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策略研究

2019-01-15于小进郑庆龄

财经论丛 2019年1期
关键词:编码情境资源

彭 伟,于小进,郑庆龄

(常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进入“深水期”,贫富分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愈演愈烈,运用商业化手段来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创业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日益成为我国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与商业创业企业相比,社会创业企业由于需要同时兼顾社会使命与经济利益,更难通过市场机制获取资源,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资源匮乏困境[2]。

作为创业研究领域新兴发展的重要理论,创业拼凑理论认为在资源高度匮乏的创业情境下,创业者通过对手头零散和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拼凑、整合与利用,有助于创业企业成长[3]。国外学者就商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内涵、影响因素及绩效影响等问题展开了诸多探讨[4][5][6];也有研究证实资源拼凑对社会创业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8]。资源拼凑具有较高的情境依赖性,在不同的创业情境下,资源拼凑的内涵会有所差异[9]。与商业创业企业相比,社会创业企业在使命目标、资源属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不同[2]。与西方情境不同,中国本土社会创业企业成长还需要应对独特的制度环境以及文化背景[10]。因此,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可能具有独特的内涵。此外,现有文献更多是从静态视角来探讨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及其绩效影响,相对缺乏从动态视角来审视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具体演变过程[11]。实际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业企业所需要的资源不同,其资源拼凑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探讨社会创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下资源拼凑行为的演化过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独特内涵,并分析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动态演化特征,以期丰富资源拼凑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我国社会创业企业实施资源拼凑策略来应对资源匮乏的挑战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二、文献回顾

“拼凑”(Bricolage)概念最早由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提出,后来渗透到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Baker和Nelson首次将“拼凑”概念引入创业研究领域,提出“资源拼凑”的概念,并将资源拼凑定义为“组合手头资源并即刻行动来解决新的问题或开发新的机会”[4]。随后,国外学者主要沿着三条路径对资源拼凑展开研究:一是探讨资源拼凑的内涵及测量,有学者从“手头资源”“即刻行动”及“资源重构”三个构念来系统阐释资源拼凑的内涵[4],“手头资源”指已经存在但被认为是没有使用价值或者潜在价值未被发掘的资源、低成本或无成本获得的资源以及思维层面的独特技能或策略等;“即刻行动”强调创业者面临资源约束和新机会的时候,需要及时行动;“资源重构”意味着组合资源以实现新的目的。Senyard等开发了8题项量表来测量资源拼凑[6]。二是从个体、组织以及环境层面探究资源拼凑的前置因素,比如创业者的先前经验是资源拼凑的重要驱动因素[12],环境包容性与拼凑呈现U型关系[7]。三是检验资源拼凑的功效,比如Salunke等研究发现资源拼凑对企业服务创新和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13]。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资源拼凑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评介[9][11];二是探讨资源拼凑的功效和过程[14][15]。相较于国外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主题更多集中于商业企业资源拼凑问题,研究方法以理论描述为主。

随着研究渐趋深入,资源拼凑的研究情境不再局限于商业创业,少数学者基于社会创业情境对资源拼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16]。Sunduramurthy等研究发现成功的社会创业者在突破资源束缚时都会采用资源拼凑战略[17];也有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拼凑有利于社会创业企业在资源短缺情境下顺利实施营销策略从而实现成长[18]。

总体来看,资源拼凑理论已发展成为创业领域的一项重要理论,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一方面,现有研究较多探讨西方情境下商业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对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内涵认识不够充分[9],尚不发达的市场体制和特有的文化传统使得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可能呈现出独特的特征。另一方面,已有研究更多从静态视角来考察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缺乏对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展开研究[11]。鉴于此,本研究拟就“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内涵是什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呈现出怎样的动态演化特征”等问题做出解答,以期明晰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独特内涵,揭示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而为我国社会创业企业实施资源拼凑策略来突破资源匮乏困境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由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抛开先前的理论假设,秉承开放的心态根据经验性资料逐步归纳总结来构建理论[19]。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现有文献尚未明晰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内涵,对于这种内涵外延尚不明确的理论概念适用于扎根理论方法[20];二是定量研究难以清晰揭示资源拼凑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扎根理论方法适宜探讨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动态演化特征。

(二)研究样本

本研究采取理论抽样法来选取研究样本,样本筛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第二,尽可能覆盖多个社会领域,以便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第三,资料充足,以便实现资料之间的相互验证,提高研究结论的效度。基于上述条件,本研究最终选择Shokay、残友集团等8家社会创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信息

(三)资料收集

Langley等指出,在开展定性研究时可以利用公开出版物作为资料来源[21]。如杜晓君等以及苏郁锋等均采用二手资料作为样本资料来开展扎根研究[22][23]。本研究通过多个渠道收集资料以进行三角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结论的信度与效度。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资料来源

(四)资料分析策略

本研究严格遵守译码技术程序开展资料分析工作:(1)建立编码小组。首先,本文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组成译码小组,第一作者为小组成员进行扎根理论培训;然后,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对一个案例进行试编码,针对编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小组成员分别对8个个案展开正式编码工作,有不同意见时第一作者参与讨论直至达成一致意见。(2)建立Excel编码数据库。在Excel表格中为每个个案建立工作表,动态地记录个案的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的结果以及修改过程。(3)编码过程的持续比较。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工作交互进行,整个过程不断将新收集到的数据与基于已有数据形成的概念和范畴进行比较。

四、资料分析

(一)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将个案资料所收集的数据及抽象出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整合的过程[24],包括定义现象、发展概念、发掘范畴等三个步骤。本研究严格遵守开放式编码流程,最终得到134个概念,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抽象,共计得到16个范畴(A1~A16),如表3所示。

表3 开放性编码示例(部分)

续表

资料记载开放式编码定义现象概念化范畴化04:打折活动期间发货量大了,别的岗位的暂时有空闲的伙伴会帮忙整理衣服、物品,搬运东西(a17)06:演员除了基本的交通费与食宿费,没有任何报酬,他们中很多人还义务参加了搭建舞台的工作(a18)a17员工处理本职工作以外的事a18员工义务帮忙aa9借助员工的力量(a17、a18)A9借力员工(aa9)04:善淘刚开始经营时,而捐赠物品的,大多都是周贤的朋友们以及善淘内其他员工的朋友或亲人(a19)a19亲朋好友参与捐赠使企业渡过难关aa10利用亲朋好友关系(a19)A10利用亲友网络(aa10)04:周贤凭借自己之前积累的人脉关系,很快与Inter等跨国公司的CRS部门进行了尝试性合作(a20)a20利用自身的人脉关系促成合作aa11体现商业伙伴关系价值(a20)A11运用商业伙伴网络(aa11)03:温教授主动找到学校,提出从学校在北京凤凰岭的300亩实验基地里划出部分给石嫣作试验田(a21)a21导师帮忙寻找试验田aa12充分利用老师资源(a21)A12借用师生网络(aa12)01:Shokay将主要的购买人群定义为“环保市民”,即“那些20~30岁,处于中高收入阶层的年轻人,他们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具有全球化背景,关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产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非常在意”(a22)a22将主要的购买人群定义为“环保人群”aa13开拓被忽视顾客的需求(a22)A13开拓未被服务的市场(aa13)01:但在这过程中,乔琬珊发现将时尚设计融进来,做成衣服,才更有市场(a23)a23将时尚融入衣服设计中aa14充分挖掘现有顾客的需求(a23)A14挖掘现有市场(aa14)04:与国外慈善商店不同,周贤将善淘网的模式确定为通过在线销售企业及个人捐赠的闲置物品、各类公益商品等,帮助慈善组织和公益机构在线筹资(a24)a24在线筹资模式aa15突破现有规范(a24)A15突破规范(aa15)05:早期城里人对艾滋病不了解,对他们生产的产品碰都不敢碰,怕被传染。但这是一个教育过程,慢慢让大家知道艾滋病并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染,而且他们并不是做了任何坏事才感染艾滋病,是生活所迫去卖血的不幸。最终大家接受他们的产品,也不再排斥他们(a25)03:CSA是一种全新的耕作模式……社区居民为来年的收成提前买单,打破国人喜欢“眼见为实”、以“锱铢必较”为主的消费习惯(a26)a25通过教育,让大家接受艾滋病人的产品,不再排斥他们a26打破国人固有的消费习惯aa16打破现有观念认知(a25、a26)A16打破观念/认知(aa16)

注:资料记载前面的编号为表1中个案对应的编号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可以将开放性编码中被分割的数据资料在不同范畴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范畴,从而达到理论性完整[25]。本研究对开放性编码中得到的16个范畴继续进行归类,以建立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和类属关系,最终确定了6个主范畴,如表4所示。

表4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就是从主范畴中挖掘出核心范畴,通过该范畴与其他各个范畴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来验证其间的关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释架构[24]。社会创业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源存量以及资源诉求不同,可能会导致其资源拼凑行为呈现出动态演变特征[11]。参照蔡莉等[26]的研究,本研究将社会创业企业发展过程分为创建期、存活期以及成长期三个阶段,并进一步基于编码条目的数量统计,对比和归纳各个主范畴的关系,发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社会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呈现出“创建期以实物拼凑和人力拼凑为主、存活期以技能拼凑为首选、成长期以制度拼凑和市场拼凑为主”的动态演化特征,如图1所示。

阶段领域 创建期存活期成长期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网络拼凑市场拼凑制度拼凑

图1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动态演化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将六个案例(01~06)编码完成后,基本不再产生新的概念、范畴和关系;再将剩余的两个案例(07和08)进行编码分析之后,并没有出现新的概念、范畴以及关系,说明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饱和度。

五、结果讨论

(一)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内涵

通过对上述案例资料的扎根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主要集中于实物、人力、网络、技能、市场以及制度等领域,与西方情境下基于要素的资源拼凑行为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凸显出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独特内涵。

实物拼凑指赋予原本被忽视的、废旧的或者被认为是单一用途的资源以新的价值,由此创造出新的资源投入[4]。本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企业的实物拼凑可以细分为闲置资源拼凑、废弃资源拼凑以及假定单一用途物料拼凑等三种类型。实物拼凑在创造新价值的同时降低资源动员成本,并且在特殊时期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为社会创业企业的创建与存活奠定基础[27]。此外,在实物拼凑过程中,闲置资源拼凑与废弃资源拼凑是社会创业企业使用较多的策略,符合中国传统“俭”的思想。古人以“能俭、能勤、能慎,可以为豪杰”[28],社会创业企业基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哲学,充分挖掘手头废弃资源和被忽视资源的价值,成为其破解资源危局的“利剑”。

人力拼凑指将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组合进项目以增加劳动力投入[4]。本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企业的人力资源拼凑与商业创业企业存在一定的区别。由于兼具社会使命与商业利益的双重特性,社会创业企业较难获得客户、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29],其人力拼凑以闲置人力、志愿者、客户和员工拼凑为主。闲置人力主要指劳动力低下的残障人群或待业在家的妇女等低收入群体。残障人群等闲置劳动力的拼凑,既有效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又契合社会使命,因而成为社会创业企业人力拼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是社会创业的首要目的[1],这与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志愿者成为社会创业企业人力拼凑的重要来源。

技能拼凑指鼓励和利用业余或专业技能以创造有用的服务[4]。本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企业的技能拼凑行为不仅包括自身业余技能或专业技能的组合使用,还包括对他人业余或专业技能的拼凑。中国社会一直存在“尚贤”的文化氛围,无论是古语“见贤而思齐”的传颂,还是近代共产党备受推崇的“同志”称号,都表明社会大众对贤士和志同道合之人的鼓励和支持。目前我国内地多数社会创业企业仍处于“领袖型”时代[30],社会创业者通常是一个社会创业企业的灵魂人物,其先前经验和“声誉”对社会创业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往往能够帮助社会企业吸引人才资源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和认可[31],进而通过组合自学技能或专业技能来应对剧烈变化的环境。

网络拼凑主要指创业者利用先前的人际网络关系进行拼凑[6],有助于创业者即兴创建企业或在熟悉的领域内进行创业。本研究发现,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的网络拼凑以亲友网络拼凑和师生网络拼凑为主,与西方情境下基于商业的网络拼凑存在一定差别。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伦理本位社会,基于亲朋好友等情感联系的社会网络能影响社会创业者的机会发现和开发过程,这种不含有商业利益的网络在给予创业者精神支持的同时,也会提供资金、场地等物质支持[32],因此,创造性地拼凑亲友网络和师生网络可以缓解社会创业企业初期的资源匮乏问题。

市场拼凑指向传统的、被忽视的市场提供低价格、非标准的产品或服务,以创造出新客户,主要强调对潜在市场的拼凑[4]。本研究发现市场拼凑包括对未被服务市场的开拓以及对现有市场的挖掘,这对Baker和Nelson的研究做了有益补充。社会创业企业的根本目标在于解决社会问题,既要充分考虑受益对象的消费水平、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环境的承受能力,也要追求经济投入和发展的稳定性[2],这种“双重价值创造”意味着社会创业企业需要对社会使命和市场价值进行平衡。市场拼凑有助于社会创业企业在获取稳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帮助其实现社会价值。

制度拼凑是拒绝现有规制约束,勇于涉及不明确或被限制的领域,打破常规,积极尝试以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机会[4]。本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企业的制度拼凑包括对规范和认知的拼凑,前者是对行业规范的打破和创新性利用,后者则是对社会认知的突破和引导,这两种制度拼凑行为都有利于获取资源和发现机会。既给予社会创业大量的机会,又带来复杂的制度环境[10]。扎根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创业企业认知拼凑的使用频次高于对规范的拼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文化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间的剧烈碰撞形成信任缺失的大环境,社会创业因其组织形式的新颖性和价值创造的独特性备受公众质疑[29],同时面临社会大众对其商业模式与社会价值不能兼容的认知误区[33],因此社会创业企业多从认知拼凑行为着手,以回应大众对其商业手段经营的质疑。

(二)不同发展阶段下社会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策略

基于扎根分析,本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由于所拥有的资源存量以及资源诉求不同,社会创业企业采取了不同的资源拼凑策略。在创建期,社会创业企业采取“以实物拼凑和人力拼凑为主,网络拼凑次之”的资源拼凑策略,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新创企业在创建阶段的组织制度、决策流程以及思维模式等更具灵活性和非标准性,具有大量零碎和看似无用的弱粘性资源[4],尤以实物和人力为甚,成为资源拼凑行为的源头所在。第二,目前我国社会创业企业主要分布于扶贫、养老、助残、教育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这些领域具有较明显的“社会服务特征”[34],基于社会创业企业的服务对象以及创建初期组织内部职能不明的现状,“低劳动力”的残障人群和广大志愿者成为重要的人力拼凑对象。第三,中国文化情境下内隐的情感支持能够坚定创业者的创业信念[35],帮助其克服企业创建期的心理压力;同时基于亲缘、血缘的亲友网络拼凑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一定的资金、场地支持[32],有效缓解创建期的资源约束困境。

进入存活期,社会创业企业采取“技能拼凑是首选,实物拼凑和人力拼凑略有下降”的资源拼凑策略。处于存活期的社会创业企业仍然面临资源短缺的局面,但相较于创建期,有了一定的资源积累,而企业创建初期的实物拼凑多以废弃或闲置的物料为主,可能慢慢与企业发展方向脱节,因此适当减少了实物拼凑和人力拼凑活动。技能拼凑活动的增加可能来源于企业内部性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社会创业企业的双重目标性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地在社会使命和盈利目标上进行动态平衡,既不能偏向商业化,亦不可只侧重于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失去“自造血”的功能,专业人才或者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成为社会创业企业平衡的利器[36];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转型日趋深入,外部环境动荡性加剧,技能拼凑策略有助于社会创业企业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反应[15]。因此,处于存活期的社会创业企业会适当降低实物与人力拼凑的频率,更多地通过借用外界专业技能或自身业余技能来创造有用的服务以平衡企业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积极应对外界复杂的变化。

步入成长期的社会创业企业通常采取“以市场拼凑与制度拼凑为主”的资源拼凑策略。具体而言,步入成长期的社会创业企业获得的资源与前两个阶段相比有了较大提升,规模也有所扩大,技能拼凑的空间被压缩,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成长。首先,社会创业企业面临的市场是复杂而特殊的,既有低收入或被商业市场漠视的帮扶对象,又有传统的“慈善商业顾客”,通过创新性手段将这两者纳入企业的发展过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成长;其次,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正面临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激烈碰撞,传统的公益理念受到社会创业以市场方式支撑社会目标实现模式的挑战,社会创业企业成长需要“跨过认知合法性这一座山”[29]。因此,步入成长期的社会创业企业既要通过市场拼凑来拓展更广泛的目标消费群体,以获得更强的“造血能力”,又要通过制度拼凑来突破社会大众对社会创业的认知误差,推动社会创业企业社会价值的实现[37]。

六、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8家社会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与技术,对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内涵及其动态演化开展了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创业企业主要在实物、技能、人力、网络、市场和制度等6个领域开展资源拼凑行为。此外,社会创业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资源拼凑策略不同。具体而言,社会创业企业在创建期采取“以实物拼凑和人力拼凑为主、网络拼凑次之”的资源拼凑策略,在存活期采取“技能拼凑是首选,实物拼凑和人力拼凑略有下降”的资源拼凑策略,在成长期采取“以市场拼凑和制度拼凑为主”的资源拼凑策略。

(二)理论贡献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本研究拓展了资源拼凑的研究情境,深化了我们对资源拼凑内涵与动态演化过程的认识。本研究明晰了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独特内涵,既响应了“资源拼凑的研究情境还需拓展”的呼吁[9],又对Baker和Nelson[4]提出的资源拼凑理论进行了新的发展。本研究还揭示了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动态演化过程,弥补了现有文献仅从静态视角来探讨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局限性[11]。另一方面,本研究丰富了社会创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聚焦于中国情境,探讨社会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对傅颖等学者[10]提出的“对于社会企业这个‘舶来品’需要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开展社会创业的研究”展望做出回应,弥补了现有文献过多关注欧美情境下社会创业活动的不足[38]。

(三)实践启示

本研究结论对我国社会创业企业有效应对资源约束情境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第一,树立拼凑思维,应对资源匮乏的常态。在社会创业过程中,资源约束是常态,社会创业者要积极树立拼凑思维,敢于打破现有资源的固有属性和应用价值的限制,积极对手头资源进行创造性组合以快速开发利用创业机会。第二,以满意为原则,以合适为标准,积极开展资源拼凑实践。社会创业企业一般缺乏有力的经济基础吸引人才资源,也鲜有金融机构愿意提供风险资金。因此,社会创业者要善于改造闲置资源,活用废弃资源,巧用假定单一用途物料来应对物质资源匮乏的困境;善于依靠志愿者、帮扶对象等解决人力资源紧缺问题;善于利用亲友网络、师生网络进行市场宣传或产品推广等;善于运用自身技能或他人技能应对动荡的创业环境;善于瞄准潜在市场,先通过低成本、非标准化产品占据市场主动权;善于重点关注对认知的拼凑,努力打破公众对社会创业企业的传统偏见,提高企业公信力。第三,相机而行,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资源拼凑策略。在创建期,社会创业企业可以将实物拼凑和人力拼凑策略放在首位以重点解决物资和人力缺乏的困境;在存活期,可以技能拼凑为主,以应对动荡的环境变化,提高生存率;在成长期,可选择市场拼凑和制度拼凑策略,以获取更多的合法性。

(四)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本研究主要以二手资料作为分析资料,虽然整个研究过程始终秉承客观、严谨的态度,但二手资料的信度和效度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案例企业开展实地调研,获取更多的一手资料,以便提高研究结论的信度与效度。二是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就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内涵及动态演化过程展开探索性研究,未来可以采取量化方法对本文结论进行大样本验证,将中国情境下的社会创业研究推向深入。

猜你喜欢

编码情境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Genome and healthcare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