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十九大之后大部制改革新的发展方向
2019-01-15陈阳
陈 阳
(中国农业大学,山东 烟台 264670)
所谓大部制改革,就是着眼于政府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通过对政府机构的裁撤、合并、调整实现政府机构的有效协调,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彻底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这7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均有大部制改革的涉及。
1982年至2003年间这五次机构改革中,重点是精简机构,通过不断地裁撤、合并部门实现职能优化,最大限度地避免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的现象。
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大部制改革这一理论,通过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精简政府机构和职能,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府权力运行。
2008年和2013年的两次改革,重点是国务院机构的缩减,2008年的改革中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到27个,而201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进一步减少到了25个。除此之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简化政府权力,提高运行效率,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铁道部的裁撤,重新组建了国家铁路局,将原来铁道部的涉及市场运行的企业职责交给中国铁路总公司。
1982年至2013年的这七次政府机构改革充分贯彻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大部制改革理念,通过不断地整合政府部门职能、简化权力、理清分工,最大限度地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政府效能,推进政府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型。但与此同时,这七次改革也存在一些仍未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问题基本上分为三大类。第一,部门之间仍然存在职能交叉现象。第二,机构人员编制不均衡。我国的行政机构是按地区层级划分,但目前的状况是上层人员编制多,基层公务人员较少,呈现“倒三角”的形状,严重影响办事效率。第三,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不足。行政组织法相对于大部制改革后的结果尚不完善,难以保证改革的结果和运行机制长期保持下去,难以巩固取得的成果。
以上三点虽然是问题,但也是未来大部制改革重点改革的对象和领域,是未来改革的借鉴和前提。而在2018年,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的新一轮大部制改革,这将是中国行政领域一次科学高效的全新发展。根据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机构改革的部分,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新的发展方向:
1.此次大部制改革是涉及党、政、军、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全方位的机构改革。之前七次改革都是国务院及其行政部门内的职能、部门调整,而十九大确立的改革则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全方位的改革所有国家机构,从而实现国家运行机制的重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外,通过转变职能、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机构制度保障。
2.充分运用大部制思维进行系统性改革,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此次改革将是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它将从改革的顶层设计上,强调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的统筹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孤军深入、单打独斗式的改革。另外,此次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既立足当前也着眼长远,优化国务院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有效地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的现象,形成科学规范、自上而下的高效率组织体系。
3.此次改革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是组建农业农村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组建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这些都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落脚点的宗旨。
4.本轮改革将下放给地方机构更多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自古以来都是国家改革的重点,而此次改革也将在这一领域有所动作。此次改革将下放给省级以下地方机构更多自主权,明确中央相关部门和地方各自职责分工,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和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充分赋予基层机构相应自主权,推动顶层设计、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必然能带来多赢局面。
以上四点就是十九大确立的未来大部制改革的新的发展方向,此次国家机构改革将是一次全面的、深入彻底的大清洗,这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机构的运行效率,更是为十九大部署的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此道将与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一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增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