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里“动脉影”

2019-01-15黄翼

大众摄影 2019年11期
关键词:展柜展品文物

北魏 泥塑人面像 黄翼 摄

清 胭脂水釉茶圆 黄翼 摄

明 浇黄釉描金弦纹牺耳尊 黄翼 摄

南朝 铜舞蹈佣

唐 绿釉陶男佣

唐 彩绘木胡人牵驼佣

唐 彩绘女佣 黄翼 摄

清 豇豆红釉莱菔尊 黄翼 摄

清 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碗

清 豆青釉葫芦瓶

清 窑变釉石榴尊

南宋 卷草纹银瓶

清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客观、端正、专业……传统文物摄影所要求的这些特征以及文物自身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就像是一道隐形的屏障,将大量摄影爱好者隔离。而武汉摄影师黃翼,却因地制宜地利用“观众身份”的天然劣势,拍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如今,数十万张照片的积累,使他成了网络上那个大名鼎鼎的“动脉影”。

不同于传统文物摄影,“动脉影”在拍摄中充分、自由地加入了主观选择,把人类文明千年的精粹,转换为可亲可近的影像,带到了观者面前,加深了普通人对文物的关注与喜爱。

尽管囿于博物馆里种种限制,尽管只能隔着玻璃与展品对望,尽管要受到现场观众、灯光的干扰,“动脉影”依然能在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局促中,想尽办法捕捉这些文物和展品的特征。在他的镜头下,这些馆陈不再是冰冷的文物,倒仿佛是穿越时空来到当下的鲜活生命,在他们亦庄亦谐、丰富变化的表情和神态之下,各种故事与联想由此生发。

如今,作为“微博大V”,“动脉影”每天都在回复着各种各样来自网友的好奇提问:关于文物知识的探讨,关于怎么把文物局部拍清楚,关于用什么器材,关于长期拍摄的资金来源……网友们甚至希望通过他来给喜爱逛博物馆、喜爱文物摄影的单身人士搭建相亲群。

——编者

北魏 蓝色半球形玻璃泡

北魏 蓝色玻璃小罐

北魏 蓝色玻璃瓶

北魏 蓝色半球形玻璃泡

像许多爱好者一样,我最初接触摄影就是出去旅行时会带着家里的相机,拍摄方式也完全是“傻瓜”式的。因为喜欢逛博物馆,自然就带着相机边逛边拍。

因为博物馆、展览馆里的灯光都比较暗,要在这种情况下拍好,就要考虑感光度啊、噪点啊这些具体的问题,慢慢地琢磨构图、角度、镜头、光圈等和拍摄相关的事情。后来我把博物馆里拍的照片发到了微博上,没想到有很多网友不断转发。就这样,自己喜欢,再加上外界的推动,我就越拍越多。

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我大概拍了全球200家博物馆,差不多47万张照片,微博粉丝量也已经攀升到330多万了。大家喜欢我拍的东西,除了转发,每天还会有大量粉丝在不断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比如我拍了这么大量的照片,用的什么高档相机,是不是不用工作啊,是不是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啊。其实,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只是一个“发照片的”,工作也与博物馆及文博圈没有任何关系,都是利用节假日在拍摄。我用的设备是佳能EOS 5D Mark IV和“百微”镜头,我的微博基本每天都在更新。

日常,我的拍摄状态就是开馆时带着干粮进去,闭馆时被工作人员赶出来。一边在现场看展品,一边不断琢磨这个东西怎么构图,怎么呈现。接下来就是拍摄,平着拍、蹲着拍、趴着拍、躺着拍……什么样的姿势都采用过。

拍了这几年,我再看最初的照片,感觉拍的都是注重突出对象整体的,喜欢表现比较全面的。慢慢地,就会更喜欢拍一些局部的细节,观看的时候慢下来、细下来,拍的画面呢,也会比较偏向细节一些。

现场拍摄的技术问题,是微博上很多网友关心的,比如玻璃罩上的反光怎么解决,比如现场的观众或人影如何避开等等。其实拍得多了,就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解決办法,比如只要将镜头平行于展柜玻璃或者贴在展柜上就可以消除大多数反光,拍摄时穿深色的衣服或者借助现场深色物体也对消除反光有所帮助。另外,在现场时我不会刻意回避观众或人影,有时候这些反而可以烘托现场气氛,提升画面效果。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以一个观众的身份、方式来拍博物馆。直到有一次武汉市博物馆看到我拍的东西后,我和他们有了一次合作,就是从展柜里拿出展品来让我拍。那是完全不同的体验,需要自己布光、调整,自由作文的一种体验。而以观众的方式在博物馆里拍摄,人家现场的灯光、位置等都已经调好,更像是一个命题作文。

在我看来,一张成功的博物馆照片,文物自身的美感和展场的灯光起码占到80%的比例,剩下的20%可能就是由摄影师来发挥和呈现的吧。

摄影师

黄翼(网名:动脉影)

金融行业工作,喜爱逛博物馆、拍博物馆。

猜你喜欢

展柜展品文物
博物馆展览中的文物展柜设计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文物的栖息之地
超越“展”与“藏”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温湿独立控制展柜的数值模拟研究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CCMT2016展品预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