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应用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作用

2019-01-15庞贺海城市中医院心内科辽宁海城114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肥厚型心尖心肌病

庞贺 海城市中医院心内科 (辽宁 海城 114200)

内容提要: 目的:评价并分析心脏超声、MRI以及心电图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心脏超声、MRI以及心电图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最后对这三种方法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左心房增大患者13例,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患者10例,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22例,未见明显异常患者27例;MRI检查结果:混合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8例,混合型P-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14例,单纯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15例,单纯型心肌肥厚患者26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63例患者均存在异常。结论:心脏超声、MRI以及心电图均能较好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且MRI可以更加精确地将各个心肌壁的肥厚程度展现出来,有助于分析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肌病分型,所以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更具优势。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较长起病隐匿的特点,患者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因此,尽早确诊对保证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早期临床在诊断此病症时主要依据心电图变化,但是漏诊和误诊情况非常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心脏超声和MRI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检查方法,且多项研究结果提示,MRI在显示心脏结构、形态方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本文旨在分析心脏超声、MRI以及心电图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26~71岁,平均(51.03±2.33)岁;心率53~89次/min,平均(75.23±2.04)次/min。临床表现:心悸18例,胸痛19例,胸闷憋气22例,其他12例。

纳入标准:经过二维超声检查心尖部心肌最大厚度在11~15mm,同时左心室后壁心肌厚度与心肌最大厚度比值增高[3];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有先天性心脏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肥厚;合并尿毒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心脏超声

将探头频率设置在2.0~3.5MHz,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平静呼吸,常规超声心动图对心尖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径进行多切面测定。

1.2.2 MRI检查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稳态快速采集成像序列进行扫描,嘱咐患者呼气末屏气进行扫描,在三平面轴位图像上将二尖瓣中点到左心室心尖位置进行连线,对左心室短轴位和左心室两腔心、左心室两腔心上的四腔心进行定位,在垂直于室间隔的四腔心和两腔心对右心室、左心室短轴位电影图像进行定位,然后对整个右心室和左心室腔进行扫描线;扫描参数设置为:层数10~12,层间距0,层厚8mm,激励次数1,矩阵224×224,视野为35cm×31.5cm,翻转角400°,TE1.1ms,TR3.1ms。

1.2.3 心电图检查

患者保持平卧静息状态,使用心电图机对各个导联波形进行观察,测定振幅、T波形态、各导联ST水平以及平均心电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和研究。

2.结果

2.1 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常表现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顺应性降低,舒张末期压力增高,且有左心房增大现象,左心室整体收缩压功能和末期内径多在正常范围内,心尖部心腔狭小甚至有闭塞现象,心尖部心肌收缩较僵硬,表现为不对称或对称性肥厚,且回声不均匀,27例(42.85%)未见显著异常,22例(34.92%)患者提示为心尖部心肌肥厚,13例(20.63%)左心房增大,10例(15.87%)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

2.2 MRI检查结果

63例患者均提示左心室心尖部心肌肥厚,混合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8例(12.96%),混合型P-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14例(22.22),单纯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15例(23.80%),单纯型心肌肥厚患者26例(41.26%);T-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以典型“黑桃心”征象为主要表现,其心尖部室壁弥漫性肥厚;P-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多为节段性肥厚。

2.3 心电图检查结果

63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7例(11.11%)不同程度心律失常,39例(61.90%)ST段水平压低,48例(76.19%)左胸导联前后肢对称,且为深倒置巨大T波,43例(68.25%)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

3.讨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会累及靠近心尖部室间隔、心尖部以及左心室壁心肌,患者在发病早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此病症易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混淆,还会随着病情进展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尽早确诊予以治疗。

本文结合以往文献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过心脏超声、MRI以及心电图检查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心电图因为实惠、经济、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依据患者是否有缺血性心肌病ST-T动态变化判断患者是否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5]。本次研究中患者主要表现为ST段水平压低、左胸导联前后肢对称且深倒置巨大T波、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等等;心脏超声具有费用低、无创等优势,在心肌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在本次研究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影响学主要表现为心尖部心腔狭窄甚至有闭塞现象、肥厚心肌收缩较僵硬、回声不均匀,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或对称性肥厚等等[5];MRI检查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混合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混合型P-心尖部心肌肥厚、单纯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单纯型心肌肥厚,较好显示了心肌病形态学,具有可重复性高、多参数和多方位成像、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同时还能精确显示各个心肌壁的肥厚程度,不需要使用含碘对比剂就能将图像直观、清晰地将显示出来,有助于分析心脏功能和心肌病分型,所以与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6-8]。

总之,心脏超声、MRI以及心电图均能较好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且MRI可以更加精确地将各个心肌壁的肥厚程度展现出来,所以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肥厚型心尖心肌病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欢乐过大年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