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下局部联合常规抗结核用药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疗效
2019-01-15袁云枝赵伟
袁云枝 赵伟
【摘要】目的 探究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接受支气管镜下局部联合常规抗结核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本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支气管镜下异烟肼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2.33%)低于對照组(18.60%)。结论 气管支气管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支气管镜下给药的方式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镜;气管支气管结核;抗结核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2
发生于支气管外膜、软骨、平滑肌、黏膜下层、黏膜以及气管的结核病被称为气管支气管结核。本病的治疗时间较长,短时间内难以监测疗效,其并发症也较多,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以及乙胺丁醇是常用的四联抗结核治疗方案,但是其化疗6月或1年的疗效并不理想,经胸部CT、胸片有时可见存在肺不张的现象。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将常规抗结核治疗与支气管镜下给药相结合治疗对本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批准后,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本病患者86例,患者知情同意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8~71岁、平均(55.64±2.3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39~70岁、平均(55.59±2.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参考谢新凤[1]关于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局部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支气管镜下清除干酪性坏死物,瘢痕狭窄型、肉芽增殖型病灶异烟肼注射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1470)0.3 g注入,溃疡坏死型病灶异烟肼注射液0.3 g表面喷洒,按照1周1次的频率进行支气管镜下治疗,持续时间为4~6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恶化:气管镜下显示病变部位干酪样坏死物无变化,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未吸收,管腔狭窄明显,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未改善;稳定:病变部位干酪样坏死物存在一定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被一定吸收,管腔狭窄,黏膜充血水肿,呼吸道症状存在一定好转;好转:病变部位干酪样坏死物消失大半,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大半消失,管腔黏膜充血水肿,呼吸道症状消失;痊愈:干酪样坏死物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吸收,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消失。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数×100%。
(2)随访半年统计患者的肺不张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肺不张发生率
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中出现肺不张1例,其肺不张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患者出现肺不张8例,其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患者的肺不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6.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
3 讨 论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气管镜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气管镜可以实现对支气管内膜结合的检查,获取活体组织以用于病理检查,还可以作病原学检查。除检查之外,支气管镜还可以指导局部用药,将药物直接送入病灶,确保了局部的药物浓度进而发挥良好的抑菌、杀菌的效果,痰菌转阴得以加快,加快了病灶的吸收。经气管镜下给药的方式具有操作简便、部位准确的特点,这也为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2]。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上看来,同时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与支气管镜下局部给药治疗的本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的患者,提示该治疗方案运用于本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气管支气管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支气管镜下给药的方式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新凤,郑西卫.支气管镜下局部联合常规抗结核用药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疗效[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09):1093-1094.
[2] 曾丽娟,张 洁.抗结核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8,20(05):532-534.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