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公共艺术课程的创新研究
2019-01-15李瑶钿
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形势、新特点对人才培养具有全新的需求。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表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服务,将教育作为立德之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者。”明确表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职教育中,培养技能型和技术性的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提出:“公共艺术课程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限定性选修课,在提升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艺术课的概述
在中国教育课程系统中,公共艺术课程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是一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限选修课,它是高校开展美育的重要渠道,在提高审美素质、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经过欣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与艺术活动,来塑造自身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人文素质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学习和认识更多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对多元文化进行了解和遵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其创新和实践技能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并且,不断提升感知和表达美,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推动德智体美能够统一协调发展。在艺术公共课程中,主要包含了对音乐、美术、影视、戏剧、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的鉴赏。
“课程思政”极其意义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把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渗透到课程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中,针对“知识传授和价值进行有效结合”的课程目的,构建完整的课程教育模式。在2016年12月的时候,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以德育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教育人民,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现如今,中国对“课程思政”下有关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还不充分,不能适应目前高校教育的建设需求。通过十几年的实践能够说明,公共艺术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且还能构造科学的校园氛围。因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需求,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革新有必要最大程度展现高校艺术资源的综合优势,探讨在“课程思政”思想下,公共艺术课程和各学科、思政理论课同方向,形成协同效应。建立新模式的艺术教学专业的艺术能力和适应“课程思政”,使得“公共艺术课程思想政治”不但能够变成学生的思想的指导者,同时还能变成高校内涵质量一个新的增长点。
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思政”
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应该以“课程思想政治”理念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准,进行改革。
建立“课程思想政治”的顶层设计
从系统设计到优化培训计划、制定执行的细则,把“课程思想政治”的教学改革目标精细划分为可分解和使用的指导计划,并转换成可实施、易操作、评价的实践环节。
建立一个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基于艺术欣赏和实践,重视建设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强化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站在实际的角度出发,利用多个渠道和方式发展隐藏的艺术课程资源,并且最大程度展现能力和艺术课程的效果。
建立相互融合的课程教学系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艺术的人文价值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专业角色来建设自己,同时,做到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将教学研究和改革进行有效融合,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具有较高文化意识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的内涵发展,进行以提高素质为基础的人才培养。
将审美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导向,将培养学生价值选择作为主要目标,开展教育的革新。
开拓公共艺术课程的思政内涵
在研究新形势中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公共艺术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建设和批准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公共艺术课程。
将公共艺术课程研究纳入渗透的框架中,将公共与艺术课程充当研究目标,并且将公共艺术课程的研讨加入“思想政治”的原则中,有效掌握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找出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推动的方法和模式。
最大程度展示示范的效果,展现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望”。
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开展改革的执行者,是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完善教师团队,对其教学思维进行改变,才能建立完整的教育平台,才可以保障《课程思想政治》的良好落实,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改变认识。教师应该清晰了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不断了解教育改革的重要含义。
教学融合。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程思政”和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守理想和信仰的精神指导,坚持艺术教育的根本规律和精神本质,使得艺术的人文价值能够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并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有意识地构建自己,按照自己的职业角色,充分发展。
形成多方位的评价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
在课程教育中,课程评价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教学具有极为关键的指导、激励和质量控制作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已经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任何帮助。“课程思政”下的公共艺术课程应该创建一套具有完整性和科学性的评价制度,在大成都展现评价的重要激励和判断功能。
建立动态评价概念。在评价系统中应该对学生的专业和个性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将学生艺术技能、理论知识、欣赏水平以及活动参与等各种要素进行有效结合,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创新实践能力等进行整合,建立公共艺术课程开放的复合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类型制定评估标准。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主要包括艺术技能、欣赏、理论这三门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应该按照这三门不同的课程进行划分,以次来展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
由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从审美情感到道德情感再到理想信念,这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制度。在此其中,逻辑连接符合当前学生“全人教育”的培养,更因为公共艺术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具有同样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新时代下,都包含在精神的范畴中,具有通信的需求,为学校创建“大思政”教育系统供应的创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