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不端科研成果作弊

吴 婷

(沈阳城市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2)

由于大学扩招、学术科研领域成绩频出等教育的进步,随之而来的学术不端正问题也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在一系列学术造假社会热点事件的警示下,我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现象及其行为的影响因素值得社会各界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

大学生在进行学术活动、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抄袭、剽窃、成果造假、论文请人代写等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都称为学术不端,也可以称作学术失信或学术诚信缺失行为[1]。近些年我国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越发显著,大量大学生在学校考试、毕业论文写作、学术活动和相关竞赛中出现造假、抄袭行为,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社会热题。

二、大学生学术不端现象分析

(一)作业论文抄袭剽窃代写现象严重

作业论文抄袭、剽窃、找他人代写,是当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现象之一,大学生在抄袭中主要存在抄袭或剽窃网络资料及期刊中的论文内容,盗用他人科研成果等行为。一些大学生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他人文章或观点,但是未进行标注来源,属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抄袭,而另外一些大学生存在主观有意识抄袭,恶意大段摘抄他人论文,拼凑自己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学校考试作弊现象频出

学校考试仅仅是学校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和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存在平时不学习,考试时公然作弊的行为,虽然各大高校和国家相关法律对考试作弊行为都有所规范,有相应惩戒措施,但是高科技作弊手段的出现还是让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屡禁不止,这种自毁前程的学术不端行为甚至会产生取消学位这样严重后果,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

(三)学术科研成果数据造假

大学生在撰写论文和专业课作业时,在数据成果方面经常出现捏造数据、编造实验成果等行为,这种数据和科研成果虚构行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尤为明显。很多大学生从大学低年级完成作业时就形成了造假、抄袭、编造数据和成果的习惯,导致后期也难以重新认识到数据和科研成果造假的弊端,丧失学术研究之心。

三、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探究

针对当前大学生学术不端现象的种种行为,可以综合分析得出,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由以下四点因素导致,在纠正大学生学术不端方面,学校、教师和相关机构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纠正和监管指导。

(一)学习及就业压力过大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当前大学生所承担的学习及就业压力过大。当前大学生在接受本科学术培养时,一般学校会开设30—40门必修课,另外有10门以上的选修课,除这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外,还需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学分、各类证书及等级考试,这样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压力大,都提高了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几率,使学生选择铤而走险进行学术造假行为[2]。

(二)个人学术能力不足

个人学术能力不足也是当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进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时,学术能力需要大学生在专业基础、文献搜集整理、数据分析、知识理解、学术选题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能力,才能顺利获得学位及完成论文的撰写,但是当前部分大学生却不能正确理解学术不端的定义,导致一些过渡引用、剽窃等行为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也有学生并不适合进行学术科研活动,却为获得学位而学术抄袭,都成为促使学生学术不端正的诱因。

(三)社会风气及同学影响

当前社会风气也是影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关键,社会诚信缺失、同学之间对于抄袭作弊等做法习以为常、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姑息,甚至一些教授学者无视自身身份,无视学生学术不端行为,这种侥幸心理过重、互相攀比成绩和学位的不良社会风气都是导致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原因。

(四)教师引导及监管不足

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存在带头进行学术造假行为,一些教师的论文、科研成果为窃取他人所得,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就将这种不良风气带入学生中,使大学生形成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另外,也有一些教师对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鉴别能力和监管能力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术不端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因素之一[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之后,教育界需要对当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改善对策进行深入思考,探寻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

猜你喜欢

不端科研成果作弊
科研成果转化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作弊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中国粮油学报》关于学术不端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防止作弊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