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涨薪 为什么被全网反对

2019-01-15陈亦权

做人与处世 2019年23期
关键词:涨工资豪车高尚

陈亦权

不是患寡,而是患不均

这大概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讽刺的事情了,教师节的时候,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关于《老师涨工资,你怎么看》的新闻,网友们几乎一边倒的“抗议和反对”:“老师这么轻松的工作还要加工资?”“怎么不给农民工加工资……”其中让我觉得刺眼的,就是很多网友都提到的“当老师怎么能图钱呢”的质疑。虽然我不是老师,但这句质疑实在让我接受不了。长期以来,社会总是存在着一种对他人“无私奉献”的要求甚至是绑架:你是公务员,公务员不就应该毫不为己、专门利人吗?你是老师,不就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吗?你做了好事不就应该不留名吗?前段时间有网友骂这个社会没救了,说人们“只关注范冰冰,不关注袁隆平”。但是袁隆平在车展上看了一眼豪车,又被网友质疑“袁隆平哪来的钱买豪车?”“他看豪车肯定是心动了,就算没买也至少说明他有钱,查查他的钱哪儿来的……”这是一种多矛盾的讽刺啊!

我们总喜欢“以清贫论道德”,科学家一定要穷,别人开宝马,科学家只能在寒风中裹着棉袄骑自行车;当老师的也一定要穷,别人都穿羽绒服,老师只能穿土布棉袄;绝大多数人似乎只愿意给老师一种带着俯视的敬意,却不愿意用平等或仰视的方式去尊重老师;我们可以在某种略带俯视的优越感中去尊敬老师,但绝不会在老师即将涨工资的时候说一句“我赞成”。教师节当天,以我孩子所在班级为例,每个人都在群里真诚祝愿老师节日快乐,但同时,我又看到好几个家长在那篇《老师涨工资,你怎么看》的新闻下面评论说:“老师什么都不做,凭什么涨工资?”人前人后,让人心寒。

每当网上出现同类争执的时候,有些老师就会去强调“我们做老师的也很辛苦”,这种对于辛苦的强调是错误的。“涨不涨工资”和“辛不辛苦”没有必然关系。老师确实是辛苦的,但给老师涨工资并不是因为“老师辛苦”。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类的勞动成果分配向来不是以“辛不辛苦”为依据的,而是“以价值分配成果”。老师们根本不需要强调自己也很辛苦,因为一个人只要没累死,都无法证明自己是辛苦的,或者都无法让一群“不相信你辛苦的人”去相信你是辛苦的。老师们如果强调自己辛苦,就意味着把自己推进了一个你永远也说不清楚的死胡同里。因为你一强调自己辛苦,人们就会把你和“在工地上搬砖的农民工”去对比,然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民工最辛苦,为什么给老师涨工资却不给搬砖的农民工涨工资?”

社会前进,国家富强,老百姓有能力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来说,这所有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个人成才的根本核心。老师的价值,不在于站在讲台上有多艰辛,而在于为社会和个人注入了多少能量,就像一片土壤,它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美丽,而在于它能为花草果树提供多少营养。也就是说,假设没有所谓的“课间行为规范”,哪怕老师们成天躺在吊床上晃晃悠悠地给学生们上课,只要能为学生灌输知识,能为国家培养人才,老师的价值事实上就已经体现了。

当然,老师的价值是隐形的,它不像大多数人的工作一样可以用经济效益来做考量,所以只能参照当地消费和工薪标准来制定老师的薪酬。那么从“以价值论薪酬”的角度上来说,这个“以当地消费标准制定薪酬”的方式,其实已经是对老师们不公平了,勉强涨几百元钱,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好抗议的。

接下来说说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造成今天这个“全网反对老师加薪”现象的,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从小到大,我们没有在课本里看到过一个“仁义的富翁”,没有看到过一个“有钱的作家”,更没有看到过一个“能买得起彩色电视机的老师”;从小到大,课本里总是在告诉我们“作家都是穷困的”“老师都是清贫的”“科学家都是没钱买手表的”“有钱人都是不诚信的”“做好事就不能留名的”“好人都必须是不图回报的”……课本里总是在强调“贫困=高尚”,但这根本就不是真理。贫困在很多时候只是懒惰和不求上进的代名词,而大多数先富裕起来的人反而具备踏实、拼搏、坚忍、智慧的特质。正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中成长起来,所以老师一到加薪时就会出现被人反对的局面,所以才会有“做老师怎么能图钱”的质疑,所以袁隆平看一下豪车就会惨遭痛骂。

还是那句话,高尚不等于清贫,清贫也未必高尚。我觉得,老师富足了会更有尊严。愿全天下的老师都涨工资。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涨工资豪车高尚
新年愿望
飞翔的豪车
一方要求“涨工资”,一方期望“控成本” 小微企业犹存“用工难”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涨工资
豪车遍地,不可替代的普拉多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以稀为贵 这些民国钱币能换豪车!
2015薪酬改革:如何给公务员“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