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视阈下地方戏舞台美术设计的视觉化思考
2019-01-15刘永亮
刘永亮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230011)
数字技术、媒介技术的发展开启了舞台设计注重视觉化表现的新时代。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视觉图像生产、传播和消费急剧膨胀的大众文化时代。媒介化和视觉化的发展,使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更高质量、更具诱惑力的图像。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传统戏剧得到了复活的机会,同时也为现代戏剧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使部分濒临灭亡的戏剧得到了数字化保存,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戏剧的传播和营销方式。当下的戏剧舞台设计借助声、光、电等媒介设备增强了视觉表现力,舞台设计的形成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一台现代戏剧舞台的预算经费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然而,很多地方戏剧一味追求视觉性的表达,把戏剧变成了舞美秀、灯光秀、服装演出、歌舞表演,致使一些地方戏创作中出现了作品没有质感,没有生命,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现象,只留下了可供观赏的快餐戏剧。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地方戏艺术视觉化的要求,以及人们观看戏剧的方式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引起了对地方戏视觉化的思考。
一、传统地方戏舞台美术设计的美学特性
1. 传统地方戏舞台美术设计的概况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着变化,从原始社会的宛丘到后来的看棚、瓦舍、勾栏、庙台,形成了中国早期戏曲舞台的雏形,直至民国时期形成了镜框式舞台的剧场样式,像昆剧、京剧就具有综合性,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在地方戏的舞台美术发展中,其风格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舞台美术不仅包括舞台空间的布局,还包括人物道具和服饰的处理。就舞台美术的效果来看,北方戏剧给人以庄严、厚重之感,而南方设计给人以优雅、轻盈之感。如黄梅戏中的《打猪草》《夫妻观灯》等小戏在衣着服饰的处理上简单朴素,更接近大众生活。在越剧《十八里相送》《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经典剧目的表演中,人物服饰以植物花卉纹样为主,妆容简单,人物角色常常男扮女装,给人以轻柔、淡雅的感觉。
2. 传统地方戏舞台美术设计视觉化的特征
在传统地方戏发展中,符号化、程式化是其显著的特征,“唱念做打”的程式表达在演员表演过程中形成。其中,“做”和“打”更突出演员的视觉性表达,“做功”主要是指表演的技巧和动作,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形成了手、眼、身、步各有的多种程式,在动作的表现上如水袖、髯口、翎子、甩发、骑马、坐轿等都有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并且形成了固定的视觉符号。“打”主要是指演员的武打动作,包括把子功和毯子功,其中的小翻、旋子、耍刀花、耍枪花等技巧,把传统的武术变成舞蹈表演的动作,并且更程式化了。戏曲表演中的程式来源于生活,是根据生活进行提炼概括而形成的。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在大众观赏中逐渐形成共识,形成符号化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地方戏的表演中观众只要看到程式化的关门、推窗、坐船、上马、上楼等动作,就能理解其中的符号意义。不同的动作、道具有不同的符号指代意义,不仅增强了舞台美术的视觉化表现,还丰富了戏剧艺术语言。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的戏曲表现中运用了程式化、符号化的表演动作来完成对戏剧内容的抽象意义表达,观众正是在这种抽象的符号和程式之中感受戏曲表演的美学意蕴。
二、数字媒介时代地方戏舞台美术设计的特征
1. 地方戏中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时空关系塑造
在现代戏剧舞台的视觉化发展中,其首要任务在于舞台时空关系的塑造。在传统戏曲表演中主要依靠砌末、“一桌二椅”的程式化组合,进而形成多种场景的符号性展现。在现代地方戏舞台空间的设计中,舞台美术设计中加入现代的声光电设备,包括电子显示屏、话筒、旋转舞台、电子幕布、舞台灯光,这些新媒介的运用增强了表演效果,拓展了舞台空间的尺度。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幕布背景、LED大屏幕以及灯光的设计,使整个舞台的塑造得到了空间延伸。“空间不是物体得以排列的(实在或逻辑)环境,而是物体的位置得以成为可能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把空间想象为充满所有物体的一个苍穹,或把空间抽象地设想为物体共有的一种特性,而是应该把空间构想为连接物体的普遍能力。”[1]空间的表达在于扩展演员在戏剧中的动作表演空间,为演员提供足够的舞台调度空间,进而塑造人物角色。在现代地方戏的表演中,舞台为演员提供了动作空间,整个舞台空间随着演员的动作空间而产生意义,演员可以结合舞台布景及道具的设计完成相应的动作。在武打戏的演出中不仅需要足够的舞台展示空间,有时还要有桌椅、吊绳等相配合的道具。舞台中的背景和道具有其符号的指代意义,丰富了戏剧艺术的表征系统。舞台美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表现在人物的塑造和空间的处理上,还表现在舞台时空关系的塑造上。
2. 地方戏中舞台美术设计中的互文性解读
在戏剧舞台表演中人物的服饰道具、表情动作、空间布局、灯光色彩的处理都是现代人视觉化的内在要求。戏曲舞台设计通过舞台灯光、舞台空间关系的处理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得到了更有力的塑造,同时现代舞台设计中的媒介元素也给观众提供了戏剧所要表达的信息。现代舞台设计中的大屏幕背景、道具、光线及场景的渲染处理,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而且有利于观众在戏剧观赏中形成对剧情的互文性解读。互文性主要是指在文本的断裂中可以看到戏剧的前后文的关系,观众不需要紧跟故事情节,通过舞台设计中的视觉元素来把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会灯光的色调来感受整个戏剧的气氛,也可以通过服装的装饰,空间的布局等来感受戏曲所传达的信息,进而寻找戏曲前后的关联性。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信息丰富性的表达,观众可以通过色彩、构成形式、景观性的表达来满足自身的视觉需求和审美体验。
3. 地方戏舞台设计中的奇观性表达
舞台表达的奇观性是现代舞台设计常用的方法。奇观性更注重视听效果,这样使戏剧能更长久地占据和影响观众的心灵。其一,很多地方戏的表演通过大场面、大制作展现宏大的场景。运用灯光、道具等方式形成宏大的视觉景观。“景观不是附加于现实世界的无关紧要的装饰或补充,它是现实社会非现实的核心。在其全部特有的形式——新闻、宣传、广告、娱乐表演中,景观成为主导性的生活模式。”[2]上海沪剧院2015年创作的沪剧《邓世昌》在戏剧开头就制造了海底沉船的奇观景象,海底的沉船通过一层一层的道具和光线处理,透出光亮的效果既显示出海底图景,又隐约看到海面上的景象,让人看到战争后的肃穆与悲伤。在沉船的背景前面展现海军战士壮怀激烈的生死搏斗,给人热血沸腾的感受。这种场景的处理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其二,在奇观性的表达中,很多戏剧运用音乐、舞蹈、视觉装置的方式来增强舞台视觉的奇观性表达。在2018年汉剧《衣冠优孟》的舞台设计中通过空间层次的表达诠释了皇权的威严,而主角优孟却是一个庶人,使空间和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带来反思。其中一段表现楚国钟鼓的场面,体现了国家和皇权的威严,塑造了楚国强盛的治世风貌,同时也传达出中国深邃古老的文化。其三,在奇观性表达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现实主义的表达,如角色幻化、时光倒流等艺术手段。在庐剧《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中,把刘兰芝幻化成两个人物进行演出,增强了视觉表达效果,在视觉表现上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人物内心变化,形成了一种交叉蒙太奇的视觉效果。
三、地方戏舞台美术设计的视觉化思考
1. 充分利用现代媒介技术,抓住媒介语言特点
现代地方戏通过舞台美术设计进行视觉化的表达,这有利于塑造人物角色,带动观众的审美情感,从而突出戏剧的主题。舞台是由物质媒介所构成的,并通过物质媒介传递信息。不同的物质媒介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戏剧舞台中的布景、声光电的运用、人物形象的服装、道具都是媒介信息的制造者。这些媒介以视听官感的方式给观众传递着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以此打动观众对戏剧的认知,进而通过经济时代的消费,推动戏剧艺术的发展。戏剧变成视觉化、图像化的表述,“图像生产为不断发展的消费创作出新的对象、方式和需求。于是,图像本身就不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元素,而是极为重要、极具潜力的生产要素之一。”[3]黄梅戏《仲夏夜之梦》(移植剧目)在视觉上形成了很多创新之处,整个戏剧诙谐、轻松,运用全新的视听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如明月与驴子的调情表演,其中“斗驴舞”增强了戏剧的诙谐性,更能贴近戏剧主题的表达。尤其时光倒流的片段运用特殊的音效、舞台效果处理,借用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了戏剧艺术语言。在最后一幕中,众精灵与仙子一同起舞,在画面的视觉构成中运用了布条道具和光线斑点的综合处理,通过光线、烟雾、声音的处理,渲染了整个舞台的视听效果。
在地方戏舞台美术的设计中,应根据具体媒介的视觉语言设计来满足人们的感官体验和审美体验。不同的视觉元素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同时人们对于某一视觉形象的认识又有着相似的审美感受。“环境是作为剧中人所怀有的观念进入戏剧的。”[4]在舞台设计中应充分运用视觉元素的属性调动观众的审美感受。不同的造型、色彩、肌理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面关系、空间构造、力度、速度同样也给人不同的感受。传统剧目《窦娥冤》中窦娥身着白色服装,表达了苦难与悲伤。不同角色的脸谱、服装、动作的造型都有奸忠和好坏之分。这些形象的塑造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外显表情、内心体验、生理神经机制和适应功能。媒介视觉语言的表达直接引起观众的不同感受,如兴奋、惊奇、愤怒、厌恶、悲伤、恐惧、害羞、轻视、自卑等情绪反应。“视觉元素、视觉形式以及视觉形态都反映着人类生理、心理上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最后作用于对物的改造上并阐释出人类对美的不同追求。”[5]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中这些情绪、情感交织混合在一起而形成复合情感。情感表达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情绪的表达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有些戏剧的场景设计了情境的还原,有的观众甚至形成情绪化的审美把再现当成了现实。所以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应该抓住媒介的语言特点,并充分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设计出时尚新颖的舞台设计风格,以此满足观众的需求。但也要注意,现代地方戏创作中不是仅仅通过媒介技术就能把现实复原到舞台之上的。
2. 不要偏离戏剧本体, 打造戏剧地方特色
首先,在地方戏视觉化的过程中,加强地方戏艺术性的表达。现在有很多地方戏的演出把大量资金浪费在舞美、道具、服装等硬件购置上,以此来吸引观众,导致一些现代戏的创作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戏曲故事缺乏逻辑性和情理性。在很多现实题材的戏剧创作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剧情生搬硬套。有的剧情对人民生活不求甚解,缺乏考察和生活体验,反映主题生硬。像《徽州女人》讲述了两个男人谦让一个女人;《金光悌审和珅》戏剧中并没有审,也没有反腐事件,却讲述了一个杀人事件;《御史夫人》没有讲左光斗,从夫人身上并不能折射出左光斗的高大。第二,要加强地方戏唱腔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现代戏剧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戏剧缺乏唱词。即运用大段落的对话,大段落的舞蹈片段展示,而不能像传统戏剧那样运用唱腔唱词来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还有一些戏剧的表演借用大段的舞剧、歌剧、话剧的表演形式和创作手法,以此增强地方戏的视觉性。如一些现实主义题材《小镇》《远去的差距》等地方戏剧目借鉴了话剧、舞剧、歌剧的演出形式,中国传统戏曲的形式就减弱了。
其次,在地方戏视觉化的过程中如何推动戏曲程式化和符号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很多新的媒体并不能完整表达戏剧程式化的语言。“形象与其代表的外在物体的外形存在着一种视觉结构上的相似性。当然,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性程度,还要受制于媒介。”[6]如何运用新媒介的视觉语言表达戏剧的程式和符号从而达到视觉化的目的,这也是现代戏剧发展的难题。像有些表达现实题材的地方戏,把普通人物和生活场景不加提炼就放在戏剧演出之中,形成现实人物场景的复原。就演出效果来看人物繁多,场面宏大,整个戏剧人物塑造缺乏典型性,场景没有意境的表达,传统戏剧中的程式化、符号化、仪式化的元素也没有了。例如谢柏樑编剧的《槐花谣》运用了“革命鸳鸯红肚兜”符号性的表达,这种红色既代表了革命与爱情,也代表了正义和希望。艺术应该是再现现实生活,而又区别于现实生活,以此来完成戏剧艺术的典型性和意境美的表达。
再次,应从地方戏中挖掘视觉表现元素,打造地方特色。在地方戏的舞台效果处理中要尽可能抓住地方特色,打造地方戏剧精品。不要让现代媒介技术掩盖、替代了传统地方戏的艺术特色。每一种戏剧都有其地方特色,包括唱腔、表演和舞台设计,这也是戏剧种类区分的依据。像豫剧用枣木梆子打拍作为音乐伴奏,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特点,形成豫剧的艺术特色;皖南花鼓以“打五件”(鼓、大锣、小锣、钹、竹板)为主要乐器,在说唱表现上采用“四平调”“蛮蛮腔” “北扭子”“淘腔”等声腔,集合皖南地方特色形成了戏剧唱腔曲调中的“主腔”和“花腔”;在内蒙古二人台的很多传统剧目中,借用民歌小调表达了浓郁的生活情趣,给人以优美、活泼、清新、明朗的感觉等。
在地方特色塑造上,安徽南陵目连戏在很多剧目的视觉表现中突出了地方特色。南陵目连戏在“做功”和“打功”上突出了傩戏、傩舞的特色,并结合传统的武术杂技表演形式。在戏剧角色设计中,人物的脸谱神奇夸张,其中出现了僧佛、鬼神、牛头马面等角色,还出现了“竹马”“假人”“独角莲花台”等道具。在《出师》《出神》《披红》《接钟老仙》等剧目的表演中可以看出具有驱傩表演的内容,不仅具有仪式感还具有视觉性。在剧目《起马》中没有任何唱词,演员饰演五猖五鬼神,骑竹马,在戏场跳舞。《起马》是南陵目连戏的开场戏,在视觉表现上突出了傩舞驱鬼逐疫的成分。在开场中不是在戏台上演出,而是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在表演中趟马、跳猖、转灯、青龙摆尾等动作戏也增强了整个戏剧的视觉效果。在剧目《赶散》中,落水鬼和吊丧鬼争替陈金莲之死,此时闻太师手执钢鞭驱鬼,舞台灯光齐灭,两鬼漫天乱扑,鬼哭狼嚎,跳下舞台向坛上奔去。此时文场锣鼓跟随,人声喧哗,炮火连天。由此可见南陵目连戏注重视觉化的表达,形成一种视觉化的体验过程,保存了地方戏的艺术特色。
四、结语
戏剧舞台重要表现的是塑造人物形象,起到渲染主题表达氛围的作用。舞台中的道具、装饰、灯光效果都是为了更加深入地渲染戏剧氛围,体现动作环境,形成戏剧表现中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而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戏剧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舞台表演中的重要部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不仅需要人物角色的表演功力,还要有来自于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及周围空间环境的烘托。舞台氛围的渲染能够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再现艺术的魅力,从而到达让艺术形象感染观众的效果。视觉形象一旦和观众的情感、情绪、联想融会在一起,形成特别的舞台气氛。在舞台上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一旦和舞台气氛相感应,气氛就会成为演员与观众共同享有的精神因素和艺术信息的载体。舞台美术的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揭示戏剧的主题思想,即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中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创造和组织动作空间、表现环境、制造情调气氛等多种手段来揭示戏剧的主题思想。同时,地方戏更多的是要表达地方特色,挖掘地方文化,在视觉化表现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舞台的视觉化而丢失戏剧的本体,从而丧失地方戏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