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品德育人

李 孟

(南阳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4500)

一、问题学生的含义及影响

问题学生是指在教师和家长眼里有着各种不良行为习性并屡教不改的学生,且长期因各种问题不能健康成长,具体表现为:做事盲目,道德认识不清晰甚至茫然;多有不良情绪且易变,道德情感匮乏,如冲动、为兄弟两肋插刀;道德意志薄弱,如缺乏自制能力;行为不良,如打架斗殴等。

他们的行为,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对教师教学、学校秩序以及社会和谐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如厌学逃学,致使成绩低下、辍学;课堂捣乱或睡觉等影响教师教学;早恋不利于校园管理和文化建设;打架行为,不利于社会稳定。

二、影响问题学生形成的因素

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其不良品德的外在表现。个体的品德发展具有全程性和阶段性,在成熟之前存在极大可塑性和可变性。问题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客观方面

1.家庭教育不当与消极环境影响

家庭,具有繁衍后代、嗣续、消费、教育等多种社会职能,尤其是道德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家庭中存在多种促使问题学生形成的因素:教育方式不当,如说教式教育或打骂式教育等;家庭结构的破坏,如离异或再婚家庭等;不良家庭文化,如家庭成员之间冷漠、经常性争吵等;家长的不良示范,如家长自身抽烟、酗酒、打架,学生进行模仿等;环境突变;经济、住房等物质条件较差,如部分学生由于需要负担家务挤占了学习时间而导致成绩较差,继而产生厌学。

2.社会教育的缺失

社会道德教育的缺失是主要表现,究其根本在于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对ktv等娱乐场地和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监控不足,包括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甚至故意引导等。这些场所于无形中错误的诱导了青少年,致使问题学生日益增加。其中还包括: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拜金主义致使学生形成为追求金钱不择手段的错误价值观;社会犯罪团伙和不正当群体的诱导,如学生结识不良社会群体,加上没有明确的是非观教育,继而模仿其行为。

3.学校德育的失效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并没有将德育放在首位,而仅关心学生的分数,持续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却忽略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和提高。教师的态度和作风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成绩出现波动的学生受到老师的责难,难以承受多方压力的学生便采用各种途径与父母、老师对抗,从而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业失败,继而诱发各种问题。不良班集体的影响,学风不正,教师德育方法不当,德育内容陈旧都是致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因素。

(二)主观方面

问题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形成不良品德的影响因素,如个人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表现为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或只是为追求金钱和享受;哥们义气和享乐主义,表现为只讲义气而忽略事情的合法性,群体性打架事件;英雄主义、低级乐趣观,表现为上网成瘾,早恋等;性格缺陷、感情扭曲,易冲动,如自闭、天生好斗等;表现为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以其它方式来发泄不满情绪,如因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采取课堂捣乱的行为等。

三、问题学生的矫正与转化

(一)家庭教育

家长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形成良好家庭教育氛围,使其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创造良好家庭文化,家庭成员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并注意和减轻家庭破裂等带来的消极影响;家庭成员掌握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使家庭成员之间能够达到友好和谐。家庭成员统一育人思想和培养目标,在“把孩子养成怎样的人”,“如何教育孩子”这两点上达成共识,制订契合学生情况的、切实有效的标准。

(二)社会教育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管控督查,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各级有关部门强化整顿、不断优化社会环境,清查治理各种娱乐场所,凡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网络平台要严加整治,此外,要严厉打击偷盗、打架等犯罪行为,稳定社会秩序,强化青少年社会公德认知。

(三)学校教育

学校适当协调育人方向,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做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培育,老师应始终坚持学习思政教育、心理咨询等理论,并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把握教学的艺术,采用科学灵活的方法育人,少使用苛责、体罚等粗暴方式,多从说理、激励、谈话沟通等方面努力引导学生向积极方向转化。

(四)综合教育

家长、老师、各职能部门要加强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时常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进行沟通,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举措,制订切实有效的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实现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个人也要努力锻炼意志力,自觉抵制不良诱因,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四、结语

个人行为是品德的外在表现,问题学生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对其进行转化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多方协作、共同教育才能达成实效。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品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身体传送带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他们用“五招”育人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