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烈士文物保护的几点思考
2019-01-15李春柳
李春柳
(齐齐哈尔西满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0001)
我国近代革命时期,涌现了一批革命人士,他们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被封为烈士。革命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激励我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动力,因此,做好烈士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现在很多革命纪念地纷纷建立革命纪念馆,陈列了很多烈士的文物,这些场馆和文物承担着弘扬先辈遗志、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因此,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烈士文物的保护。
一、概述
我国革命烈士纪念地及文物收集研究等工作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前进道路较为曲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阶段,烈士纪念场馆建设相对完善,文物保护工作水平逐渐提高。
现阶段,我国十分重视烈士文物保护工作,国家领导人多次前往革命纪念地等参加纪念活动,缅怀先烈,且中央文明办在清明节都会举办未成年人“网上祭英烈”活动,进而帮助未成年人了解传统古文化,了解革命历史,向先烈致敬、抒写感言。我国民政部门优抚安置建设了以“缅怀烈士英名,弘扬烈士精神”为主题的“中华英烈网”,载入近200名烈士的基本信息,展示了几千座烈士陵园的基本情况,收录了几千位烈士的英雄事迹,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解英雄事迹的平台,为烈士家属开辟了寻找亲人的渠道。我国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烈士纪念工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好烈士文物陈列管理及保护。
烈士文物作为人们学习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载体,革命烈士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挖掘文物中的历史资料,做好烈士纪念工作,发挥文物的重要作用,提高烈士文物保护工作质量。
二、烈士文物保护措施分析
烈士文物作为解放时期人民取得胜利的见证,是体现英雄事迹的载体,是研究我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资料,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教材。烈士文物具有较为直观的说服力,这些文物是烈士生前使用的,是对英雄事迹的真实记录,可以折射出烈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因此做好烈士文物保护十分重要。
(一)烈士文物收集是保护工作的基础
烈士留下的遗物是家人寄托思念的载体,亲人和战友看到烈士的遗物会想起烈士奋不顾身为了祖国的安危奉献生命。各地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要做好文物收集工作,这是保护工作的前提,烈士文物供后人观赏和缅怀,也是爱国教育的重要教材。有关部门要做好文物收集,寻找烈士家属,鼓励家属捐献文物或有偿征得文物,烈士纪念馆人员要做好烈士家属的思想工作,明确纪念馆对于文物的保护比家人的保护工作更细致和安全。烈士纪念场馆对于文物的收集要尊重持有者的意见,不能强行征集,要向其家人和亲属讲解烈士文物对于国家和革命历史的重要性,明确烈士文物的感染力和价值,讲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因此,要与烈士家属、战友、民政部门做好沟通,还原烈士革命事迹,挖掘烈士文物背后的真相,寻找无名烈士家属,完善基本信息资料,保证文物逐渐齐全。
(二)提高烈士文物保管工作的质量
革命年代,烈士跟随大部队跋山涉水,远征外地,当时条件有限,烈士文物也都是很旧的物品,数量少,经过多年腐蚀,很多文物都出现损坏的现象。烈士文物的质地较多,纸质资料包括日记本、证书、书籍文献等,天长日久会风化,易破损;棉织品会受潮,例如衣服、锦旗等;还有一些金属物件,长期暴露在外会氧化被腐蚀。革命烈士纪念馆要对征集来的文物加强保护,纪念馆要按照《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的要求,为文物创造适合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要适宜,要做好烈士文物的防虫、防酸、防火工作,做好灯光处理,展柜也要做好设计,提高文物陈列管理和保护水平。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对烈士纪念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陈列和展馆条件。
(三)做好烈士文物的利用和保护
革命烈士场馆要做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不单单要为了保护而保护,保护的同时要体现出文物的价值,烈士文物是缅怀先烈的重要载体,纪念场馆要做好陈列形式的改变,避免单一单调设计,要注重内容的教育意义,要体现出一种教育意义,要体现爱国教育的意义,要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定期整理陈列文物的内容,要合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如光电技术、声音等科技还原烈士生活和战争环境,讲解历史故事,带给参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认识到烈士文物的重要性与珍贵。
三、结语
总之,烈士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烈士纪念馆作为主要陈列和保护文物的场所,要做好文物的收集、陈列和保护工作,探索新的文物管理模式,使英雄主义精神永存,为社会公众带来爱国主义教育,让烈士事迹成为当代人奋斗的动力。