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及“叶浅予”
——众生相与现形图(二)

2019-01-15王凯浩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晨报画报王先生

王凯浩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王先生》的诞生,是旧上海这个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文化产物,虽然它的诞生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时代烙印,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本身的艺术光辉。

言及叶浅予,早在读书时代,叶浅予就接触到上海的一份中文名为《大陆报》的英文日报China Daily,并对其中的漫画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筹划《上海漫画》时,他为了吸引读者,决定汲取《大陆报》每周附送一份美国长篇漫画专版的经验,创作一个中国的漫画长篇。叶浅予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上海漫画》为了吸引读者,打算仿照这个长篇,创作一个中国的漫画长篇。最初定名为《上海人》,王敦庆说,这个题目在已失败的《上海漫画》中见过,太狭窄,又不吉利,干脆把它改为《王先生》,可以随便做文章。中国姓王的最多,名字叫得响。他还帮我设计主角的具体形象……”

《上海漫画》停刊后,叶浅予开始全力编辑《时代画报》,《王先生》也转到《时代画报》,上发表,每月两期,直至1934年终刊。《时代画报》结束不久,叶浅予又接受《晨报》的邀请,在其上连载《王先生》,每月四次。为了与《时代画报》有所区别,刊载于《晨报》的系列作品改称为《王先生别传》,同时也使他名声四起,民众皆知。与此同时,《上海画报》、《时代漫画》、《小晨报》、《独立漫画》、《良友画报》、《漫画生活》及张光宇1935年重新创办的《上海漫画》等多家报刊都或多或少地刊登过《王先生》。在外地刊载《王先生》的报刊中,比较突出的是天津《庸报》。1935年春,叶浅予因婚姻问题携梁白波北上,在北平结识天津《庸报》的童漪珊,开始给《庸报》投稿,创作《王先生北传》。当年秋,他在南京《朝报》发表《小陈留京外史》,因《小陈留京外史》揭露国民政府黑暗而被迫中辍,半途改为《王先生到农村去》。1936年《晨报》停刊,其上登载的《王先生别传》告一段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朝报》连载的《王先生到农村去》也告停止,至此叶浅予的《王先生》系列连环漫画最终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从1928年春至1937年上半年,《王先生》的创作从未中断,10年之间先后刊出了八百组左右。期间,在上海《晨报》连载的《王先生别传》后来由于该漫画作品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经人投资拍摄电影,叶浅予自己担任了编导,“王先生”系列电影拍了11部,一时间,“王先生”和“小陈”成为上海滩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也几乎成为了叶浅予早期艺术成就的代名词。

去年导师刘新先生的讲座《高调与风光——1935年〈北洋画报〉中的叶浅予》就是以叶浅予1935年的平津之行(叶浅予因婚姻问题携梁白波北上)作为本次讲座的切入点,老师通过《北洋画报》所记载的这次旅行,从报道的文字中看到青年时期叶浅予的风流与高调,浪漫与热情。民国时期叶浅予的一些过往。自《王先生》、《小陈》诞生以来,叶浅予不仅迅速在上海获得极大的声名,而且生活也得到明显改观,由原来的入不敷出一变而为收入丰厚。从此他衣食无忧,租下一处供全家居住的像样房屋,出门可以乘黄包车,达到了从实习生到立足上海报界的著名漫画家的华丽转身。这也才有了1935年平津之行的高调与风光。

我们现在事隔几十年仍然对叶浅予念念不忘,也就是对他的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王先生》、《小陈》之所以始终在触动人们的心灵,既因为这部作品对老上海文化背景的充分揭示,也是由于它所体现出的“市井众生相与官场现形图”针砭入骨,调谑含情的艺术特色。正如研究上海文化的学者在面对旧上海繁荣的通俗文化时所指出的那样:“通俗文化的长期兴盛强化了市民的文化接受心理,又反过来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形成一种制约。它使进步文化、左翼文化以及任何其他政治力量的文化宣传,都走向寓教于乐,用一种市民能够接受的语言与他们对话,把思想观点了无痕迹隐藏在语言、形象背后,而直奔目的的说教则无可避免地归于失败。”

猜你喜欢

晨报画报王先生
不速之客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未来的晨报
陕西画报航拍
春的画报
寻狗启事
八分饱
↑爆满
晨报合作组织可做的十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