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课堂教学提问探究*

2019-01-15肖福流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直尺文具数学

覃 丝 肖福流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教学提问是课堂,能够较好的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提问,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提问,能够较好的达到教师教学目标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有效提问。

如果说学习与思考是互相补充的,那么教学与提问则是互相融合的。那么,一节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提问,须先了解有效提问的特征。

一、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特征

(一)目的性

一节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提出有针对性的目的,往往收获不一样的效果。目的性是有效提问本身应该有的特性,提问有了明确的目的,突出问题的针对性,从而能够更好的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

1.目的明确

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刻,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不仅需要认识到提问的目的对于所提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且需要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提问。

2.目的实施

教师在提问了问题以后,需要关注学生的回答情况,确保学生对于问题的掌握程度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回答“懂了”,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有必要反思,学生是否真正懂了,还是半懂,或者是似懂非懂,在数学课堂,题目类型很多,如果变换了其他类型,本质的解题办法不变,学生能够进行举一反三,那才是目的的有效实施。

(二)启发性

1.启发思维

有效提问启发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觉得问题带有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有限,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比较单一,教师如果能够再次反问:“为什么是这样呢?如果换了另外一个条件,得出的结论会不会有所不同?”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提问方式会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局限于某一问题,教师则应该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迁移,触类旁通,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

2.启发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学生怎么学,以及如何高效率的学习。

(三)丰富性

提问问题的内容丰富多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包含有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计算等,提问时涉及的方面可能有多个方面。比如计算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我们首先要找出其高,那么钝角三角形的高具体在哪个位置,我们需要知道三角形钝角高取在哪里的概念,才能解决这个题目。

(四)示范性

一堂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不只是教师与某一个学生的互动过程,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这个教师的提问和这个学生的回答下,引发其他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让所有人都从中受益。

(五)怡情性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的能力。

从以上我们了解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特征,明白了这些,就要从细节处落实,在此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要求。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建议

(一)充分准备,目标突出

如果想要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提问,教师对于提问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教材,掌握学情,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重点问题和提问模式,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原有的知识水平,切记脱离学生的认知能力。

课堂提问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提问,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下提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提问,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下提问,在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准备下提问,在形成学生良好学习的环境下提问。

(二)紧扣重点,突出难点

课堂提问要紧扣重点,突出难点,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抓住关键词,教学重难点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教学组织的严密性。

例如,在设计五年级上册的综合与实践课《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中,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在路长500米,隔20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时,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同学对于长500米的长度,应该怎么办呢?

(2)类似的,在路长500米,隔20米栽一棵树,两端不栽时,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两端都栽与两端不栽区别只是差一个字,可是区别又是如何呢?

(3)同样的,在路长500米,隔20米栽一棵树,只栽一端时,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此题与前两道题似乎差别很大,似乎又不大,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

问题(1)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这节课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化繁为简”,突出了重要的数学方法,突出了重点,问题(2)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一字之差的解题区别,突然难点,问题(3)和前两道题有异曲同工之处,却又有区别,通过相似的题目,突出本科主要探讨的植树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只栽一端的数学问题。

(三)针对实际,新颖有趣

课堂提问要结合生活实际,以新颖有趣的方式提问,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乐于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时,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问:“同学们平时喜欢买文具吗?如果你有100元,需要买一些文具,在超市里,如果给你提供书包、彩铅、草稿纸、直尺、文具袋、铅笔这6种文具,你准备买什么?假如你还要帮同桌买一把直尺和三只铅笔,你自己也买了一把直尺和四只铅笔,那么两把直尺和七只铅笔的价钱又是怎么怎么计算的呢?结账时,我们剩余还有多少钱?先根据要求计算,再让学生自觉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并用手中的100元减去自己所买的文具,重复买的文具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提出是根据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出发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妙构思了知识的结构体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自由组合买文具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需要进行选择,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新知,加深在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这一理论。

总之,一堂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提问,作为一名教师,把握住有效提问的特征,基于教材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不同学段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进行新颖而贴近生活的课堂有效提问,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直尺文具数学
直尺和缝衣针
我的文具我做主
奇奇怪怪的文具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买文具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We Love文具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