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分类发展及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9-01-15刘蕊
刘 蕊
(唐山科技职业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一、教师分类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教师分类发展与能力提升的研究主要以促进个人、教学、组织三方面发展为主,包括发展理论、学术理论、专业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从教师自身学科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对教师分类发展及能力提升做出了科学的诠释。
教师的分类发展是高校实现分类管理的关键要素,也是高校分类管理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体,因其教学目标侧重点不同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有所差异。对于研究型和学术型高校,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对于承担人才培养的普通本科型院校,则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要求。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分类管理成为高校管理的主流,它对教师的分类发展也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要结合任职高校的教学发展目标,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基于我国高校目前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及教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的现状,对教师在科研、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分类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对提升教师个人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职业能力的构成及特点
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各项专业能力的总和,教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以及教育管理能力。从职业能力的内涵、分类及教师职业能力的构成来看,教师职业能力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特殊性、多变性、发展性、创造性四个方面。特殊性是由教师的职业角色、教育对象、工作方式决定的,多变性是由教师职业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决定的,发展性是由教师职业的工作背景决定的,而创造性则是由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决定的。对于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丰富的,良好的职业能力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提升自我管理、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教师分类发展及能力提升现状与问题
高校分类发展现状是教师分类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分类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管理模式不完善等问题,这对教师的分类发展及能力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目前很多高校只注重科研成果,而忽略了教学,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往往将大量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上而对教学不够重视,不利于人才培养。而且很多高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且缺乏灵活性和引导性,对于教师岗位职责和教学评价不够专业、系统,管理模式也比较单一,缺乏教学培训,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自身对于教师分类的认识程度也不足,对自身发展也缺乏明确规划。由此可见,影响教师分类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自身。因此,做好教师分类发展及能力提升工作,也需要同时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四、教师分类发展及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教师分类发展和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发展的保证,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基础,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分类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一)明确发展定位,规范教师分类发展
学校要立足实际,结合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设置相应的教学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定位,建立符合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教育体系和教师分类发展目标,同时根据教师岗位实际和工作能力、专业特长、实际需求等,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定位,了解教师分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促进教师分类发展科学的实现。
(二)规范教师管理与评价体制,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持续发展
规范教师职业能力测评制度,制定相应的教师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建立多元化的、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谐的教师竞争机制等合理的奖惩激励方式,对教师实行有效考量,帮助教师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激发教师参与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全面提升
以教学为中心,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认真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精髓,巩固本体性知识,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自己的教学兴趣,并使其对自身做出批判性的思考,从而为断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分类发展是提高其教学能力和高校教学水平的基础要素,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教师分类发展研究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分类管理体系,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