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2019-01-15魏淑雯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资源配置

魏淑雯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目前我国县域间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师资队伍、教育经费投入不公等问题。聚焦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重点在于推进农村办学机制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使人人享有平等且有质量的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993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制定20世纪末教育改革发展计划,即2000年前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16年5月,审议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城乡义务教育主要目标是:实现县域内“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义务教育普及率高达95%,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2]。2018年陈宝生部长在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打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攻坚战。

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出新的愿景,做到“四统一”即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学生公用经费额度、基本装备配置[3]。

(一)教育经费不充分

经费不足是阻碍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问题。据统计,“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为25861.87亿元,占总公共财政支出14.70%”[4]。虽然,我国加强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仍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使城乡义务教育难以均衡发展,资源配置更倾向于城市,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向城市流动;教育经费缺乏使教师培训难以实现,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无法提高,进一步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发展无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村民为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会选择向城市搬迁,生源向城市移动,但农村生源在城市中难以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

(三)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农村受到经济条件和相关政策的制约,优秀教师选择离乡发展。一方面,农村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会选择调入县市级学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无法跟上教育现代化的脚步。此外,优质教师和学生向城市迁移,加剧城乡义务教育二元化。

三、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策

80年代初期农村办学条件从“一无两有”到新时代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从义务教育普及艰难到广大民众对优质教育的自觉追求[5]。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成绩显著,但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经济和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阻碍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一)加大经费投入,合理布局农村学校

加大经费投入是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关键。首先,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农村教育,健全配置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其次,加大经费投入,使农村教师有充足的培训机会,最大限度优化教育资源。最后,合理布局乡村小中型学校规模,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与合理住宿。[6]

(二)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

资源配置是影响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对于教育发展较为完善城市,国家应适当减少教育经费投入,以此使教育政策和资源配置重心向教育落后的农村地区倾斜。其次,国家号召各界爱心人士为贫困山区提供帮助,使其享有好的教育设施,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最后,要优化中小学师资配置,继续推行“特岗计划”和“顶岗实习制度”。

(三)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中。第一,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机会,重点帮助教师学会运用新媒体教学,建立完善的进修制度。第二,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有效防止乡村教师向城市迁移。第三,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提高入职标准,改革在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价制度。此外,各大师范院校鼓励学生下乡任教争取留在农村。

猜你喜欢

办学条件教育经费资源配置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