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沟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探析

2019-01-15杨汝昆

中国水利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流域水库水质

杨汝昆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色河铺镇农业综合服务站,726400,山阳)

近年,陕西省山阳县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在全省名列前茅,原有承担供水任务的水库供水能力已显不足,2015年启动了第二水源地磨沟水库工程建设。磨沟水库上游最远处为磨沟河源头的祁坪村。祁坪村位置偏远,经济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差。该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存在水质污染因素,影响磨沟水库水质安全。为保护水源,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带动村经济发展,实施祁坪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势在必行。

一、磨沟水库上游流域不利因素分析

1.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祁坪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8.40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8.96%,林草覆盖率64.22%,属陕西省丹江周边低山丘陵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3 100 t/(km2·a),强度及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3.86%。流域内有支毛沟21条,总长度38.5 km,沟壑密度1.23 km/km2;地面坡度陡缓差距大,坡度大于25°的面积为12.57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0.18%。

2.特色产业不足,贫困时有发生

全村土地总面积46 824亩(1亩=1/15 hm2,下同),其中耕地 2 437 亩、经果林地558亩、生态用地43 362亩,以及住宅、道路用地等。耕地中,坡耕地占86%,旱平地占9%,梯地占5%,农作物生产基本上是 “靠天吃饭”。全村共537户1 984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 254元,其中贫困户233户848人,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2 684元。

3.水源涵养能力不足,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匮乏

实施清洁流域治理前,该村通过“丹江周边低山丘陵重点治理”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1 km2,其中兴修基本农田1 720.65亩,营造水保林5 481.15亩,经果林建设372亩。尽管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国家投资少,地方财力有限,群众经济实力不足,小型水保工程严重欠缺,水资源利用程度低。坡面措施缺乏统一规划治理,没有形成综合防护体系,不能有效拦截和利用坡面径流,缺乏蓄水设施,防汛和抗旱能力得不到保障。

4.水质安全存在污染源

农业生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缺乏农技指导,往往过量使用,加之该村降水丰富,未改造坡耕地较多,生态防护林分布不合理,不能形成体系有效拦截、吸收,造成部分农药、化肥随地表径流或降水进水水体;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有的建筑和生活垃圾直接堆弃在河道,严重影响行洪和水质安全。

二、磨沟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目标

1.建设思路

磨沟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重点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统筹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结合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特色农林产业发展,打造“水质清洁、生态优美、生产发展”型新农村,并注重水源污染防治和水源涵养,实施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

2.防治区划分

传统水源保护型小流域治理在实施过程中以水质保护、水污染治理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祁坪村清洁流域治理从实际出发,同时考虑脱贫攻坚任务增加了生态农业区,并将生态治理区改为综合治理区,依照 “坡顶—坡脚—村舍—农田—河谷”的立体层次,依次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等4个防治区建设。

①生态修复区。在较偏远、人为活动较少的远山、中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实施以建立水源涵养区为目标的封山育林,严禁人为开垦、伐木打枝、割灌、放牧等生产活动,依靠自然力量,注重生态自我修复。

②综合治理区。在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浅山、坡脚,采取水土保持工程和林草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在村民集中居住区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

③生态农业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优先使用有机肥,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方法,减少农业耕作土壤与水质污染,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建设。

④生态保护区。在河道两侧及塘堰、渠道周围,保育具备水质净化功能的植被,建立植物缓冲带,清除河道垃圾,加强保护河岸湿地、林带等水域生态系统,以达到降低土壤侵蚀、提高河库水质的目的。

3.防治目标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1 km2,使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基本得到治理和控制。到治理期末林草面积达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林草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实现85%以上。水质得到保障,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低于 350 kg/hm2;农药使用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垃圾集中堆放,定期收集和处置,利用率在8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0%;流域出口水质标准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以上。农林特色产业和水系配套工程建设形成规模,人均经果林达到0.6亩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提高30%。治理期末,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加600元以上,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改善。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①工程措施。在坡脚处修建梯田工程,祁坪村共规划坡改梯222.6亩,采取石坎砌筑方式;在磨沟主要支沟修建浆砌石谷坊,项目区共设计石谷坊13座;项目区梯田上部布设2座水窖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新修排洪渠,布设时应与生产道路渠道结合考虑,其上端与坡面截水沟相连。

②林草措施。选择侧柏作为水土保持林营造树种。坡耕地生态林整地方式选用小鱼鳞坑,品字形布设。荒山荒坡生态林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品字形布设。

2.生态修复工程

原有幼疏林23267亩,需补植21240亩,并对幼疏林进行封禁管理。补植树种选择侧柏,需栽植16.99万株,采用穴状整地。建立水源保护和封育保护队伍,并制定村规民约。专职管护员负责以标语、专栏、碑牌、公告等形式向村民宣传生态保护。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严格落实河长制,禁止乱采滥挖砂石资源,禁止河道乱倒垃圾,禁止占用河道红线修建建筑物,禁止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向河道。加强例行巡视制度建设,启动问责制度,注重村民环保教育,并对河道进行清障、清污,拆除占用河道的非法建筑和设施。在水土流失严重和损毁严重的河段修建河堤,在河岸植被稀疏区域栽种植物作为缓冲带。在不影响防洪的前提下,封河育草,涵养水源。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在居民集中点的主干道路沿线布设环境保护标志垃圾箱50个,布设后交由村镇集中管理,并建立“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制度。对农户集聚区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并处理,达标后排放;农户分散居住区的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污水收集管道再导入沉淀池,蓄积40~80天待生物降解后就地用作肥料。禁止修建畜禽养殖园;对散养圈舍和厕所进行改造,修建沼气池,禁止将粪便直接排放到河流、池塘。

5.生态农业建设

在部分新修梯田上发展以红枣、花椒、盐肤木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农林作物生物化防治手段,减少农药使用。将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处理后的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返田,减少化肥使用。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在缓坡地全面实行退耕还林还果,发展林下养鸡,种植柴胡、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四、建议及对策

1.政府加强领导,整合多部门形成合力

磨沟水库上游除了位于水源涵养地源头的祁坪村,沿河还分布着3个村庄,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广、水质保护范围大。建议成立机构,由分管县长整合水务、农业、林业、环保、扶贫、财政、城建、科技等部门力量,将水源地清洁小流域建设按部门职责分解任务,整合涉农资金,统一规划,形成合力。

2.加大清洁流域宣传,完善管护制度

将磨沟水库水源地保护作为所在镇、村干部工作二级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乡镇和村要加大日常管理维护和监督,并形成制度。在县广播电视台和学校、村委会宣传栏开办专题栏目,宣传清洁流域建设,将清洁流域管理和维护工作中的典型与最美乡村人、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等评选工作结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氛围。

3.整合产业发展、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为更好地建设清洁流域、保护水质,助推脱贫攻坚,磨沟水库上游清洁流域建设应坚持“四个结合”。一是与特色有机绿色产业相结合,创建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二是与美丽乡村旅游相结合,以流域田园景观化为中心,开展农家乐,打造县域暑期休闲度假游;三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合作社入股和生态护林员、河道管理员等公益岗位解决流域内贫困户脱贫问题;四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充分利用距离县城较近的优势,将 “三农”问题融入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行谋划。

猜你喜欢

流域水库水质
漳河有一水库群
压油沟小流域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出山店水库
沙颍河流域管理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