维修提供更加全面的方式。
电力调度自动化在电力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也减少了人工成本。但是我国自动化技术与国际技术存在明显差异,必须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自动化技术,确保整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增强。
运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确保整个电力设备和系统实现智能化。例如,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整个电力运行的流程进行在线监测,并且及时将观测到的数据信息传输给人工控制界面,还能针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及时报警。如果电力在不同的线路,自动化控制系统就结合不同线路的特点进行调整,确保整个线路运行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此外,电力调度自动化也能有效减少人工成本[4]。这是因为计算机实现电力自动化运行的智能操控,减少了人工劳动力的强度。利用自动化电力设备,可对电力系统的周边情况进行自动检查和自我调节,也可对故障进行及时判断,提高故障检测的整体效果。
4 结 论
本文对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初步介绍了一体化技术的重要内涵和特点。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确保了电力的运行、挖掘及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增强,保证了电力生产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