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基层救援队伍发展建设的几个需要

2019-01-15齐艺钧长春市消防支队朝阳消防大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消防员报警救援

■ 齐艺钧 长春市消防支队朝阳消防大队

当前消防改革工作已经正式进入过渡阶段,我们即将也正在面临很多新的课题,这个过程不应该是被动的,管理工作怎么开展?生活制度怎么建立?专业化何从谈起?社会化怎么推动?执行力如何保证?荣誉感以何树立?保障、训练、教育等机制围绕什么建立?各项工作的程度如何去把握?有没有新的方法和思路?曾经的路子要不要继续走?保留什么?摒弃什么?从中结合出什么?这迫切需要我们广大消防救援人抓紧去思考、去提出、去研究、去实践。本文以基层工作建设为重点,以“基层建设在基层”为中心思想,围绕三个“需要”对当前队伍的一些现状展开分析论述,如有不到之处,诚望诸位领导、同志批评指正。

一、管理模式突破的需要

时下流行两个极具导向性的词语,一是“执行力弱化”;二是“末端讯号不强”,二者角度不同,但指向相同,其萌发点多源于各级领导干部对命令下达愈见不畅通的广泛感受和集体总结,大部分人将这类问题广泛归纳于改制,追溯于“脱军装”,也就是制度约束力的锐减。不能否认,“脱军装”对于当下队伍的影响是明显存在的,但如果我们只将这类问题研究至此,就显得被动和有失整体。通过同各省、市基层指挥员、本单位各级消防员的深入交流,我发现,“执行力”的弱化,其原因可划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脱军装”导致组织、身份、社会三层约束力锐减。这里要特别致敬和感谢支队王星政委赴朝阳大队“11.7”调研听取汇报会上关于“三个效果”的重要论述,其中提及的工作要追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理论对我醍醐灌顶,也成为了此论点的核心支撑。部队特点、身份、规章制度所表现和衍射出的约束力正是这三种效果共同作用的结果,类似物理学中的三角结构,互相支撑相互作用,作用效能稳定而有力。而改制初期,人员身份发生根本转变、各项规章制度尚在研究,三种效果中的法律效果(条令条例)和政治效果(身份定位)都因转隶暂时性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有所衰减,三角结构不稳产生的管理泄口,是导致当下执行力弱化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是基层指战员综合领导力欠缺。说到这里很多人会理解成基层指挥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强弱,但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层面来观察,一方面基层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新形势、新需要下确实是存在不足的,通过同5个省、9个支队的同学战友通话交流中我发现,我们的少部分指挥员在进行灾情处置时,只会拿个电台汇报工作,不冲锋陷阵、不到关键现场(这里也要从两个层面考虑,如果说“不想进”是思想问题,那么有没有“不敢进”的成分,如果有,就要映射到业务问题上来)。在进行日常战备教育、器材装备熟悉时,有的管理者组织开展流于形式,只做摆拍,不切实际;有的疏于学习,器材装备放在库里当展品不使用,导致逐步脱离中心主业,浪费资源;这些都可以直接反映出部分基层指挥员的水平问题。另一方面是基层指挥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所能涉及和使用的权能范围过窄导致工作程序过于繁杂,以至于管理的作用效果不及时不明显,或者在进行具体管理时,受内部和外部干预过多导致工作束手束脚,以至于长期影响管理威信,造成愈管愈难,愈难愈慵、愈慵愈懒的被动局面。

三是管理积怨的累计释放。这里要说明的是,管理积怨是一个宏观问题,是阶级矛盾的衍生物,各级组织包括地方企业都存在一定的管理积怨,但如何处理积怨的产生和如何看待当前执行力弱化的现象(积怨释放),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辩证和自省的态度。那积怨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我的了解中就有两个典型的案例:某省市中队的一名消防员的母亲病危进入化疗阶段,消防员向领导请假,领导并未第一时间进行批复,而是先要逐级汇报,逐步问询,这样初听起来没什么问题,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但从细节上看,明明上午七点就可以在权力范围内让这名消防员先行前往医院看望母亲,后续再进行研究的问题,被硬生生的拖到了下午,在我们看来短短的几个小时,对于案例中急于看望母亲的消防员来说会产生多少心理活动呢?这些心理活动又会酿成什么样的言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另一个案例就更为明显:某省市中队的指导员同战士在日常管理中发生了矛盾,由于当时的处理不当,形成了长期的上下级关系矛盾。退伍季时,这名消防员决定离开当时的消防部队,按照我们的传统,老兵退伍时队内人员应该列队相送,但这名指导员却下令让所有人不准许送这名战士,这又会给其个人乃至整个集体造成什么样的导向和影响呢?还有一些“一言堂”“朕即天下”“拖沓推诿”“回避责任”的现象这里不作列举。综上所述,执行力弱化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我们综合性的思考和综合性的解决,需要大破大立、大开大合的坚决应对,需要广泛采纳,善于开创的能力胸襟,需要逐步试点,探索实践的定位蓝图,才能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开创出新的模式和办法,才能适应新使命和新的要求。那么针对执行力弱化这一既成问题,我们怎样去应对呢?我们推陈出新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我认为,管理是要围绕中心主业来开展的,在这个问题上管理者不能自圆其说,更不能不找联系、不求甚解,为了管理而管理。本文的第二阶段将具体围绕业务(中心主业)这个大命题,结合管理,提出几个假想。

二、业务理论提升的需要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消防队伍所提出的深厚寄予和标准方向,可以说党和人民赋予了我们这支队伍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这就更需要我们进一步瞄准核心、依靠核心,树立新起点,发展我们的中心主业。当然,“瞄准中心主业”一直是消防队伍的长期要求,但新时代赋予了其新的意义和标准,这里需要我们思考的就不光是业务本身的强化问题,还有围绕业务所展开的保障、训练、教育、管理等机制如何建立和运作的问题。“专业化”不是空谈和原地踏步能走出来的。根据“11.9”授旗动员大会上黄明书记所提要求和对框架方案的解读上来看,我们可以了解未来消防队伍所承担的应急救援任务是更广更重的,地质灾害、灾后防疫等内容相继纳入主业,这无疑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专业性、更严密的组织性。为此,我结合以往基层部队管理的经验和部队院校的成长经历,提出了“学员式管理”的假想。什么是“学员式”管理?简单来说,我们在校就读期间,每天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以部队生长干部为延伸,院校生活是我们组织纪律性和综合业务能力双重提升的重要转变点,这里面要提出两个关键词:学习和转变。我们当下基层消防队伍最迫切需要的,也是学习和转变,这种学习和转变的过程,就是“学员式管理”。当然,院校为了培养更全面的指挥管理人才,在课程的制定上包含了马哲、制图、思品、英语、公文写作、高等数学等一系列综合性科目,这些科目的设立在指挥员的培养上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自身也受益匪浅,但着眼基层队伍(我们的指挥员和消防员现在可以说同“学员”一样),我们的学习和转变能否也能同院校一样建立课业、课时制度,只不过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更瞄准实战、贴近实战,更适用于当前的能力要求和业务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建立同课时相嫁接的量化考评制度,通过参课、平时表现、实战化作业评比、综合业务季度性考核等内容设立分值考评制度,将学分、业分作为消防员去留、升降、工薪的判定标准,同时也可将立功受奖等内容加入分值体系,构建完整的综合考评管理制度。

(下见演示图表)

?

?

同时,这里要重点提出的一点是,在授课的内容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瞄准基础运用,不能定位过高、纸上谈兵,导致偏离基层、脱离实际。举一个例子,在多次灭火救援尤其是需要破拆的灭火实战中我发现,一名在抢险车工作了三年的班长骨干很少使用我们随身携带的腰斧,对腰斧的破拆能力掌握不清,面对常见的大头锁和未进行天锁地锁的一般防盗门,明明可以使用腰斧进行轻便破拆,却偏要使用大锤、撬棍、无齿锯等笨重器械,大大延长了救援时间。这种“拖延”在扑救中型火灾需要进行多点破拆时尤为明显,可见基础装备运用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另外,在开展实际授课时,能否为广大基层消防队伍提供可破拆的消耗性实践器材也是本文要提出的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好的狙击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这就是实践教学的典型例子,延伸到我们基层消防员上,好的消防员一样是用“子弹”(破拆教具)培养出来的。“基层建设在基层”,能否为基层消防站提供一定便利的“教材”采买条件或输送条件,从而为实战教学提供有力保障,是否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方向。

三、救援效能革新的需要

谈及救援效能,我们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业务基础(这个上面已经谈过了),二是救援对象,三是调度衔接。救援对象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所面对和承担的具体救援内容,这里我以本单位为考察点做了一个简要统计:本单位从2018年一月份截止至今共出警404次,其中受理火灾285次,占比百分之70.54%抢救救援、社会救助类119次,占比29.46%,但在这些比例中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就是在119起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类事故的处置中,有103起是帮助市民开门、处理马蜂窝、凿冰等琐碎性工作,站总比百分之25.49%。上文提到,随着我们将来所涉及的救援对象和内容更深更广,我们是否可以同已知的社会救援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协调,例如市政除害站、卫生执勤队、开锁公司、小区物业等地方救援、服务机构是否可以帮我们部分承担这些工作,从而为我们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施展空间和学习空间。另外,结合人员编制的扩充,我们是否可以实现专人、专车、专用、专岗也是当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例如分类设立宣传班(火场文书、内外宣传、营区消防文化),抢险班、灭火班、防疫班(紧急抢救、防疫处置)、后勤班(组训备训、库室管理、供水保障、饮食保障)等战斗专班,再根据车辆对各专班人员进行综合性整合和划分,实现“专教合战”(专业、专门教育同综合性、配合性实战的有机统一),这样既能在实际救援中实现定岗定责、专人专用、快速到位,又能根据内部人员的交换流动对队伍整体进行广泛培养,从而实现合理选才、合理用才、人尽其才。

在调度衔接这一命题上,现代化、和信息化这两个常见名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从当前的条件来看,出警调度衔接是较容易实现也迫切需要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科目。举一个例子:在传统接出警的工作中,报警人首先要拨打119报警电话,经指挥中心询问情况后决定是否受理,随后指挥中心向出警中队下达出警单,通报灾情的地点、报警人联系方式和大体情况,接警中队受理火警后,出动并于出警途中询问报警人地址和现场情况,这里面我们会发现三个问题,一个是如果报警人因为身处被困环境,或者受灾地址生僻偏远,无法提供正确的地址怎么办;第二是接警中队在接收出警单需要一段时间,部分时候人员已经凳车,但是等出警单的时间要大于人员凳车的时间,这其中的战机延误怎么处理?第三是报警人提供火场信息大部分为口述,如果报警人因为恐慌或者精神问题对灾情现场描述不当或者根本没有灾情,这种对社会资源的浪费问题怎么解决?这是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在如何实现调度衔接信息化和现代化上提出了一个假想:建立应急救援手机APP。应急救援手机APP需具备同“滴滴打车”相同的双向定位能力,一方面出警中队可以根据APP直接定位到报警人或报警人提供的定位地址,一方面报警人可以掌握消防车辆的行车路线和附近消防站的具体位置;同时,应急救援手机APP还需具备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的传输能力,可以让报警人第一时间将火场信息传送至指挥员终端,指挥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对灾情信息进行更准确的掌握,从而在途中就可以部署精准的作战任务。另外,应急救援APP还可具备一定的宣传能力,增加近似“微信圈”的“消防圈”宣传平台,在全民使用、装机必备的层层推动下,也会大大提高应急救援宣传的精度、广度和力度。在以上标准实现后,应急救援APP的使用和注册还应必须同公民信息相结合,同公民个人征信系统相结合,构建严格的使用标准,以防假警的产生。

(以上图片为拟试行APP构想界面)

四、结语

以上内容,是结合笔者近几年观察队伍、管理队伍的部分思考,整合后献丑于此,经验尚少、才疏学浅,只觉当前消防部队的建设是需要人人用力、人人出谋的关键时刻,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诸位领导、同志、友人的争鸣和探讨,如有不到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消防员报警救援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LKD2-HS型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报警处理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救援行动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
奔驰E260车安全气囊报警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