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感器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15姜少燕郭大路王琰琰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传感器

姜少燕 郭大路 王琰琰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737)

一、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全员参与,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深入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努力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同时,要注意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堂的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认真学习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的指导精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秉持“全面、立体、创新思政教育”理念,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专业课教师要种好一块责任田,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和思路,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对于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于专业课学习也是偏向应用和操作,所以高职专业课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注重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提升。在传感器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讲授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行业规则和行业精神,拓展专业课中的社会实践情况,自然渗透为人处世的道理,引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共鸣,以达到引导学生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趣的升华的目的。

二、传感器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

传感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工业生产中,传感器被广泛的用于对重量、压力、流量以及对高温、有毒和强腐蚀性液体等检测;在日常生活中,传感器被广泛用于智能穿戴、家用机器人、家用电子产品、汽车等检测。传感器与日常生活接触密切,先进的自动化装置都离不开传感器,所以传感器课程中的应用实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作为一名传感器课程的专业教师要转变育人理念,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自然渗透人文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人文教育和专业科学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人文和科学素质双重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一)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和准备,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传感器专业教师要重视课程准备环节,做好课程设计和准备工作,完成“传感器+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传感器课程与大学生的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先进的科技的应用实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温湿度传感器在智慧农业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讲解过程中,拓展讲解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科技发展带给新农村的新变化,国家出台的惠农新政策,提升广大农村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红外传感器和光传感器在智能家居模拟系统的应用实例的讲解过程中,拓展讲解中国华为、海尔、浪潮、潍柴等高新技术企业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规划,帮助学生们增长见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烟雾传感器在气体烟雾报警系统的应用实例的讲解过程中,为学生们拓展如何预防火灾及其他危险情况,遇到危险如何自救和互救,帮助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无线医疗模拟系统的讲解过程中,为大学生拓展健康教育,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参加集体活动,远离手机网络亲近大自然,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情趣。专业课教师要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的契合点,建立“生成性”内在契合关系,完成蕴含思政元素的“传感器+思政课程”的课程设计,帮助同学们增长知识见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课堂的前10分钟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普遍偏低,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探究,把课前的10分钟留作学生的知识分享时间。学生可以分享探究上次课程讲授过程中延伸出的知识点,或是分享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传感器方面的新技术,或是分享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或是分享自己的感兴趣的人和事等等。这种“学生讲老师听”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增进学生们间的沟通和了解,为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动态提供渠道。教师在这一环节实施过程中应注意:①重视对学生知识分享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自主探究;②遵循以人为本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可采用平时考核方式确保每位学生认真参与知识分享活动;③注重对学生分享知识的积累和总结,促进教学相长。此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提高知识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适当删减专业课程中复杂的公式演算及原理讲解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着未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传感器课程对高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体现在学生对传感器的创新应用上。专业课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大学生学以致用,将传感器创新应用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如布置制作小型电子称,设计报警体温计、宝宝防蹬被电子感应器、自动防盗系统、教室自动节电系统等任务,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传感器应用电路操作的安全、规范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大赛、机电产品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竞赛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学生将创新思路转换为创新产品,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效能感和成就感,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四)专业课教师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渊博的知识储备、崇高的职业道德都是隐性的教育资源。所以,传感器专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专业知识讲解上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对待学生学习不仅要高质量高标准严格要求,更要因材施教尊重信任学生,善于激励和鼓励学生;在言谈举止上要大方得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这样通过一节节课程的开展,专业课教师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对工作的热爱、对知识的尊重和执着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积累和反思,发挥专业教师自身的导向性、示范性和育人作用,借助先进科技的发展,专业课教学的发展,以及先进技术的继承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改革精神。

三、总结

各大高校应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深入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探索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改善专业课普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将人文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发挥专业课课堂育人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塑造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为新时代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有情怀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传感器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