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走出去:困境透析与路径优化
2019-01-15刘汉文
刘汉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电影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持续发展,取得历史性巨大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609.8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2013-2018年年均增长19.6%;电影院线拥有银幕60079块,比2012年增长3.6倍,2013-2018年年均增长28.9%,银幕总数跃居世界第一。[1]2019年7月,国家电影局在横店召开调研座谈会,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影发展取得的世界排名“一二三”的好成绩:“一”,就是银幕数全球第一,2018年底银幕数突破6万块,比第二位的北美多2万块。“二”,就是票房收入全球第二,年度票房从2012年的170.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近610亿元、约90亿美元,与北美的差距越来越小。“三”,就是影片产量全球第三,2018年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仅次于美国、印度。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在走出去方面还有不足之处。2017年海外票房不到7亿美元,逆差比较明显,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明显短板。
一、中国电影走出去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电影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其海外传播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当前,随着我国越来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央,文艺作品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任务越来越重,与这个要求相比,我国电影在“走出去”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亟待克服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电影真正“走进去”。
(一)支持电影走出去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
从2016年开始,有关部门启动了“中国电影普天同映”计划,中国电影在搭建海外推广平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几年来的精心实施,目前已经与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主流院线和重点影院达成合作协议,推动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影片在海外同步发行,由华人观众向国外观众进行逐步辐射。通过实施这个工程,电影走出去在搭建平台、译制补贴、出口奖励、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好的探索。但目前仍然缺乏在国家战略层面专门针对电影“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导致走出去资源比较分散。顶层设计的缺失使得各项举措的科学性、全局性、战略性、协调性尚显不足,难以做到政策的滚动推出,政策支持体系的建立尚不完善。而在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完善的支持影视走出去的政策体系,目前有出口节目再制作、海外节展参展、举办国内节展、电视节目海外交流与发行、开辟新型市场、中小企业海外出口、推介会、海外韩流社区活动等多项扶持,值得中国学习。
(二)精品力作不多,没有制作电影走出去的拳头产品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电影要努力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传播者、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艺术阐释者、联结中外民心巩固民意基础的文化使者。事实上,如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寻求了解中国的更多渠道和载体,“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这些光靠正规的新闻发布、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国民众来中国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虽然高层有这样的要求,但在电影创作界,国家形象文化塑造的超前意识不够,电影作品还缺乏必要的国际站位、国际视野,电影创作展示国家形象的原动力不足。电影领域还缺乏走出去的扛鼎之作,缺乏专门针对国际市场的电影作品。
(三)传播效果不明,对走出去的效果还没有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些机构比较注重争取电影走出去项目,但项目实施后,有多少观众能够看到中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评价如何,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有一些机构在做电影走出去的调研,但力量投入不足,数据调查的样本量不够大。长远来看,没有传播效果方面的资料,就难以真正找出制约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问题,也难以说服政府继续支持电影走出去项目的实施。
(四)市场方式不足,未成为走出去的主要手段
在目前已有的电影走出去项目中,基本上还比较少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免费播映占了很大比例。总体来看,这种方式有效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是免费播映,国外机构在播出这些电影时,积极性普遍不高,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而在欧美国家,基本上都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电影走出去,能够有效提升电影的竞争力。
(五)现实题材不够,讲述当代中国故事的电影走出去较少
历史类型、武打类型一直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最重要的题材类型,在海外有较为广泛的市场和影响力。而现实题材走出去的电影作品比较少见。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当代题材电影在走出去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而与这个要求相比,电影走出去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促进电影走出去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国家对影视走出去工作的重视越来越高,为推动电影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对做好这项工作,大致有以下一些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电影走出去工作的重视程度。电影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电影实力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当今社会,一个国家文化强不强,人们往往关注电影。电影发展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电影本身。因而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个方面,都要进一步提高对电影走出去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支持电影走出去的合力。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支持电影走出去的政策体系。要全面梳理近年来出台的电影走出去政策,借鉴韩国等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出台更有含金量的支持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电影走出去工作,表彰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除了鼓励已经制作好的影片走出去之外,更应该支持专门为国际市场制作影片,减少文化隔阂。其中应该特别鼓励制作适合海外传播的现实题材影片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影片。
三是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要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状况,出台差别化的政策措施,一国一策,甚至一地一策。毕竟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影片在这个国家受欢迎,而在另外的国家就可能受排斥。
四是与其他走出去工程相配合,共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要与孔子学院、丝绸之路影视桥等工程紧密配合,通过课堂、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五是通过“请进来”做好“走出去”。现在国内已有不少国际性的电影节展,丝绸之路电影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加强对这些国际节展的指导,使他们形成合力。要通过把国外有关电影资源请进来,带动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出去”。
六是加强对走出去工作的绩效考评,随时调整相关政策。只有加强对走出去工作的绩效考评,才能了解整个工作的全面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重点。
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得最好的还是《卧虎藏龙》(1.28亿美元),而且这部影片還是一部合拍片。在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我们期待中国电影能得到更多海外观众的认可,在促进民心相通上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发挥文化使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网站.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EB/OL].(2019-07-25)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7/t20190724_1681393.html.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