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2019-01-15齐建民

时代人物 2019年30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思政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了,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而校园作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与我国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为成就更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校内思政教育工作的加强和落实。

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

每个社会对于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行为都有一定要求,这种要求并不是某些特定阶层强加给人们的,而是大众所认同并接受的一种思想行为规范。而思政教育就是将这些明文或约定俗成的规范形成体系,对人们进行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许多人会产生误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学校的一门课程,这样的想法的偏颇的,思政教育不只是指单独或哪几门课程,也不是只规定由哪几位老师来教授或负责,而是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于思政教育的内容,其实各界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主要内容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今天就思政教育中的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法治观教育进行一定探讨。

政治观教育。王玄武教授在《政治观教育通论》中指出,“政治观就是处在社会政治关系中的政治行为主体,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的根 本观点”由此可以看出,政治观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问题、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以及政治行为等。每个人不一定从事政治,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于政治的看法,这就叫做政治观。很多国外媒体抨击中国,说在中国没有政治自由,人们在公共平台和领域政治观念表达受到限制。这就引发我们的思考,到底怎样叫政治自由,我们又改如何发表自己的政治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但不代表我们可以随意不管后果地发表言论,如果有人假借政治自由的名号,却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之事,这不叫政治自由,而是“权利流氓”。政治观教育是要鼓励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从多方面思考政治事件等等,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如热爱祖国,维护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道德观教育。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每件事物,每个动物以及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德性。理性是德性的基础,中德是德性的精髓,幸福是德性生活的目的,友爱是德性生活的必要。而中国古代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道德观是人们对以道德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观念和看法,是对道德准则、道德选择、价值取向、道德信念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对一系列道德问题的抽象和概括。自律是道德观的核心,它强调人对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是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道德观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道德品行的教育活动,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人无德不立,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道德的好坏,就是一个人素质与修养好坏的标志。一个人的道德,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谦虚、清廉、俭朴、诚实、自尊、勇敢等,这些品质都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是相伴人一生的财富。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仅要有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更重要的是有高尚的品德,如果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他的学问再深,本领再大,也则是“万事皆休”,做不成大事。

法治观教育。“法治观”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与看法,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观作出了新的概括:从立法上看,“法律必须不断发展”;从严格执法看,“对法治有信仰、有坚守”;从司法公正看,“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生命线”;从全民守法角度看,“法律面前没有例外”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因此学校内思政的法治观教育不只应该有法律法规的教育,还应该包括法治精神教育、法治文化教育、法治思维教育等。法律至高无上,具有着权威性,法治观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但法律的权威性又来源于人们的拥护和信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是我们要将遵纪守法和“法条主义”进行区分,后者认为凡事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但是我们要明白成文的法律不可能涵盖生活中的所有方面,法律上对人行为处事制定一些边界,而不是一种束缚,切勿成为法条的奴隶。所以法治观教育更加强调的是对于法条背后的法律精神、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等的学习,只有学好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律并且运用法律。

加强学校思政教育的举措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有了优秀的教师才能有优质的教育,所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也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想要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这里的投入不仅仅指初期经费的投入还有对于后续一系列招揽、培养以及管理的投入,要提高教师待遇,留住资质高的教师,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并且制定专项的培养计划等等。其次也要不断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如果没有接受好的思政教育和思想洗礼,也无法教好学生。所以要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学习和研究,进行专项的培训并且设置考核,教师自身也要不断要求自己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协同多方合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前文其实也已经提到,思政教育不只是指单独或哪几门课程,也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是多方共同应承担的任务。所以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单课程的课堂教育,而是多部门多学科的渗透教育,这样才能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高校中养成辅导员虽然不是思政教师,但他们经常与学生交流,负责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所以我们也要提高养成辅导员的思政水平和能力,让思政教育渗透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而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应该承担一定的思政教育工作,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在不同课堂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生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也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内容。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学校思政教学还是以理论为主,很多老师“照本宣读”,课堂显得枯燥和乏味。这里所说从来没有否认理论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好的理论对于现实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但如果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理论教学也会失去现实的意义,所以我们才要增强学校思政课的实践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实践教育不是仅仅带学生参观几次红色文化景观,做几次义务劳动这么简单,我们要深刻把握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不能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根据理论教学开展相应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思政教育理论内容的真谛,对学生今后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正向的引导。而对于最后的考核也可以增加实践部分,不以卷面成绩为唯一标准,适当增加实践分数。一方面我们要教会学生用思想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